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20年前从一个工程师改行搞日本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日本的经济和科技问题,现在已经退休。2003年春天,我在中国的《战略与管理》杂志先后读到马立诚、时殷弘有关对日关系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先是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马先生和时先生两个人的称呼在日语中碰巧与“老奶奶、老爷爷”的发音一模一样,好像他们注定是会在日本出一些名的。尔后,马先生和时先生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应,甚至被一些人说成是“汉奸”、“卖国贼”。这种强烈的反应使我感到吃惊,也促使我思考他们的文章为什么会使有…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8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朝日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将历史问题看作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第一因素。无疑,切实执行中日双方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日本的历史观与政治潮流则显示:日本难以如德国般反省二战历史。这就引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本人的看法是:中方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超越历史问题,为了国家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这可能是中国不得不吞下的一枚苦果。这个观点的得出,乃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逻辑判断。在开始讨论之…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同,财务报告的发展进程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15-18世纪、19世纪英国的财务报表的发展、20世纪美国的财务报告、21世纪的财务报告以及XBRL的运用,拟论述每个时期财务报告的最新发展。由于19世纪、20世纪的会计分别在英、美两国发展较大,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论述。21世纪则主要论述当前各国之间财务报告的目标、要素的差异以及财务报告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已经三十余年了。三十余年的岁月相当于一个世代的时光。随着时光的流逝,涉及中日关系的各种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负责这些问题的当事人的新老交替也十分明显。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发表后的大约十年里,“历史认识问题”没有成为日中双方的重要议题,经济合作问题也没有成为重大议题。外交上,围绕象征着反苏战略的“反对霸权主义”,两国间有过深刻的争论。但是,总体上,“中日友好氛围”在日本大为高涨,“中国热”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日本人的对华感情也极为良好。例如,据日本…  相似文献   

5.
郝滢 《决策探索》2005,(8):33-33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家唐根索曾说过:“外交必须从对方国家的观点注视国际舞台。”看待中日历史问题也是一样。站在日本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是了解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作所为的必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江西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构成顺序历经了四个阶段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演进的知识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认为,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知识产品交易的市场失效是导致跨国公司演进的原因,这种分析没有反映企业所拥有并擅长的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功能,忽视了子公司在知识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效应。本文从企业的知识观出发,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企业边界并进行知识的内部转移,不仅可以保持企业现有知识存量的完整性,而且也为知识的再结合和创造新知识构筑了平台,从而寻求动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档案管理工作,是围绕档案所展开的各项维护、管理等工作的统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一方面在于维护原始材料的完整和有效,另一方面则在于促进档案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的发挥。文章就档案管理工作的演进做出了具体的分析,指出档案管理工作大概可以划分为实体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以及知识管理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特征都做出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近期,日本在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上接连做出的举动,把中日关系进一步推入了低谷。究其原因,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在作祟。  相似文献   

11.
尹红  张燕  王慧  陈瑜 《管理科学文摘》2010,(21):161-163
在我国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学生管理制度经历了半封建式教育时期、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从无到有,从散见于行政条例到独立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并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价值取向上由 “社会本位”转变为 “以学生为本”价值取向;二是,内容上由强调要求“学生被动服从”转向要求“学校主动服务和学生主动参与”;三是,功能上由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转向以“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主;四是,管理方式上由以“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的管理为主”的被动管理方式转向“教育部门、法律部门和学生共同管理”的主动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是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和条件下区域各种经济组织进行组合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的功能、规模、等级等在不可逆的时间序列中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因此,认识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生产力、市场、资源、效益、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探讨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网络的对象、强度、数量、规模等特征入手,根据各阶段技术能力及追赶方式的不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中网络的动态演进进行研究,探索企业的网络能力及动态互动过程。笔者认为,网络演进是按照垂直的单向网络、全球网络与本土网络共存、互惠的全球网络三种网络依次演进,以期为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为我国企业技术追赶及转型升级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以天津市部分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调查访谈,对企业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与组织成员心理特征、非正式组织领袖、企业文化及其结构特征具有相关性。本文还辩析了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论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演进息息相关,从对管理本质的认识,给出了管理的要素、管理和管理模式的概念模型;通过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演进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管理要素重要度的变迁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变迁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最近,冯昭奎在《再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中写道:有几位长期从事对日外交工作的老同志对我说,《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提出的不少政策建议,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我国老一代领导人长期对日方针的“传统思维”。[1]连研究日本及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有时都不辨“新”“旧”(或者说“外交革命”还是“外交传统”思维),更不用说凭直觉议论这些问题或上街宣泄的青年人了。要真正把握对日关系的大方向,推动中日邦交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就外交论外交,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野,更要有深远的历史感。日本人要研究自己的古代历史,除了新…  相似文献   

18.
王燕青  陈红 《管理评论》2022,(5):290-303
当前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都显著增加,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演进趋势,通过对美、日、英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应急管理实践演进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共同特征与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应急管理理论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期、爆发期和转型期,应急管理实践已经由单灾种、综合性进入“大国家安全”应急管理时代。基于协作治理的联防联动应急管理机制成为当前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的共同特征,危机预防和风险管理成为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讨论了当前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困局与突破,拓展界定了应急管理内涵,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基于历史演进与横向比较两方面分析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演进的整体趋势,对明晰应急管理现状及创新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竞争演进与企业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成 《管理评论》2002,(9):26-28,32
本文分析了商业竞争的演进过程,证明商业竞争是动态的、连续的和发展的,而环境在塑造竞争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强调搭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过程中,生态文明政策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集中反映,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以改革开放以来259份国家层面的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基于"政策演进—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结合Nvivo软件分析我国生态文明政策的演进特征和变迁逻辑,结果发现:我国生态文明政策历经初步探索、快速发展、逐步深化、全面提升4个政策推进阶段,政策工具的运用基本实现了总体优化协调发展,政策目标逐步提升至国家战略,政策关注点实现了由后端向全程、由局部向全局、由强调政策规范向提升政策效能的转变。未来要在调动治理合力、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分配、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