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魏宪锋 《新天地》2011,(6):80-80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流淌,诗词尤其如此。今人读古诗词,虽然时空相隔,但是寻求与诗人的心灵共鸣,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境界。谢庄在《月赋》中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是说: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明月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只要用心读诗,讲求方法,就能真正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对话,与作者共享千占诗情。笔者认为诗歌鉴赏要追求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据此,必须对文本的特征有准确的理解。文本是以作者的个体生命精神为能源,以语言艺术为中介,通过作者心灵的发酵生成文境而呈现出来的。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的精义就是调动学生的心灵智慧,沟通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触摸文本,感知文本,融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姬卫民 《新天地》2011,(11):267-267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初的英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深谙当时人们面临的不幸,在作品中让其笔下的人物遭遇或虚无或混乱的现实与心灵世界。代表虚无的空屋空间与代表混乱的狂欢空间都否定了新秩序建立的希望,但作者却从未放弃自我拯救的尝试。在一系列探索之后,具有女性特色的乌托邦空间,成为承载作者重建心灵秩序的完美空间。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爱情作品的动人魅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其动人魅力在于:真切地描写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与黑暗冷酷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形成了艺术结局的几种内容:团圆的、悲剧的和悲剧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矛盾的。而无论何种结局,都是创作主体复杂激烈的心灵活动的外射,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渲泄和理性判断的矛盾统一,是作家心灵中情与理不断交织、矛盾,甚至搏斗的结果。它不仅是对爱情与现实冲突的描绘,而且是作家心灵世界激烈活动的真切表露。读以团圆为结局的唐传奇爱情作品,我们便会强烈地体验到作者心中涌现出的情感波涛,看到色彩缤纷的形象图画。柳毅的人格美不只在于他的正义勇敢,更在于他最终能爱其所爱,在爱情世界中找到理想的位置,这表明爱情在作者心灵世界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者所讴歌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  相似文献   

6.
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灵境界的角度人手,探讨了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作者认为,理解中国先圣的思想,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生命智慧与经验知识;二、不可言说与可以言说;三、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对于中国先圣的思想而言,深刻体悟比罗列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作者一改大胆暴露,零余者形象的写法,在淳朴静美的境界中荡涤自己内心的躁动,发出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作品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叙事聚焦,主要是运用内聚焦的形式,使得《迟桂花》成为一幅立体的心理写意画卷。正因为作者采用了这一方式,才使读者可以清晰感受到"我"的心灵的出走,心灵的获得,以及最后心灵的回归这一个心灵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读冯光廉谭桂林《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之后,首先想谈的,并非其学术成就和意义,而是它所展现出来的主体的心灵世界。《概论》屡屡强调,“文学史本质上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的发展史”。因之,《概论》作者对文学史的研究,也就成为精神与心灵的历...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全新散文集<你的微笑>收录了作者2007年以来的35篇新作.本文试从"在路上"、底层与民闻的"惦记"、正义的呐喊、心灵之悟等方面归纳该散文集的若干关键主题,并简评作者立场的持守与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庞沁文《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血孕育的宁馨儿,它凝聚着先生深刻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先生全部的人生哲学,是先生丰富复杂心灵的象征。《野草》中一些意象是作者心灵中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象征,只有从分析心灵,即从精神分析人...  相似文献   

11.
《最后意见》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产生巨大反响,它是《南京血祭》作者阿垅在狱中对自己的冤案所作的评判,是阿垅坚守良知、坚持信念的动人写照。《最后的意见》内容与形式合一,是作者心灵存在的体现。作者无意为文,不事构想,一次性获得而达至文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戴海的新作《秋林拾叶》满怀学者淳朴的胸怀、热切的激情,关注生活、回顾历史、探索自然,感悟哲理与人生真谛,描写人间真情,揭示美丽的心灵,渗透着作者的灵魂,融汇着作者的素养,流溢着悟性的乳汁。  相似文献   

13.
万宁的小说集《麻将》摒除了零度情感的叙事,以平等的视角和富有挑战性的心灵叙事,对现代都市作了深层书写.作者将笔触切入到都市人的心灵,淋漓尽致地描摹了都市人在欲望冲击下的婚悉病症以及他们在时代转型期心理的渴望与焦灼,从而使她的小说显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4.
好的散文,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催开心灵中蕴藏的美的蓓蕾;诱导人们对阳光、雨露、大千世界无限的眷恋与追求;启迪你用心灵、用双手去创造新的生活。散文这种振摄人心的力量是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生命。 虽然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以情感人,主张“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可是,不同体裁,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小说作者着力创造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5.
《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一部融铸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寄寓着作者人生感慨与生活哲理的作品,是作者倾注了半生心血写就的“人生启示录”,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写知识女性心灵世界的独特创作心态与话语方式;二是重视自我内心倾诉的独特自传式写作方式;三是在“体制化”写作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独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魏晋文学中的死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情方式,作者借悲伤的歌诗艺术而实现情感净化与自我慰藉。它沿曹植一陆机一陶渊明的大致走向而展开,渐次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既呼应了此期尚悲的社会风习,也无形中加速了对建安风骨的背离。  相似文献   

17.
<圣女贞德传>表面上是一部圣女贞德的传记,实际上是小说中的叙述者德·孔泰的心灵成长史.整部小说的情节按照天真--神启(诱惑)与出走--冒险--迷惘--顿悟的顺序展开.文中的仙女树,象征着成长的意义和作者的自然神崇拜,它是作者与德*孔泰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孤独情绪裴登峰文学艺术是激情冲动下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表达心灵中的何种情感,其中都有渲泄某种情绪的成份并藉此来遣情达意。因为情绪当中夹杂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作品中就...  相似文献   

19.
情感的读者顺应主要依赖言语活动来实现.在交际过程中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考虑受众主客体因素灵活选择语言,达到交际双方心灵的交融,最终诱发读者/听众与作者的顺应与合作,并对读者顺应得当与否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20.
鲁迅《野草》所蕴涵的生命哲学思想,是鲁迅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野草》是对灵魂的一种逼视,凸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爱与苦痛、悲观与绝望。《野草》立足于大地、人间和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