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操用人之道与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的用人之道并非只有"勿拘品行"、"唯才是举",实际上他更重视人才的"品行"。通过"清议"品评"等"乡闾品位"的途径与方式,曹操将其重视德行的用人政策贯彻到整个的用人实践中。不仅如此,曹操将过去民间"乡闾品位"的"私法"行为"官方化",既有效夺取了汉末士族在选官授职方面的隐形权力,又为此后曹魏时期的"九品官人法"开其嚆矢,为士族政治上重新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中国,士作为统治阶级的壮丁,处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仍或受到刑法的处置,而在南朝梁武帝颁布九品官制后,士作为统治阶级其地位得到了确认,而士以下如令史等所谓"流外官",作为统治阶级的低级办事员,则完全是庶人的身份,以胥吏来称呼。胥吏可以是强制招募,也可以是出自自愿。 相似文献
3.
对庾信的创作只用“乡关之思”来解读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旨在以“求官”说来分析庾信在建德年间的创作 ,重新辨析庾信部分作品的主旨以及其在北朝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王影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4-56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一人公司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司法律制度发展初期 ,受传统的“公司是社团性法人组织”的理论局限 ,一人公司并未被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范围。本文一方面承认一人公司现象对传统的公司法理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一人公司在社会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必然性。再借鉴世界各国关于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立法 ,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 ,提出应确立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为保全”的法律性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2):18-20
我国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对行为保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特点、功能的操作层面,而对法律性质、具体的立法制度的设计研究的较少。本文拟从行为保全的法律性质问题的研究人手,对这一重要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相关的立法理念进行解说,并对行为综合的“广义特别程序”等司法观念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行岁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6)
从制度的定义及与人的关系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制度分类和组成,辨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制度与人的具体关系。通过对制度与人关系的讨论来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制度有效性的重要之处,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举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92-92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出现过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多种选士制度,在这些选士制度中,唯有九品中正制拥有诸多的异称,例如:九品官人制、九品、九品之制、九品中正官人法、中正制、九品及中正等,迄今未有统一、规范,为学界共同认可的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哪个最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这一制度应以何命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为九品中正制,一是认为应为九品官人制。前者可参见张旭华《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后者可参见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栽《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两文对各自的观点做了较为完备与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当代新道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现时代的根本问题,即重建中华之思想、道德、制度、社会,并重新联接四者,俾使旧邦绽放新命。在老子那里,个体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个体得以凭藉其独特却可普遍感受的生命体验,抗拒普遍必然性的权力命令,拒绝依据普遍必然性的科学论证而违背心中的鉴赏判断。人怎样以合于道的方式在此世生存,取决于现世的人之德如何得到规定。人在世上是以群的方式生存的。在老子看来,人之群的划分方式是:人法地。风俗是每一地风土与人情的最佳融合,也是当地人在其中的最佳生活方式。正是以风俗为核心的地域传统,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得以成群,构成呼吸与共的家邦——文化—政治共同体。这也正是老子给予今天的最佳启示——只有让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组织相融合,才能保障人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戴龙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清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的创制与发展,是清朝统一疆域形成与海疆治理深化的表现。清廷收复台湾后,为解决“缺官”问题创制台湾例;清中期,海疆治理深化,台湾例逐渐与沿海缺融合形成海疆缺,并不断对海疆缺进行调整完善,更加注重治理成效。台湾例的不断发展,对沿海各省职官制度产生了影响,并最终融合成为适应海疆治理整体性的职官制度体系。清末,海疆危机突显,台湾海疆缺虽积极因应,但终因台湾的丧失而被撤销。有清一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针对其夐于远海的特殊自然环境与番民共处的复杂社会情形,确定了“人地相宜”的制度宗旨,通过“拣选题补”“俸满优升”的制度原则,在台湾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职官治理体系,大大提升了清政府在台湾的治理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代日本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以上的官人的子孙的荫子孙,六、七、八位的官人之子的位子和除此之外的白丁三种。荫位制是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子孙的主要出身之路。古代日本的学校与官吏出身制度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大学的功能与其说是培养任用官吏的机构,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家的同时,以使五位以上贵族的子孙广泛了解经学为目的的一种经学传播机构。 相似文献
14.
王惠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55-56
文章着重对两汉时期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了解古人在官吏制度方面的优点、缺陷,促进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83-87
得太远 ,苏东坡这一论难 ,言下之意是说 ,这“议学校贡举”出发点就错了。有无政治才干 ,的确不是学校读书能造就的。而且 ,如以为旧制不够完善 ,不能全面地选拔人才 ,那也不是改造学校能解决的 ,官吏人才哪里没有 ?“胥吏皂隶”中间都可以有 ,可是朝廷有那样的气度去选吗 ?这的确涉及自唐代以来选拔官吏的路数越来越狭窄的问题。唐代科举盛行以后 ,官吏进身就分“流内”和“流外” ,到宋区分得更是壁垒森严 ,官和吏的差异判若云泥。对此 ,苏轼早有“国家用弃材”的论述。要说改 ,先是这方面最应改 ,可能是为避免论述上的节外生枝 ,对此他引… 相似文献
16.
南朝史官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2):78-84
晋代的史官制度比较严格,担任史官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撰史能力。从刘宋开始,秘书郎、著作郎等史官逐渐成为士族子弟步入仕途的台阶,这种情况在南朝极为普遍。南朝史籍中频繁出现的许多著作郎、著作佐郎,其中有相当部分其实并不修史。大著作是专掌史任的史官,具有这一名号者较少,且仅见于南朝后期。撰史学士与撰史著士,也出现于南朝后期。这些名称的含义当在强调史官必须具有一定的史学修养,能撰史著史。 相似文献
17.
濮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65-68
明初确立的僧官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套僧官制度,在僧官设职、铨选、职掌等方面,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僧官网络,并通过编制僧籍簿册,有效地管理了有明一代的佛教事务,使佛教一直成为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王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77-79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 ,强行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 ,在中国服装演变史中是变化较大的一种 ,清代官服在此基础上产生。清代官服制度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是在坚守本民族旧制度基础上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的。清朝政府在制定服装制度时 ,既保留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某些特点 ,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 ,是中国历史上服装制度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 ,其条文规章多于以前任何一代。考察清代官服对了解其时民俗与社会 ,以及衣、食、住、行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5)
根据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司法官(指法官、检察官,下同)回避制度有两种,即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而地区回避尚未涉及。要使司法官处于超脱的地位,减少违法办案的可能性,仅仅靠司法官的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制度还是不够的,应考虑建立司法官地区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陆志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3-45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发点在“就业工程”、“强基工程”和“育苗工程”,但在计划推行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困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口”热与“出口”冷形成鲜明反差,这导致大学生“村官”产生一系列不适应.需要冷静思考并切实改进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从培育选拔、管理培训、保障激励、稳定流动等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