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人力资源有三种解释:1.指劳动年龄人口,即男性15—59岁,女性15—54岁。2.指进入劳动年龄下限的人口,即15岁以上的人口,没有退休不退休的界限。3.指全体人口。在国内学术界,持1、2两种观点的人较多。这两种观点与第3种观点之所以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人力资源术语中“力”字的理解上。人力资源一词在英文中  相似文献   

2.
劳动权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回顾了劳动权概念的历史演进轨迹,并对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劳动权学说、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劳动权概念界定为:劳动权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团体所享有的,以就业权、结社权(团结权)为核心的,因劳动而产生或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的总称,是属于社会权范畴的一类权利.论文并对该定义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以及劳动力商品等密切关联的经济范畴,在这一问题讨论中,理论界出现了劳务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提法。笔者认为,只有劳动力市场,才较为准确、科学。劳务市场是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劳务,也称服务,是流动形态的劳动,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可以以非实物形式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如医疗、修配、饮食、服务等。显然,用劳务市场去概括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而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选择职业的现象是很不恰切的。劳务只是劳动力的特殊使用形式,它的过于狭窄的内涵,显然容纳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由对旧体制的单方面突破转入了总体配套建设新体制的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应当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用工行为的劳动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我国劳务市场是建立新的劳动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一劳务市场并不是作为一项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劳务市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不是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而是感性、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正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是理解《手稿》历史观及其理论实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与太平天国妇女解放问题之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南  廖胜 《天府新论》2000,4(3):76-82
近年来,在讨论太平天国不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时,对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论据的传统观点还未引起充分重视和认真讨论,笔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认为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是出于战争之客观需要;是广西妇女劳动传统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太平天国还存在大量妇女“家内劳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还仅仅是作为一种劳动工具,是“国家奴隶”的一种表现,不具有任何妇女解放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劳动投入中提高了劳动的质量,增加了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就增加了实际的劳动供给,导致产出增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然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际体现着人力资本的一种积累,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意义上看,推动经济增长的是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 一 学术界经常用人力资源概念.这对经济、人口等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是,人力资源,一般来说既指自然人力资源,又可以包含人力资本资源,它是一个概括性的范畴,如果要反映劳动力素质的程度,应当引入人力资本,因为资本是一个反映价值量的概念。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劳动力素质实际是人力资本价值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概念的内涵对具体劳动概念内涵的表述,也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各本教材、专著以及众多的辞书中,基本上是两种说法。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或称不同形式的劳动;另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此外,也有不少著作是把这两种说法混同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1989年4月13日至15日.珠海市召开“唐绍仪学术研讨会”,会上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唐绍仪晚节及死因问题。关于唐绍仪的晚节。以往的研究基本是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唐晚节不终,充当了汉奸;一是认为唐保持了晚节。这次会上,与会者运用大量的档案材料,结合严谨的逻辑分析,基本肯定了唐保持晚节,不是汉奸的观点。主要依据有:第一,唐绍仪自始至终拒绝了日方的拉拢劝降,因  相似文献   

10.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论宗法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要討論的,不是一般的宗法制度而是中国歷史上存在的宗法制度,更具体些說,是指以所謂「别子为被,繼别为宗,繼蔫者为小宗飞为主要內容的一种家族制度而言。主要想談以下几个問題:一、别子的概念;二,为什么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則迁?三.宗法制度存在于中國歷史上哪个时代?哪个階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刊载了常凯教授的《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一文(以下简称"常文")。常文虽不乏灼见,但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就常文中的两个基本观点与常凯教授商榷,并对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现象作另一种解读。一、"集体化转型"并非"一种历史进程"西方学界对"劳动关系转型"概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劳务市场拐卖妇女犯罪问题的特点表现为 :犯罪手段智能化和暴力化 ;犯罪成员团伙化 ;被害妇女年轻化和贫困化。犯罪原因是 :1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2 .劳动法规的规制范围不严 ;3 .劳务市场管理的微观机制不顺 ;4.个别管理人员的变通做法不当 ;5 .取缔非法职介的舆论氛围不强。预防和打击拐卖犯罪的策略是 :“打防并举 ,重在于防 ;多方参与 ,协作加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从劳动概念入手全面阐述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其成为唯一的一门历史科学.但在反思资本文明、批判现代性以及为人类谋划未来的过程中,马克思哲学由以出发的基础--劳动概念在当代却引起诸多争论.所以正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劳动概念,对于进一步澄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3,9(11):47-54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看作包括实践在内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本性,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人类自我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从充当手段到充当目的的变化看作历史运动的价值指向,从而为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为人类的普遍自由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此外,马克思还从实践出发将科学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所以,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是一种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对资本理论近来没有作多少研究,但是很关心.起因是在一次经济伦理的讨论会上,有一位同仁,提出了"要发展就要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劳动,依靠精英而不是依靠大众,依靠强势而不是依靠弱势"的论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两种涵义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一是讲“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Ⅰ);其二是指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应分配于某一生产部门的总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Ⅱ)。关于这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必要劳动Ⅰ决定商品的价值,必要劳动Ⅱ制约价值的实现,另一种则认为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两种观点可分别概括为单一决定论和共同决定论。我认为,前一种观点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以下试从三方面加以论证。一、从马克思的一贯论述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从而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贯加以区分的。他在分析价值量(包括剩余价值量)的决定时,所涉及的仅仅是必要劳动Ⅰ,只是在考察价值量的实现时,才引入对必要劳动Ⅱ的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价值是由必要劳动Ⅰ决定的,但如果社会实际耗费在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总量(即必要劳动Ⅰ的总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第一决定因素莫远钿这里提出“人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第一决定因素”的观点,旨在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强调人才的地位和重要性.一、经济效益与人。传统的经济效益的概念,亦即政治经济学中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概念,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说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亚当·斯密价值论是两重性的,即耗费劳动论和购换(购买或交换来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再加上一种工资决定价值论。笔者几年前在一篇全面系统评论斯密的价值一价格论的论文中,①在论述其它问题的同时,曾着力对上述传统观点作了澄清。在我看来,斯密价值论确实有两重性,但不是上述的两重性,而是耗费劳动论和收入价值论这样的两重性,至于购换劳动论,在斯密那里从未作为价值决定论提出,而始终是把它看作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和价值决定在斯密那里又不是一回事。在作了这些分析和…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