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独立电影的成熟和繁荣,好莱坞纷纷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好莱坞的加盟为独立电影带来了丰富的资金,广泛的发行渠道和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独立电影也为其输入了创新的思想和美学养料。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与大制片厂合作的同时,独立电影的生态环境和艺术特质似乎也面临着被商业体制侵蚀和异化的处境。文章从电影美学、营销、发行等多个角度对90年代以来独立电影与好莱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独立电影未来发展可能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2.
电影时代作为一个大背景既是文学的敌人,又是文学的母体。美国现代小说家为好莱坞编写电影剧本的经历有助于丰富小说的表现技巧,实现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互动,但同时对小说文体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著名小说家福克纳与电影的互动、电影化小说之戏剧性叙事和立体审间义体以及跨文体写作对文学崇高性的解构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电影对美国现代小说的文体冲击以及由此在作家身上产牛的心灵羁绊。  相似文献   

3.
《无间道》是2002年香港出品的一部警匪电影,《无间行者》是2006年好莱坞根据香港电影改编的一部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上票房走高,而且获得多项奥斯卡奖。为什么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被翻拍后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都能够被接受,还获得巨大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电影透明叙事方式的运用。透明叙事理论是美国评论家斯科特·奥尔森提出的一种电影叙事方法,目的是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也能看的懂,引发共鸣。比较两部电影,可以发现《无间行者》在三种叙事机制方面:背景、角色、话题采用了透明叙事策略。而这种透明性是多元文化主义面具下美国文化意识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4.
数度饮恨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马丁·西科塞斯不会想到,自己从香港手中买来的翻拍电影《无间道风云》(美版《无间道》中文译名)会成为自已所执导的影片当中首映票房成绩最好的影片,而更令他意外的是这部翻拍自东方的电影目前被影评人一致看好,使他在本届奥斯卡上一偿最佳导演的夙愿显然,老马丁已经尝到了翻拍亚洲电影的甜头,而一向引领世界电影潮流的好莱坞自然也早就看准了亚洲电影这块肥肉,购买版权、翻拍、卖回亚洲赚亚洲人的钱,精明的好莱坞片商们正在掀起的“东风西渐”运动在我们看来更像是好莱坞跟亚洲电影玩的一场无间道  相似文献   

5.
体验好莱坞     
好莱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的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如今,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它与其周边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区。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后半期中国影坛兴起的武侠电影热,经过了一个从武侠片到武侠神怪片的发展过程。而无论是武侠片还是武侠神怪片,它在武侠叙事中透露出现实社会人生内涵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其艺术表现的武侠、神怪与情爱的类型叙事等,都受到好莱坞电影的深刻影响。当然,中国早期武侠神怪片愈演愈烈的诲盗、诲淫、诲仙倾向也受到人们的尖锐批评。另一方面,武侠电影在摄制方面也大都借鉴好莱坞,其镜头画面光影的影像奇观拓展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电影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美国好莱坞电影成就及发展中解读美国通过电影宣扬美国文化,同时指出需要批判的看待通过电影传播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电影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本土电影也日渐向全球化靠拢。虽然全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畅行无阻,但好莱坞电影并不能替代我们对本土文化、本土生活、本土经验的关注与书写。我们的电影首先是本土的,而后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空间关系的叙事构成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越界叙事则是类型电影充满活力的内在机制。在类型的套路中,追求一种差异化的表现,是好莱坞电影能够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状态的重要特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向使跨类型的越界叙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尝试和运用,反类型的越界手法和多元化的模式混搭,显示出好莱坞电影在叙事空间的建构和布局上的叙事转向。尤其是好莱坞类型电影建立在全球视野上的越界意识,使类型电影呈现出向后类型电影过渡的市场策略和文化动向,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类型电影的当代发展所必然产生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受到物理学界新时空观的影响,美国好莱坞推出了一批具有新型叙事结构的科幻电影,如循环结构和多种可能性并列结构。这两种典型的新式电影叙事结构彻底打破了传统科幻电影单向线性叙事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电影叙事艺术手法,推动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发展,还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站在时间链条上就中美电影作了历史性的回顾。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电影业与电影观众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后好莱坞电影也在消费作为东方奇观的中国武侠电影和香港功夫片的同时发生嬗变,并继续创造着影响世界电影的好莱坞标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人重审好莱坞,为中国电影的出路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对中国的偏见式描述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它们是复杂历史文化过程的汇聚,并体现在美国电影最早表现中国人方面。很多年来,好莱坞对种族偏见的依赖曾激怒了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这一点在当前时代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引进的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秉承了《泰坦尼克号》的灾难片模式,再次演绎好莱坞的科学幻想。 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也是一部灾难片。正当美国好莱坞电影连续不断地让我们过足拍案惊奇的视觉冲撞(并被荣幸地一概冠以“大片”)的时候,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影视丝毫看不出有过这方面的努力,中国导演似乎缺乏科幻意识。 科幻片是美国电影的一个老题材了。我们勿需去列举《星球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电影空间与时间观念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影像表达,美国导演蒂姆·伯顿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时空观基础上做出各种革新,形成了一套伯顿风格的电影时空观。蒂姆·伯顿发展了好莱坞电影中封闭的空间观念,呈现出开放性的空间表达,在影像时间上呈现出娴熟的时空变形与重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侠电影与宗教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正网络文学作家张戚(笔名唐家三少)表示,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盛世,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作者和读者。好莱坞的电影世界有名,日本的动画片名冠全球,韩国的电视剧更不用说了,在中国圈粉无数。这一次,中国的网  相似文献   

18.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相似文献   

19.
周兵 《中华魂》2017,(1):18-22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实力,大肆推行文化霸权,进行文化扩张,成为新时期美国称霸的一个重要特征。好莱坞电影产业作为美国文化霸权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不但是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同时还担负着文化扩张、对外输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好莱坞电影已经逐渐构筑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话语权,而植入其中的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则有形无形地影响、渗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高科技等各个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流行的“灾难—拯救”电影中,《流浪地球》呈现出显著的中国意涵;电影文本展现出了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呈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代国家伦理。总体来看,《流浪地球》仍然未能完全解决好莱坞电影叙事与中国话语的融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