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城的《棋王》对《水浒传》从语言风格到布局谋篇都有明显的继承。《棋王》还继承了《水浒》主题的奋斗精神和对人生的追求 ,并形成了《棋王》自己的特定风貌  相似文献   

2.
试说罗贯中续《水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可分为两部分,前半为施耐庵原作,后半为罗贯中续作。纵观全书,前后部分之间存在不少矛盾之处,梁山好汉最可贵的反贪官、反豪强的精神到下半部完全改变,受招安更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而罗贯中的一贯思想是维护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将《水浒》后半部与罗贯中本人所作的《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传》相对照,也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这些都证明,《水浒》后半部确为罗贯中所续写。  相似文献   

3.
陈老莲《水浒叶子》自明末问世以来,在民间影响深远。三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曾经出现过三次研究高潮:一是明末清初,二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二十几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男权视角下《水浒》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尽管《水浒》和《失乐园》两部作品著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力,但其具有共同的母题:不堪压迫,反抗强权,因此具有可比性,可作平行的比较研究。尽管两部作品情节相似,起义的原因相似,结局相似,但原因不同,就其根源是其社会背景和不同的阶级矛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实践论》与《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在《实践论》与《矛盾论》中,蕴涵着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挖掘的理论富矿。在《实践论》一文里,毛泽东强调了人民群众这个实践群体的重要性,《实践论》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具体体现。在《矛盾论》里,毛泽东强调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从理论上看,斗争是手段,同一是斗争的目的与归宿;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同一性是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东西,否则,人类的文明就不复存在;从现实来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里,更要着力挖掘同一性中的各种积极的要素,以促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矛盾论》中还蕴涵着“立体思维”的思想,立体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现代发展,唯有它才能更有效地克服人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才能成倍地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水浒》与《水浒》的误读刘学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水浒》以其对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现实的广泛揭露,对下层人民及他们的反抗精神的深切同情和热情歌颂,成为最富人民性的作品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水浒》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反人民性。比如梁山英雄在反抗官府、打击...  相似文献   

8.
《新水浒》是陆士谔的翻新小说之一,作者以"嬉笑怒骂之笔,写痛哭流涕之文",旨在通过对维新社会的种种乱象的赤裸裸的暴露来揭露魑魅政界、魍魉商界、鲜耻学界,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但是作者也在作品中介绍了一些相关方面的改良措施,稍稍消解了那些乱象带来的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9.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国策》、《史》、《汉》中22个语词进行考释,其中有的是新说,有的是正误,有的是补证,有的是溯源  相似文献   

11.
以文物史料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与抗元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同乡,为"泰州白驹场人"(白驹今属盐城大丰市),介绍施的生平和重要诗作,并附《施耐庵新传》。  相似文献   

12.
《水浒》作者施耐庵是何方人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施氏家谱、墓志、民间传说、遗诗轶文、历史资料、地方史志等方面分析论证,《水浒》作者当为白驹施耐庵。  相似文献   

13.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诗》《春秋》皆记史,《诗》以韵文记事,是史诗时代的传统,《春秋》以散文记事,标志着史书编年记事体的成熟;二是周公制作《诗经》是作为政教之本,以开升平之世,孔子作《春秋》则是昌盛周道,拨乱反正,其义相承;三是孔子以周公为尊,以继承周公之志为平生之愿。  相似文献   

14.
浙江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一部,诸多《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失收,亦未见其它论著征引。是集作于清光绪十九年,所评版本为《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是现存部头最大的《儒林外史》评点。作为晚出的评点,《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却没有朴学重考据的痕迹,而是集中在对小说情节人物的评骘和写作技法的鉴赏上。童叶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褒贬倾向把握得比较精准,对人物的评价颇为公允,对小说情节和艺术特性的辨析更为细致,且有不少独到见解。《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丰富了《儒林外史》评点研究材料,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小说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新序》、《说苑》中,有引《诗》者一百零二章,其中有近五十处据《韩诗外传》而引。文章通过把这近五十处引《诗》与《韩诗外传》的原文进行比对,分析了刘向《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韩国孝 《社区》2011,(28):49-49
“大碗吃酒,大块吃肉”是《水浒》中草莽英雄们落草前向往的生活,上梁山后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夸赞的“好不快活”的生活,虽然这样生活的饮食习惯有时既不科学也不健康。  相似文献   

17.
《刘子》作者究竟为谁,自唐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其涉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故弄清事实真相不仅对《刘子》的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龙学”的研究也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爬梳史料,原始以要终,辨析考证,认为《刘子》作者乃梁朝之刘遵。  相似文献   

18.
《左传》用《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史书《左传》,记载了大量的时人引《诗》赋《诗》的实例,由此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用《诗》之风起始兴衰的流变过程;(2)用《诗》之风广布深入的社会渗透;(3)断章取义用《诗》方法在春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挥:不仅断章随意,而且取义灵活;(4)《诗》在春秋的社会功用,除去人们熟知的作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外,更多的是把《诗》作为治国之道、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先王的法令制度来使用,即以《诗》为史,以《诗》为礼,甚至以《诗》为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陈继儒是明末著名的杂家、戏曲批评家。他的思想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色采,强烈地呼吁个性解放.他有关《西厢》、《琵琶》、《牡丹亭》三剧的批评,实际上对传统文化,尤其对传统道德是一种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