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光地评注《楚辞》的原因有三:一是对屈原遭遇产生共鸣并为其作品所感;二是不满旧注;三是宣扬儒家清廉节操的需要.此书的主要评注方法是先总后分,既较注重点明章句之间的相承关系、字词章句的比喻义,以及作品艺术特征的分析,也注重在阐发新意的同时兼驳旧说.其评注的不足主要是任意删减《九歌》篇目和一些说解错误.  相似文献   

2.
屈原之前已经存在三种《九歌》,即夏《九歌》、周《九歌》和楚地民间流传的九歌。屈原《九歌》不是礼神祭歌,而是以祭祀歌舞为题材的叙事抒情诗,反映了南楚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其抒情主体特殊,谱写了一组情韵哀婉的多重变奏曲。  相似文献   

3.
4.
宋代有李公麟的《九歌图》,元代又有张渥临李公麟和创作的五幅《九歌图》,由此组成了一个有关《九歌》中的神话形象的群体,带有以图配诗的性质。张渥在李公麟基础上,创造了九歌系列神话形象,以线造型,风格清新,形象飘逸,线条流畅,其白描线条如行云流水。《九歌图》使屈原《九歌》的文字形象获得生动的视觉审美形象,使楚国之神话形象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并加强了中国诗书画结合在同一平面的卷轴中这一民族艺术形式的表现力,使绘画与诗词、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完美的统一于一件作品之中,这使得张渥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及中国神话形象的视觉图像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句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文章综合分析各家观点,适当取舍,并结合殷商甲骨文等史学、文字学研究成果,认为“启棘宾商,九辩九歌”指的是启急切希望自己将来能升天宾于天帝,于是以表演《九辩》《九歌》这样的乐舞来彰显自己功德,祭祀取悦上帝。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深沉的悲剧意识、崇高与荒诞并存的艺术风格、多变的叙事技巧、史诗般的格局等审美特点,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享有重誉。  相似文献   

7.
《九歌》文本语象丰富的视、听、味、嗅觉元素,触发了读者的感官联想,使诗歌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激发了历代画家的创作热情。《九歌》图像按其所绘内容可分为有景界、无景界、摘取情节和二湘图像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图像与文本的契合度各不相同,但都忠实地反映了画家对《九歌》的接受与感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画家在创作《九歌》图像时,既参照了历代楚辞评注,也于图像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评注与图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九歌》的传播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8,(1):59-63
闻一多是抗战时期楚辞研究的领军人物,国难当头的社会背景和独立不迁的人格品质促使其与屈原异代相通。在闻一多《九歌》研究成果中,其遗作《〈九歌〉古歌舞剧悬解》与其他考证类文章相比,风格迥异。基于对屈原《九歌》思想性质、文化来源的探究,不难发现闻一多所创作的《九歌》舞台剧实则是在屈原《九歌》基础上结合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和戏剧实践的艺术形式,致力于"恢复人民艺术本来面目"的再创作,其中蕴含了闻一多对《九歌》新的理解,且开创了《九歌》与现代歌舞剧形式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视域的拓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9.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 ,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屈原《九歌》诗中的主要部分对诗歌的情景艺术进行分析,解读融合在景物中的诗人的情感。景物所体现的一股浓郁劲健的生命意识,与诗人一腔忠诚而横遭谗毁、深眷家国而愁绪满怀的情感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的角度作比较探讨 ,意境和气象作为美学范畴具有整体美、空间美和含蓄美等共同特征。但作为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 ,意境和气象在指涉对象、本质特征和虚实程度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珣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珣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审美素质和审美心态@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15.
屈原作品中的"发愤抒情"模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既是其完成抒情主体精神建构的方式,也是其实现人生悲剧艺术化的手段.借助它,屈骚完成了从神话、巫歌形态向精神探索和心灵呈现的生命诗学的转变.正由于此,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原则而趋向于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特质,在整个古代文学史的流程中,它规范着古代诗文与现实及作家心灵之间的关系状态,成为一种原型范式.  相似文献   

16.
17.
诗歌创作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通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呈现出"退让"与"归返"的客体性,客体呈现出"契合"与"固守"的主体性。诗歌创作活动中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是美妙而神奇的,值得诗歌研究者深入细致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与其它叙事类艺术形式相比,电视剧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结构特点,即:横向的叙事结构,指电视剧的连续性特征;扁平的角色矛盾,指电视剧线性结构在人物关系设置上的体现;滚动的冲突铺陈和连环的悬念设置,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物的矛盾纠葛“高潮迭起”,而每一集都是“请听下回分解”的“小收煞”。电视剧结构的这种线性特征既满足了其长度上的要求,也满足了电视剧观赏的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三国时期的邸阁与关邸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由于政权鼎立、战乱频仍,魏、蜀、吴多在其关隘、要邑、边县、屯营之地设置规模不一的邸阁作为军储之所以备军事之需,这种性质特殊的军需仓库的设置迅速传播到当时与中国有文化交往的日本.对于走马楼吴简所见的"关邸阁"的性质,一般认为它是与仓、库功能类似的机构.笔者认为,"关邸阁"即"管邸阁",意即仓中之"管邸阁者",故当为职衔之谓.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英语广告的撰写者和翻译者在修辞艺术方面力求匠心独运,以便广告能够出奇制胜.文章着重从审美角度探讨了广告英译中的常见修辞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审美倾向,旨在更好地揭示和体现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美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