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武汉市为例,选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三项指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经济增长通常会引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但是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却没有显著作用,这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且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建立多元城镇群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快速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
汤兆云博士的《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一书是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针对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为此,国家人口计生委明确提出,要将人口计生工作任务从以往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  相似文献   

4.
该书汇集了作者们在多年的人口科学理论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广泛汲取了中外人口科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人口增长变动、人口结构变动方面,对兵团人口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兵团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性别比偏高。采用朱宝树先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P-R-E模型,对兵团适度人口进行研究,提出兵团应以适度人口为目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对人口的承载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海南建省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巨大的发展,其人口在新时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人口总数继续稳定增长,人口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人口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为了海南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海南应制定符合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的进步,加之十分有效的人口控制,人口本身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新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人口问题的伦理思考,即:人口伦理的产生是新时期现实人口问题的客观需要;是传统人口道德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人口政策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趋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口控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生育政策不是人口增长状况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口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从生育政策到人口增长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人口控制政策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从经济学家关于危机和反危机的理论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而持续低迷的人口增长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生育率的变化引起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进而影响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最终会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准确评估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经济效应,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利用人口—经济动态均衡模型,通过情景模仿可研究由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四川省人口生育率急剧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982—2011年间,四川省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为经济起飞和迅速增长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如果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四川省人口规模将比有计划生育条件下多出1635—4020万人,这对资本快速积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负担减轻以及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人口结构变动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为突出,比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比较方案一)多贡献了2.76%。但同时,由"低生育陷阱"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将对四川省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口转变时间长短、人口增长率落差两项指标,将人口转变划分为平稳型和非平稳型两类,揭示出人口转变类型与人口乘数的关系。类型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决定了人口转变中老龄人口乘数大小,从人口学的角度解释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中所起的作用。针对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 ,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口生育政策不是人口增长状况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口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从生育政策到人口增长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人口控制政策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从经济学家关于危机和反危机的理论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而持续低迷的人口增长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福音.  相似文献   

13.
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人口因素:武汉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控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武汉市1950-2006年的经验表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人口、社会劳动力与GDP始终存在正向关系,而其他变量的影响并不必然为正。人口增长没有拖累经济增长。促就业、保增长可以采取更开放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人口再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我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总量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展望(2010年修正版)》关于中国人口的中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在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在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在21世纪末,我国人口总量将降为5—9亿;在21世纪中叶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0%—40%以上。本文对这些重要的人口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制、代际福利、城市化和人口的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书导读     
《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压力测试研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主笔彭建刚系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研究》(71073048)的结项成果。该书包括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压力测试新理念、信用风险宏观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型人口红利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人口流动有利于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地理距离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生了虹吸效应;城市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更有利于从人口高质量发展中获益;人口流动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则有相反作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中国人口总量仍然较大,但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人口转变,今后面临的人口问题将由人口的数量控制为主转变为人口存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均衡发展为主;同时,经济和社会转型更加剧了当前人口形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人口转变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显著。在这一新的人口形势下,进一步统筹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善现行人口及其公共政策,构建以人口管理为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人口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实有人口管理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关键一环,在群众工作、城市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现有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亟须解决现存问题、规避现存风险。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等,以社区实有人口管理为出发点,从实有人口管理现状、管理人员、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实有人口管理现存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完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提升公安工作效能,为公安基层工作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了西部人口现状与特点 ,预测了人口迁徙的新流向与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根据这些趋势与特点 ,就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人口与开发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这些重要问题 ,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