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方言副词的“忒”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语义倾向;一类表示程度很高,含有赞赏、肯定的语义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忒”在《红楼梦》中仅仅体现了否定性的语义内涵,而在现代鲁南方言中“忒”的否定性和肯定性语义内涵均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3.
“超量程度副词”指程度副词表达的程度超过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儿女英雄传》中的超量程度副词有“过”、“过于/过愈”、“太1”、“忒”、“忒煞”五个。从产生年代、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超量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用以揭示这类程度副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汉语中副词“忒煞”出现的时代 ,认为它出现于宋元明清时期 ,现代汉语主要见之于方言 ,同时指出了“忒煞”运用的不确定性 ,并分析了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上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长久以来,它盘踞着精神分析哲学话语的霸权地位,因而掩盖了其不为人知的兄弟概念“俄瑞斯忒斯情结”。“俄瑞斯忒斯情结”取自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以其中为父报仇、杀死母亲的俄瑞斯忒斯为原型。它一方面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反思和超越,另一方面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对立话语”,象征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精神分析领域从“象征的父亲”到“具体的母亲”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副词“忒煞”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汉语中副词“忒煞”出现的时代,认为它出现于宋元明清时期,现代汉语主要见之于方言,同时指出了“忒煞”运用的不确定性,并分析了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1首田园诗(Idyllen)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0首牧歌(Eklogen),独尊隐喻性,牧人隐喻诗人,牧歌成为一种“诗学反思”.文章把这些诗歌作为牧歌发展之“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三大作品:以维吉尔为典范的意大利作家桑那扎罗在1504年出版的小说《阿卡狄亚》,“阿卡狄亚”隐喻现实并成为一个永恒的象征;以忒氏为典范的德国诗人格斯讷在1756年出版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美化的田园风光为田园诗正名;德国诗人普拉滕在1834年出版的《牧歌与田园诗》,深化忒氏的丰富描写与维吉尔的“诗学反思”,既是三段式发展的结束也是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忒修斯之船难题解决方案的“最佳候选者理论”表明:个体物的同一性判断依赖于人们的选择,而非依赖于对象本身。该理论主要在个体物的本体论存在、历史起源及历史发展进程三方面被质疑。在东方哲学领域,藏传因明典籍《量理宝藏论》与“最佳候选者理论”的主张存在相通之处。借鉴《量理宝藏论》对“最佳候选者理论”辩护和修正,可得如下结果:不存在忒修斯之船的本体同一;不存在本体同一性标准;同一性判断取决于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忒剌"是忽必烈平大理途中的驻牧地,也是蒙古军兵分三路的地点.其地望,近人吴景敖曾作过考证,然而因汉文史籍记载不详,史学界尚有争议.本文对照汉藏文史料,对"忒剌"地望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题指出,阿里斯托芬的《云》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对苏格拉底哲学的批判,并认识到阿里斯托芬喜剧的狄奥尼索斯性质、阿佛洛狄忒性质以及克萨里忒斯精神,认为阿里斯托芬关于“狭隘性”和“完整性”的思想在阿里斯托芬那里,是对束缚的突破,是自由,是克服“狭隘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从荷马史诗中的忒耳西忒斯看到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忒耳西忒斯主义”。在《历史哲学讲演录》(1833—1836)中黑格尔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重要的命题,他说: 荷马史诗中那个指摘国王的忒耳西忒斯,是各个时代反复出现的人物。他确实不象在荷马史诗中那样总是挨粗棍子打,但是他的嫉妒心,他的倔强的任性,一直是他肉里的一根刺,是咬他的一条不死的虫子。他总是为了发觉他的意图,哪怕是好的意图,和他吹毛求疵地找岔子,会在  相似文献   

12.
韦小宝,这是江湖世界里一个不朽的传奇,是所有英雄侠客才子佳人美丽传说的终结。每每提到韦小宝三个字,就仿佛能看见这拖着辫子的小家伙脸上露着贼忒嘻嘻的笑站在面前。他的笑是那么地让每个人熟悉而又心惊胆颤,就像是照镜子时无意间发现自己脸上的雀斑和粉刺。这位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奇人”简直是古往今来际遇和运气天下第一好之人,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中,谁来教育年轻人,从来都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作为古希腊数学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泰阿泰德以无理数理论和正多面体理论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荣誉。但在《泰阿泰德》的“序幕”中,柏拉图让读者首先看到的却是其卓著军功与为母邦雅典英勇赴死的气概,而非其数理成就。这一“谋篇”很可能意味着,泰阿泰德最终将踏上怎样的人生道路——是非政治的数理追求、纯政治的事功追求,还是立足城邦热爱智慧,取决于其“灵魂托管人”的引领与教化。在与左右泰阿泰德人生选择的几何学家忒奥多洛斯的初次交谈中,柏拉图就暗示,苏格拉底如何将泰阿泰德的灵魂从高蹈的几何学,逐步引向了雅典的土地与命运。  相似文献   

14.
就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思想结合文体学理论着力分析和探讨文体风格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研究《尤利西斯》中第一章“忒勒马科斯”、第四章“卡里普索”和第十六章“欧迈俄斯”三章中的“叙事体”这一文体技巧的语言风格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两千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的“秃”、“充”、“失”、“佴”四个从人的字进行考释,指出“秃”是籀文“(毛几)”的变体;充非省声字,本义为“充壮”:失的本义是“用鞭子打”;佴的本义为“强牵引”。  相似文献   

16.
“與”字为“譽”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與”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與”简省而来的,“ ■”、“■”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是“章”借为“乐章”字后,字形经过修改才变成“从音从十”的。金文所有“章”字完全排除了“从音十”的可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觉察到,“从音从十”这种说法同“帝”字下的说解“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上”(实际上,这七个字都不是从古文“上”)互相矛盾,因为从“上”与从“音”是排他的。  相似文献   

18.
邵江天 《社区》2009,(14):16-16
旧时士子读书前,必先净身、焚香、拜孔子,极尽恭敬虔诚之能事,仪式感忒强,迂腐而愚蠢。读书人拜倒在书本脚下.腾挪的空间早被先验性地圈定。从此读书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虽说书生的眼前也常有“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物什在晃动.但到底让人提不起精神来。那结果。便是越读越蠢,终于把个好端端的“天朝上国”读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旭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方言称舅之妻为“舅母”的不少,例如北京、济南、扬州、南昌都叫“舅母”,成都叫“舅母儿”、沈阳、昆明、长沙叫“舅妈”,合肥叫“舅嫫”,苏州、梅县叫“舅姆”。含有“妗”语素的并不很多,如西安呼“妗子”,温州称“妗娘儿”厦门、潮州唤“阿妗”,广州可以叫“舅母”也可以叫“妗母”,阳江可以叫“舅娘”也可叫“阿妗”,福州喊“依妗”或“娘妗”。在宋代以前没有“妗”这个语素,“妗”由“舅母”缩合而成,当于唐宋间。“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