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文化以口传为主,其民族历史靠服装承传,因服饰携带和保存方便,成为纪录苗族历史的重要载物。服装具有实用、审美、镇邪、象征等功能。服饰既属物质层面,是生活必需品;也属文化层面,包含服饰制作、审美、使用场合及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湘西苗服多姿多彩,不仅展现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的诉说。苗服与苗风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概括和具体体现。湘西苗服体现了苗族自我,表现了独特的苗人哲学和服饰美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苗族三大方言区的服饰形态杨苗族服饰是该民族的外部形象标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结晶,具有许多人类早期服饰的特点,能提供颇为丰富的早期服饰标本,对探索人类服饰的进化历程,尤其是苗族服饰发展的历史,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根据1982年《贵州苗族服...  相似文献   

3.
民族服饰是各区域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服饰中所表达的审美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中所传承的美的思想,这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款式色彩之多样性特征,在世界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演变与转型,是苗族与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逐渐地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把握苗族服饰的演变规律,探究苗族服饰现代转型的发展态势,找出导致苗族服饰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确保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传承及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苗族女红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族女红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以苗族妇女为创作主体, 以苗族服饰为传承载体, 具有精美的加工技艺,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接龙"仪式是湘西苗族一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它充满着传统的宗教色彩。"接龙"仪式中的接龙舞蹈则是湘西苗族人们在其仪式信仰之下产生的一种公共的群众性活动。本文旨在运用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对"接龙"仪式中舞蹈的动作、服饰以及妆容等艺术形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透视出湘西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苗族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苗族银饰的文化人类学意义杨 苗族银饰冠于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任何其它民族的银饰艺术可与之相媲美。作为苗族传统装饰的精华与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着苗家人的灵魂,熔铸着历史的足音。因此,仅仅局限于造型、纹样、款式、色泽等具体工艺范畴介...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独具特色的服饰图案不但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记录性,而且其浓郁的装饰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重现与发展。通过对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归纳与梳理,从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造型、构图及表现形式出发,结合现代针织男装设计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为我国针织男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元素,以寻求新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历史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即是在以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服饰保留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现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和对其服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历史景观探析,指出贵州苗族居住的山区地理环境是其服饰文化地理错落分布、服饰文化历史景观丰富多彩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贵州苗族服饰文化空间格局,在中国服饰地理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的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与这一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状况,体现了他们的美学原则。本文主要从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性出发,探讨了苗族服饰的渊源及其形式美,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黔东方言区苗族服饰文化与其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不能创造文化,但可以稳定文化,甚至可以模塑文化。黔东南苗族的服饰特点与其生 存环境的关系便是一个例案,该支系苗族历史上被泛称为“黑苗”,乃是其衣作特点的表现,这一特点又与 其生息于大山箐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历史进程中,随着自然的退却,社会化的进一步实现,苗族服饰 又具有了诸多社会性特点,这乃是苗族文化适应社会环境,自觉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著述不断问世,苗族青年学者杨正文撰著、贵州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苗族服饰文化》,就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佳作。全书共30万字,分为8章34节,另加一个附录“广西云南苗族瑶族服饰采集纪实”。作者在逐章介绍了历史上的苗装、苗族支系与分布、服饰类型与风格、纹饰造型、苗族服饰文化的技术基础等方面内容之后,还专门用两章的篇幅对苗族服饰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并分析了80年代以来苗族服饰的变迁态势。这部引人入胜、特色鲜明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民族学界对民族物质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空白。通…  相似文献   

14.
美观大方、文化内涵丰富、苗族相对聚居,是苗族女装得以保持的根基;以服饰展示美貌和智慧吸引男性以获得爱情,是苗族女装生命力之所在;苗族服装加工业方兴未艾,是德峨苗族女装日益艳丽多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苗族服饰花纹图案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服饰以其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苗族的服饰美,又集中地体现在花纹图案上。这些花纹图案大多绣织于衣服最引人注目和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既增强衣服的耐磨性,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增强服饰的装饰性,使人得到美的感受。从审美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艺术角度看,凝聚着苗族民间艺术智慧的结晶;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花纹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研究苗族的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花纹图案的色彩色彩是生活的音符,…  相似文献   

16.
我们恩施土家族、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这里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的土家族、苗族(以下合并简称为“土苗”)文化艺术。它包括手工艺品(西兰卡普、竹编工艺品、木雕和石雕等)、饮食文化(油茶汤、砸酒、榨广椒等)、民族服饰(土家族服饰、苗族服饰)、特色建筑(土家吊脚楼、摆手堂和苗寨风水塔等)、  相似文献   

17.
苗族和苗族地区文化发展存在三个"特殊问题":一是主流话语关于"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容赋予未能充分考虑苗族和苗族地区的实际需求;二是政策体系、职能机构的设置以及权力运作的机制,同苗族文化发展的目标不形成对应支持;三是苗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的权利分配存在"客大欺主"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不复杂,但若未能引起关注和及时解决,可能产生很不好的后果。针对问题提出三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苗族服饰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苗族服饰分类、制作工艺等方面,重点概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我国南部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以服饰文化最有特色。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绚丽多姿。它蕴藏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记载了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是苗族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色彩关系丰富而有序。服饰色彩与材料肌理交相辉映,色彩与声音互为烘托,使苗族妇女的服装动感十足,别具一格,是苗族妇女智慧的象征,其错落有致的色彩配置,既有古韵,又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