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民间组织是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组织。它独立于政府组织之外,并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切入来阑述农村民阅组织的社区整合作用。具体从农村社区公共精神的孕育、农村社区信任的培养、农村社区冲突的调解和农村基层民主的推进等四个方面阐述农村民间组织如何在基层农村社区中发挥其整合作用。指出:农村民间组织为社区整合提供了观念基础、关系基础、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它的发展对于农村社区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来推进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社区合作与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社区结构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原有社区结构被消解、社区认同度降低、互助传统弱化、成员间的社区合作意识淡薄、缺乏通过集体行动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等,分析了在这种状态下农村社区合作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认为:灾区的重建是灾区社会结构乃至集体社区的重建,应该以恢复激活原有社区的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作为工作重点;作为灾后重建的主人和受益人,农村集体社区重建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村社区合作与灾后重建应该充分调动和保护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实施性高、操作性强的重建方案,以加快农村集体社区的重建速度。对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回顾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革,阐述了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与政府在社区治理中互动关系的变化———由被动性互动向主动性互动转化。民间组织逐步成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汶川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理性、有效地展开.从国家和社会关系演进的逻辑来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的社会自身力量来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通过对民间组织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困境与发展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总结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深化完善.本选题从研究民间组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问题入手,探讨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相互关系,论证民间组织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有效地推动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过程目标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相比,过程目标注重社区成员行动能力的提高、社区凝聚力的增强、社区自主发展能力的最终形成.然而5.12地震灾区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重任务目标、轻过程目标的不良倾向,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当树立过程目标意识,通过项目、活动带动的行动教育模式和合理利用和引导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等方式促成过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地区发展模式主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归属感、认同感等)问题,而行动研究方法,则提供了一个实现社区意识建立和生活意义重塑的方法。本文通过北京某村改居社区工作案例,来展现行动研究方法应用于社区意识形成和生活意义重塑的过程。通过建立社区学苑,以社区教育为核心,以开设的系列课程作为联络、建立和深化群众关系的手段,达到居民社区意识形成和重塑生活意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民间组织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是纵向式的"区—街—居"社区行政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社区民间组织在城市基层政府的指导下,全面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社区组织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的互动关系,可以有效盘活社区资源,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促进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结合,应合理平衡两种制度变迁力量在推进这一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在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存在着偏重物质性重建,社区规划建设偏离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社区文化和观念的转变迟滞等问题.在推进地震灾后农村新型社区构建过程中,需要建设以交互性文化认同、服务化基础建设、制度化扩权赋能为基准的内部支撑体系;同时,内外互通的制度流、资金流、人才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性支持作用,从而使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工作能够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间组织日益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信奉自愿奉献的利他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实现民主平等的自由价值、讲求诚信的契约精神等伦理特质是农村民间组织在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内在基础,农村社会的伦理特点是农村民间组织在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外部社会环境,村民自治的兴起和政府组织在道德建设中作用的弱化需要农村民间组织发挥作用进行补位,为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多重动力机制交织作用的动态过程。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家庭动力、社区动力和政府动力对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速度的影响,可以发现,家庭的个体特征对住房重建速度的解释力较弱,但本社区其他居民的住房重建速度则通过社会比较和规范压力的机制影响了家庭的住房重建速度。政府的经济干预能够加快住房重建速度,而行政干预则会延缓住房重建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灾后重建行为不只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嵌入于群体社会规范和政府干预措施中的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安置点社区重建中的社区化管理工作,在对成都市震后安置点社区重建中的社区化管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安置点社区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安置点社区的社区化管理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庄银萍 《社区》2011,(5):24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民间组织,但是社区建设更需要健康、规范、良性发展的民间组织。为了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江苏省盐城市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是规范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依法登记。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农村民间组织制度安排的变革离不开政府的意志表现和努力意愿。为使农村民间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威推动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同时为防范民间组织的异化风险进行严格的管制,客观上造成了农村民间组织发育成长的延缓。政府创新,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国家支持、社会帮扶"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针.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补充作用.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为灾后恢复所需的巨大资金与物力投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笔者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四川灾区若干案例的调查,探讨了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运行,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并为加快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随着治理理论和NGO的兴起,NGO组织如何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台湾的经验则给了大陆一些值得关注的启示。本文采用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中国台湾地区灾后重建社区营造过程中出现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为案例参照,同时呈现大陆灾后社区重建中的NGO参与案例,通过叙事和比较研究,讨论两岸NGO参与社会治理的差异,并就公民参与对于社会弹韧性机制的营造等问题提出相关的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社区受制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高度的行政化,社区认同感日益薄弱,阻碍了社区自我管理的实现。因此,政府需要在社区去行政化起步及过程中实现自我规制,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要实现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也必须依赖政府所掌握的资源,故而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具有主导地位,应通过改革行政机构、构建社区对话平台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价值观引导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的核心,它有助于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解读和受灾群众独立人格的完善.具体地说,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通过个性品质影响对地震的认识,通过意志影响对地震的承受力,通过态度影响对地震的适应力,通过政府的价值观引导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缓解不良心理.价值观引导需与灾区特定的文化环境相契合,通过完善受灾群众个体的人格,根本上达到心理重建的目的,这为灾区心理重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解释力,因此,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以西部一个普通农村社区为个案,从社区信任、参与网络、共享规范和合作水平等四个维度剖析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农村社会资本的选择路径:积极组织多样化和持续性的社区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为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平台;加强社区各类制度建设,促进良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强农村社区传媒建设,为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农村社区警务建设事关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通过对南昌市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总结,可以发现农村社区警务建设中还存在着农村社区警力不足、警民关系不够和谐、农村社区警务保障不到位和农村社区警务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和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