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精神,鲜明地表现在屈原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中,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认同度,然而楚辞学界却迄今未能形成共识.屈原死因中的"殉国"说时下被点评为在抗战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古为今用".有鉴于此,本文对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质和内涵进行考察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在历史上,屈原的价值有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屈原既是一位体现清廉忠信人格的贤人,也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今天,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价值基础上,正确认识和评价屈原的价值,是一切热爱屈原的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屈原是一个有理想和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是一个有坚守的政治家,他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是我们今天学习其爱国主义精神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17日,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在宜昌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文对此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的观点和提交论文的内容作一综述,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次论坛盛况,进一步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屈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灵魂只有一个,即爱国主义。我国南宋前后、明清之际、清末民初三次爱国思潮中涌现出来的爱国志士群体的代表人物,无不受到屈原爱国思想的沾溉濡染,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勇赴国难,使爱国主义不断得到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时尚的今天,屈原文化显示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当前屈原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其开发路径需要进一步探求,文化内涵需要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7.
屈原和司马迁是历史上的伟人,《楚辞》和《史记》是文学史上的巨著。而司马迁和屈原无论从思想、行为,还是表现在外的文学创造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二人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文学成就三方面来阐述司马迁之于屈原的种种关联。  相似文献   

8.
鲁迅诗与屈原赋同是中国诗坛瑰宝,它们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鲁迅继承和发扬屈原与黑暗势力斗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使自己的诗歌成为剌向旧营垒的利剑,成为进军新世界的鼙鼓.鲁迅诗借鉴屈原赋的创作经验,出奇翻新,自铸伟辞,在诗歌领域中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鲁迅的继承不是机械摹仿,更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创新,是为着实现新理想、建设新文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辞作家 ,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屈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精髓 ,已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屈原的作品在艺术上有极大的独创性 ,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 ,也有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 ,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美政”理想上;其次表现为与党人群小的坚决斗争;第三,表现为对故土、故都的依恋;第四,表现为重视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是密切结合的,这是他的历史局限。屈原爱国思想的形成,既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又是他主观修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屈原的爱国主义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持肯定意见的同志主要是从屈原的“反侵略”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追求“进步的法家政治”等三方面论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故拟此文略陈管见。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问题,首先应该承认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上有各种各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彪炳千秋,永垂不朽。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楚国独立发展的历史,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养成的民族心理和爱国传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屈原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对于屈原人格的研究却不很多。笔者以为,屈原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那么崇高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有进步的思想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光辉作品,而且还在于他有一个成熟健康的心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4.
184 0年后的百年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爱国主义 ,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 ,形成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思想及其代表作《离骚》作了比较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屈原列传》是当今所能看到的记载屈原生平、思想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对《屈原列传》的正确评述,不仅有助于对屈原思想的研究,而且也涉及对司马迁生平、思想和世界观的剖析.本文拟对《屈原列传》略作评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进一步研究屈原和司马迁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1905年的《屈赋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成书受到清末社会剧变和当时学风的影响。晚清和屈原时代的楚国都处于国家存亡之际,这为"索隐式"的注屈方式提供了先决条件;马其昶在汉、宋之争中宗宋儒,重视义理的阐发,但同时受桐城派"求实"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在阐发屈赋义理时考之于楚事、本于经史。马其昶"索隐式"的注屈和对屈赋义理的阐发都是为了彰显屈原的精神力量,值此国家衰败之际,他高度肯定了屈原为国、为宗族而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著述明志,以屈原的精神砥砺国人。因而,马其昶著述《屈赋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40年后,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爱国主义,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形成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旋律。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要依据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思想特点来进行。在教育过程中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为中华振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屈原与<离骚>在汉代的地位衍变历程,认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需求、两汉文人的崇慕与赞美,是促成屈原地位崇高化、<离骚>经典化的关键性因素.总体看,屈原与<离骚>在汉代的地位衍变经历了西汉初年、汉武之世、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四个阶段.在此期间,屈原由凡人而贤巨,由贤臣而圣人,而<离骚>也随之由"赋"而"经",最终成为文学经典.从此,屈原便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典范而栽入史册,历久未变.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逻辑上具有同构性和协同性。中华传统美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价值体现在夯实思想基础、维护整体利益和构筑精神家园等方面。要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来深化中华文化认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