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蒙城歌谣是民众集体创作的以口头吟唱形式流传下来的传统韵文,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蒙城歌谣进行田野调查,以民俗学为视角,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方面去阐扬蒙城民俗在服饰、交通工具、农耕生产、成人礼仪、婚姻方式、民俗信仰及仪式方面的状况,再现蒙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流变、民众的生活习尚、行为方式和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3.
作为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长期被以书写为载体的中心叙事所忽略,进而影响到对其价值及意义的客观评价。文章基于阿兰.邓迪斯的"民"的界定,聚焦民间文学的文明形态、民间话语对文本的建构、传说、神话、史诗等民间文学对文明的表述,说明史诗、传说、神话等口头叙事承载着人类集体记忆,具有巩固传统和延续文化的功能,其种种表述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确证。进而说明民间文学是书写形式文本等精英文化的源头,属于文化中的大传统,以此回应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重估大传统"之论。  相似文献   

4.
在鄂西北地区,传唱着一部神话叙事长诗《黑暗传》。《黑暗传》由歌师在丧葬仪式上演唱,属于丧鼓歌。除口头传唱外,《黑暗传》也经由木刻本等书面文本得以保存并流传。1983年,胡崇峻在编辑《神农架民间歌谣集》时辑录了500多行《黑暗传》唱词,  相似文献   

5.
一 日本古代神话的独特载体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意识形态的象征表现,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原始人借助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①。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起初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有了文字以后,又以书面的形式流传下来。荷马的史诗,实际就是民间行吟诗人口头文学的集大成,它的原始材料就是许多世纪积累下来的古代希腊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宗教思想,利用了神话中现成的形象、内容或形式,因而在宗教典籍例如佛经和《圣经》中,包含了古代印度人和希伯来民族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6.
范建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5):124-124,F003
大学语文的考核应从记录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述能力、语文知识 5个方面入手。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探讨 ,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流传在苗族民间口述史中的蚩尤神活及其由此神话建构起来的传统文化通常从一些习俗仪式中就可找到相应的印证。本文通过蚩尤神话中流传在苗族民间的一些民俗仪式现象说明这些民俗文化在展演口述史中的社会记忆时,也透视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羌族民歌作为羌族人民的原生艺术形式属于中国音乐的范畴,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民众生活中的旋律、歌词以及演唱者并存。民歌是民众的、口头传承的民俗音乐,通过民众的创作、演奏、欣赏等三个环节完成传播,具有持续不断地变化的特性。羌族民歌演唱于羌族人民的日常"劳动"、"仪式"、"游戏"场景里,反映其民俗事项。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证人证言的特征和属性分析,证人证言的基本表现形式应当是口头证言.但是不难看到在我国,口头证言不仅在法律上的规定模棱两可,而且实践中因书面证言盛行而处境艰难.这种状况导致庭审方式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证人证言的形式亟待规范.从庭审改革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国外对于口头证言和书面证言的普遍做法,主张应当在诉讼法或证据法中明确规定口证原则,并严格限制书面证言的运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藏文文本资料的解析,以藏族地祗雍仲吉则为个案,探讨藏族地方保护神焚香颂辞作为一种特定的口头或书面文类,既与焚香仪式形成整体,又保留了藏族古文明的诸多复杂形态,显示了一个文明的持有者对语言的品味和格调。  相似文献   

11.
民间口传叙事是文学尚未进入作家创作阶段的早期状态。非洲文学具有长期的口承传统,无论北部非洲还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概莫能外。地处北非的古代埃及口传叙事繁荣昌达,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韵文体的世俗歌谣、宗教颂辞均有文本传世;黑非洲地区历史上没有民族文字,文学上只存在民间口传形式。非洲大陆的口传叙事历史文化容量丰厚、思想艺术影响深广,具有无以替代的社会价值和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包括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文本神话与口头神话,呈现出从古朴稚拙到发达成熟多种样态兼具的特点。但繁杂多样的中国神话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同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它们是借助于一些具体的形象、直观的符号与材料,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秩序的阐释,这便是神话生态伦理意象。重述中国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必须对文字文本传承的物质媒介予以重视,对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歌曲、祭词等语言媒介高度关注,并推崇雕塑、绘画、建筑等实物材料和图像材料的作用,从而避免现代思想与范畴介入所带来的矫揉造作和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13.
“展示”与“告诉”是小说叙事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作家的创作意图交替出现,搭配使用,形成不同的创作效果。康拉德的著名小说《黑暗深处》在表征主人公库尔茨的野蛮、凶残、贪婪方面,兼用“展示”与“告诉”两种方式,抨击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在表征库尔茨的“文明”和“伟大”方面,却故意使用“告诉”的单一叙事,丧失说服力,帝国神话被悄然解构,表现出康拉德高超的叙事策略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4.
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口承叙事作为一种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集体性创作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类型性,以及这种类型性中蕴涵的文化原型,为作家文学创作奠定叙事的基调。以《聊斋志异》中《张鸿渐》及其民俗俚曲版《富贵神仙》、《姊妹易嫁》为案例,分析它们所蕴涵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作家作品情节的复杂性与口承叙事原型交织融合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壮族花婆神话,至今在壮族民间的生育习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以往对壮族花婆神话的研究,较多地停留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层面上,始终没有摆脱文本化、文学化的模式,无法延伸到文字记录以外的广阔领域.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借鉴当代民俗学、宗教学和比较神话学所提供的视野和理论模式,尝试对花婆神话及其蕴含的生殖崇拜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和阐述,以期在此基础上揭示其神秘的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说唱艺人是民间的,来自普通的游牧人家,深受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具有游牧生活特色的传承方式。哈萨克族口头文学从最初的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发展到有意识的业缘等传承方式,形成了血缘、业缘、书面和巡回等颇具特色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调查除了从口头上搜集记录“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讲述文本和展演现场外,还要注意搜寻民间传抄的过去时代或现在仍在流传的唱本、歌本、长诗、鼓词、皮影脚本、宝卷(宣卷)、经书、图画册页等手抄本。这里主要从面对面的访谈、大型民俗活动时的演唱现场采访和采录重点专人走访等调查方面探讨了对目前所传承和享受的民间文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个人化写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带有典型的个人化女性文本特征 ,其女性立场的叙事、女性自我的身体感觉和私人经验的大胆表述 ,显露出鲜明的解构男性神话、颠覆男性权力的意图 ,形成了重新阐释与构造世界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9.
60名土耳其大学的学生的恐怖叙事被分析;30份个人口头叙述被收集。另外30份叙述在一项书写任务中被引出。这项研究旨在于发现土耳其大学生个人经验叙事在口语和书面语叙事中运用叙事结构和评价性语言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叙述立场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经过分析比较 ,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者采取的是一种民间叙述立场 ,即第三只眼视角与主题先行 ,而叙述的质地又充满了西方现代主义“恶之花”式的病态美。小说反讽式写作使文本具有存在主义的色彩。书中的“傻子”与堂吉诃德一样 ,都属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存在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