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风险社会视界,凸显治理以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所致大学生就业安全风险,政府相关制度供给与创新尤显重要,比如消除大学生进入政府部门就业的制度瓶颈;创新市场干预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营利部门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促进第三部门更快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渠道。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外需缩减、投资流失和间接减损效应,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背景、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的改革取向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观需求,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应以多中心治理逻辑为基础,着力构建由政府、高等学校、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供给模式。建议重点解决处于待业期的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最大限度发挥中小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深化并完善准就业政策,建设高校与社会的就业实习合作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在金融危机下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市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的剖析表明,武汉市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扩大对大学生的就业容量;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和大学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同时,中小企业、高校和大学生也应各自发挥其作用,四方合力,以更好的发挥中小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中小企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成长,尤其是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总体经济规模,还是对经济贡献上都占据了较大份额,已成为吸纳就业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型预测法,以湖南株洲为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现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困难和问题所在,以量化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发展规模和吸纳就业能力之间的联系,以模型预测分析了未来五年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与大学生是人力资源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双方,而薪酬即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以薪酬理论的视角,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小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借鉴,最终实现中小企业与大学生就业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杨伟国在《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2日撰文指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大学生在走向就业的过程中心存困惑,因而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选择如下路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并为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持:①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扩大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②消除供需的政策抑制,促进自主供给与需求的实现;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围绕职业路径科学设置专业;④实施人力资本补偿机制,扩大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⑤积极建设就业市场,改进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此外,还应该建立全面政策分析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干预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2011年下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压力,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倒闭的现象.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扩大和稳定就业.面对依旧复杂的经济形势,政府和中小企业需共同努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与大学生是人力资源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双方,而薪酬即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利用物理学上的"耦合"概念,以薪酬管理理论为中小企业和大学生就业的"契合点",来分析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凉山农村彝族大学生偏向公职岗位的职业偏好和生源地的就业地域,显然与家支伦理亚文化的影响有关,同时也因主流社会缺乏对亚文化的包容而得以强化。促进彝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需要完善帮助其融入主流社会的相关法律政策,增强该群体适应社会并全面参与的能力。应针对偏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实际条件,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政府鼓励、企业支持、社区帮助的多元社会支持法律体系,实施以配额制的临时法律措施,并配套用人单位吸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激励机制等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还有结构性问题及岗位的供给相对不足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首先必须解决劳动力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劳动力需求和制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一方面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 ,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 ,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受正规部门发展所限 ,正规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 ,正规部门职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增强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吸纳能力 ,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人口沿着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方向历史性的转移是一个经济规律,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与就业问题之间的关系虽然亦有关注和努力,但是却停留在被动适用规律的层面上,即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吸纳大量劳动人口.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从服务业与就业的互动去关注"促进"问题,应该以积极的政策和制度去实现吉林省服务业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多样化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培养职业农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洞庭湖区农业所占比重过高、农业内部分工不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等现状不利于湖区现代农业发展,应该通过发展食品工业、设施农业、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农村物流业和农业旅游业等多样化的农村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政府及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后劲不足。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育模式;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企业应提高责任意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和高校要完善相关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安定与否与就业率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也就是看占企业总数的99%,雇佣的劳动人口占全部雇佣数的75%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是否顺利。但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雇佣员工上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使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首次就业合同以减轻企业的社会经济负担为目标,简化解雇员工的程序,通过给企业提供比较宽松与自由的雇佣环境,来刺激企业扩大雇佣规模促进就业。同时设置个人受训权,设立培养期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构建缓解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6.
赵立扬  杨剑  商进 《金陵瞭望》2011,(30):31-3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吸纳就业作用最大的一类实体。也是当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主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远低于大型企业.这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从完善立法的角度规范与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给予相应的税收扶持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真正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承担更积极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基础能力方面提供重要指导,在其就业准备和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为大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打基础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作为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数量庞大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很多人心目中就业的黄金圣地。然而,数据显示,北京市90%以上的企业属于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它们吸纳了85%的就业人员,中小企业的实收资本、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市企业的六成以上,无论从资本还是就业层面,中小企业在北京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已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此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现有的市场特征,从宏观方面浅析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现状,并根据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征及其在市场中表现出来的优劣势,提出针对性的方法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当前,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研究颇多.其中,有相当比例认为基层主要在农村,农村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人才,并据此鼓励大学生去上述地区就业.笔者认为,大学生初次就业都是基层就业,对大学生就业真正具有宏观意义的基层主要分布在民营经济部门中的中小企业,因此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为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就业创造条件将成为未来中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