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际公平理论的提出 ,使得后代人成为当然的道德主体。但是 ,为了更好的维护后代人的环境利益 ,应将其确立为环境法主体。本文试着从将后代人确立为环境法主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后代人权利保障等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出发 ,全面构建后代人的环境法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法律将保护后代人的环境利益纳入立法范畴之中,以保障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代际公平原则明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法律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在具体法律制度上,欲实现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既要完善当代人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制度,又要赋予后代人环境权。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哲学、环境政治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法学等领域影响广泛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代际公平理论在论证逻辑上存在诸多断裂,致使该理论自身具有不可圆说性.所谓的后代人及其权利以及各代之间的信托关系都是一种纯粹的虚构,当代人所承担的环境义务并非与"后代人的权利"相对应,而是与人类整体的环境利益相对应.人们普遍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才是代际公平理论的正确出路和归宿.虽然代际公平理论无法在法律上加以实现,但如果把它作为我们自己伦理关怀的准则,则对地球环境资源的保护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代际公平的理论基础包括代际伦理、代际正义以及“星球托管”理论,它们共同作为代际公平的理论支撑.代际公平所强调的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作为独立法律主体对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平等的问题,即当代人在作出任何可能影响到后代人利益的决策时都应充分考虑到为后代人享有不低于当代人所享有的权利留足充分的机会,否则就会造成不公平.代际公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意,体现在诸多环境国际法律文件之中,但代际公平原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仅能够提供纲领上的指引,具体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后代人环境诉权的实现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5.
自然权利观念是环境伦理学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的新理论。在经济学的视野下探寻自然的法律地位,探寻人与自然的法律关系,使得自然权利理论有了一条现实的可考察的经济学路径,因为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趋向为自然权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然权利观念是环境伦理学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的新理论.在经济学的视野下探寻自然的法律地位,探寻人与自然的法律关系,使得自然权利理论有了一条现实的可考察的经济学路径,因为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趋向为自然权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现状表现为:环境权利纠纷解决诉讼渠道不畅、私权救济方式对环境权利损害救济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因政治问题不可诉形成的政治难点,也有因环境权利立法缺失、宪法司法化不能、具体环境权利实现障碍所形成的法律难点。随着可诉性理论的成熟,将国家行为混同于政治问题的困境将逐渐化解,政治问题的司法化范围将随之扩大。破解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法律难点需要立法理念的提升。在制度设计上,宪法诉讼是我国环境权利可诉实现的根本路径,应通过行政法路径积极推动环境权利的宪法诉讼,同时通过私法有限度的实现环境权利的可诉,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蕴藏在自然环境中,属于自然环境资源的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会影响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权益市场化配置中缺乏与其配套的、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权利保障制度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而运用环境权理论剖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权利的体系构成、类型、特点及其环境权利保障制度的功能,最后提出了矿业权市场化配置中环境权利保障制度设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权利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权利理论的角度分析,罗尔斯的《正义论》隐含着一个完整的权利理论。罗尔斯对权利主体、权利范围、权利合理性证明以及义务承载者都有明确阐释,这些是构成权利理论的要件。罗尔斯将道德权利奠基于契约论,它是传统的自然权利和功利主义权利理论之外的第三大权利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0.
自我理论是实用主义哲学家米德的权利理论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分析这一基础性的"自我"入手,展现出自我在与他人及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的生成过程。通过分析"自我"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刻画出权利理论的理论构架,阐明米德的权利理论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出发,在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理论基础上的对立,具有合理性。米德将个体与社会纳入到一个经验界中来,拓宽了探讨权利问题的视野,为探讨权利问题提供了一条更为合理的道路。并且,他的权利理论继承了实用主义传统,是对实用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寻求权利的正当性基础是一项永恒的课题。辛格的实用主义权利观从对传统权利观的权利基础不可证实的批判出发,主张将权利放在人与人所属的共同体的关系之中来理解,进而主张权利存在于涉他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之中,体现为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尊重权利的义务。因此,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权利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也开放出一个到底是权利行为在先还是权利规范在先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她却假定了我们社会交往关系在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展开,而且我们的理性可以洞察权利行为与权利规范的转化。恰恰是这种理论预设迫使她的权利理论陷入一种难以克服的内在紧张之中。但这都为当下中国社会在权利的舶来与内生的矛盾中寻求权利的根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密尔的正义观与自由观,阐明了其功利主义理论中权利,特别是道德权利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密尔功利主义理论的重新阐释,说明其道德理论本身是容纳和保护权利的。密尔既是一位功利论者,又是一位权利论者。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的权利理论虽然受到严厉的批评 ,权利或自然权利不能直接从经验事实中得来 ,但就它作为人类和平实践的前提而言 ,它依然具有合理性。因此 ,自然权利论才有了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环境危机时代,对环境人格利益的内涵进行理论阐述重要性自不待言。实践中,由于中国对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机制。众所周知,权利是保护利益的最佳路径,那么环境人格利益当然也可以进行权利化的保护。首先,环境人格利益的权利化保护应当对环境人格利益进行类型化界分,将其界分为物质性环境人格利益和精神性环境人格利益,前者主要通过民法路径予以权利化保护,后者主要通过环境法路径予以权利化保护,由此构成了环境人格权之体系化保护。其次,应当对环境法上保护精神性环境人格利益的环境人格权之起点、终点和范式予以重点学理探讨。最后,通过以环境容忍义务为参照对保护精神性环境人格利益的环境人格权之限度予以学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形上理性权利观是西方权利正当性观念中最为核心的理论流派。这一观念理论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出对权利至上性的信仰,通过强调理性的决定作用,主张理性是权利的最高准则,权利的正当与否,取决于是否与理性相一致。康德与黑格尔为这一观念提出了本体论的证明方式,其理论特质为权利具有神圣性和不容置疑性;权利具有决定性;权利具有合乎道德性。形上理性权利观主要表现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宪政实践和法律的价值观念中。  相似文献   

16.
权利质量研究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研究权利质量问题,应当拓宽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实证主义视角来看,权利的"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即通过把握权利的外在形态、整体数量、内在构成和基本性质,从整体上认识权利的质量问题,这有助于廓清权利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按照管理学上有关质量管理的"优劣"要求,权利质量可以理解为在法律发展中权利发展程度的"优劣",或者在法律发展中权利主体法律需要的法律满足程度和发展程度,以及一套有关权利的标准或者权利的价值体系;按照社会赋权理论,权利的质量状况取决于社会每个个体能动性的提高程度。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权利质量研究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权利指数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正当性问题上,西方学者们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分歧,这种分歧主要集中在选择论和利益论之上。比较而言,利益论作为儿童权利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较之选择论有诸多优势。然而,最终它面临的关于儿童权利问题的挑战和困境与选择论是相同的,也即涉及儿童权利理论的前提性批判、儿童权利的行使以及儿童权利的具体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权利理论与黑格尔权利理论异同并存。黑格尔改变了自然权利理论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重构了西方权利学说的基础 :只有具有“普遍性”的国家才能够使权利现实化、合理化 ,因而具有崇高的地位。其权利思想具有明显的整体主义色彩 ;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它对于法律制度的建构仍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损害是环境权利受到侵害的一种形态,环境侵权不能涵盖环境损害。通过私法和环境公益诉讼无法实现环境权利损害的充分救济。环境权利司法救济缺乏权利基础。在宪法和法律未对环境权利及其可诉性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权利主体缺乏可以直接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要求性。对环境权利的可诉性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对立观点。应从权利本身出发研究环境权利的可诉性,从权利人的立场重新思考环境权利的可诉性问题,转变可诉性问题的思维模式,改变环境权利可诉性的研究视角,从环境权利可诉性的概念化争论转向环境权利如何裁判这一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在信息时代的特殊表现,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新信息环境.网络环境赋予了人类更广泛的信息自由,推动了民主的进程,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民商事活动,也为社会文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权利认同的社会基础正不断受到冲击,权利冲突和权利泛化等现象不断出现,这些都直接改变了人类对权利的看法,使得传统的权利理念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权利理论纳入到网络环境中进行重新定位和理性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