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冲突,深刻反映出人们头脑中不平等的性别意识。传统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两性人格特征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男女两性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性别社会差异表现形态的角度,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性别意识上的冲突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文化与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妇女往往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障碍,比过去体验到更多的困扰。影响妇女取得成功的诸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女性的心理倾向及人格特征是其对周围社会文化环境适应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性别概念及其对妇女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导致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我们文化和教育中存在的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给妇女提供教育和就业的均等机会。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一系列社会和谐的政策和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婚姻等诸多方面提高妇女地位,推进了男女之间的平等发展.这些措施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男女平等有着科学的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男女两性的和谐、协调、平等发展;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妇女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尽展英姿.  相似文献   

5.
试论战后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日本政府和妇女自身的努力,日本妇女在参政、教育、就业、两性平等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本社会仍存在一些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歧视女性的传统意识并未消除,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政府和国民继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性别意识的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别意识是人类对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价值、权利、责任、使命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其核心是两性关系.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变迁,分析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性别意识,预测了未来社会中的性别意识——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性别觉悟是人类两性平等的自觉意识所谓性别觉悟,是指对人类男女两性的地位、责任、利益和使命的认识。是关于人的性别意识和态度,其核心是两性关系。自从人类进入父权制社会后,性别觉悟则主要指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即男女平等观念。它关系着人类自身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标尺。 (一)人类性别觉悟的演变和趋势男女之别,虽伴随人类出现而存在,但人类对自身两性关系的认识却经历着从模糊到清晰、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性别意识发展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经济、政治及家庭地位显著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男女平等既是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别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及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为人类对两性关系及其差异的认识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两性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抽象基元.两性角色和关系的演变也就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演变.人类历史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无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男女两性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降,男女两性在劳动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差距加大,妇女发展的一些方面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相应的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和妇女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理论层面上,将性别平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和发展观,创建具有性别平等视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理论形象.从性别平等领域看,增强各级政府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与权利,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语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性别语体.男女两性的语言差异与男女自身存在的生物差异特征有关,也与男女两性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男女两性在获取土地资源、继承财产、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以及参与家庭决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男女经济地位的差异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歧视和贬低妇女的传统文化观念、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劳动分工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缩小农村男女两性在参与经济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政策,积极宣传和倡导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提高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同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法老时代埃及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她们可以参与政治并拥有政治头衔和宗教头衔,经济上比较独立,在法律中也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同时还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并在婚姻家庭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主要从妇女享有的经济权利、埃及男女两性的婚龄差距、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及与社会的交流等方面剖析其原因,从而加深人们对古代埃及的经济生活、宗教生活、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等各个方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男女两性和谐.实现两性和谐,需要将社会性别主流化.目前一些法律规范中存在"性别盲点".社会性别是一种视角,通过立法中构建社会性别影响评价制度,对即将通过的法律进行性别影响评价,防止制定出具有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性的法律,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公众社会性别意识,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与公正.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该法规定的对保障妇女权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根据该法第二条规定,它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地位平等,权利平等。我们在理解这一原则时应注意:(1)《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的男女权利平等原则,是我国宪法中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化,是确定妇女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家庭及其地位变化王承权人类自身的繁衍,是通过男女之间缔结婚姻关系来实现的。家庭则是以两性结合、繁衍后代为特征的社会的基本细胞。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子女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发展。反之...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随笔作家,还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她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被誉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宣言,这本小册子较全面地反映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艺术思想,她以其女性小说家特有的直觉、细腻和机敏密切注视着妇女的辛酸历史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力图用女性眼光、视角和笔触重塑女性形象,提出了男女双性同体的重要思想。她希望随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发展,女权主义最终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两性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实现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双性同体预示了人类两性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为女权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作为女性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重点强调两性在资源、责任及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以及由此而来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其实质是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道家、道教的性别观是一种强调两性和谐的性别观。在两性地位问题上,道家、道教认为男女同“道”,其社会地位应该是等同的。在看待两性之间的差异问题上,道家、道教强调“阴阳并重”,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同时加以肯定。在两性关系问题上,道家、道教追求“阴阳和合”的境界,亦即男女两性和谐共生、构成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关注老年妇女问题——以安徽为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由于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以及我国传统的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而且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老年妇女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她们面临的养老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和复杂.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好规模庞大的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应是我国解决老龄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