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大概从唐、宋开始,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武陵文化圈"。2009年,国家提出了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宏观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武陵山区或"武陵文化圈"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我们认为,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民族发展、特色产业、人力资源、改革开放等发展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通过对土家族婚俗、土家族哭嫁歌形成原因、土家族哭嫁歌唱词等进行分析研究,把土家族女性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再现土家族女性出嫁时心中的真情实感,透析其内心世界反映的文化内涵。我们从土家族哭嫁歌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到土家族女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不同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进一步认识土家族哭嫁习俗,为促进土家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作者认为,1949-1990年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初创时刻,1990-1999年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是土家族出版事业的繁荣时期。其发展特点是由草创型、浅显型、狭义型、报告型向规范化、深入化、多元化、学术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跳丧习俗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跳丧是由土家族先民巴人舞蹈发展而成的土家族丧俗。今土家族跳丧习俗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各个阶段特点略有不同,汉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交流是导致演变的动因之一。现阶段可以利用跳丧为土家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多元化的药物资源在土家族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临床运用,传统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得到张扬。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这一理性实践进一步唤醒了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自觉,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利用因此倍受土家族民众的重视和从事土家族文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之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的土家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三棒鼓"在表演、内容、结构、音乐以及唱腔等方面都保持了土家族传统特色,后来又融合了土家族戏曲、民歌等素材,逐渐形成具有土家特色的说唱艺术。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为土家族"三棒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土家族"三棒鼓"的革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哭嫁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道德教育功能,是土家族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年一代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叛离,土家族"哭嫁歌"发生了嬗变,其道德教育功能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8.
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认为,改土归流后,汉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多种方式向土家族地区渗透.土家族文化在强大的汉文化作用下发生变迁.土家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变化,汉族的许多价值现在土家族地区得到确立.通过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土家族文化得到发展,土家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加稳固.与此同时,汉文化传播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土家族一些优秀的文化因为统治者的破坏而丢失,汉族文化的一些消极因素也进入了土家族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段超研究员撰写的学术专著《土家族文化史》已于 2 0 0 0年 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对土家族文化的生成机制、土家族文化的特点、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土家族文化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在不少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又有所推进。该著征引史料丰富 ,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方法 ,对土家族文化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清晰地分析 ,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有益参考著作。《土家族文化史》出版发行@思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土家族研究的历史与成就。作者认为,土家族研究中心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省部级课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为有关部门决策行政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条件下,土家族研究应当加强,应当在学科建设与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神歌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事象之一,原初的土家族神歌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极强的宗教功能,随着人文历史的衍进发展,土家族神歌的文化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土家族巫傩神歌的个案解析,可以发现土家族神歌的文化功能,有着从族体神灵祭祀到与宗室家先祭拜并行、从合族禳灾祈福的神圣宇宙普泛到日常劳动生产空间等具体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打溜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其独特的碰撞方式,不仅产生出特有的音响效果,而且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古老与神秘。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土家族这一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创新传承方式,实现传统传承与现代传承的契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现传统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同步发展;建立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传承人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搭建土家族打溜子文化传承新载体。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山地耕猎文化,而土家族早期的山地耕猎文化通过舞蹈来表现和传播。土家族舞蹈从早期纯粹的模仿(耕猎)发展到今天独特的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而这一阶段也是土家族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历史、艺术、心理等视角出发,阐述了土家族节日的种类、聚戏习俗和土家族节日民俗环境对民间小戏的影响,揭示了土家族民间小戏与岁时节日习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土家族岁时节日习俗对土家族民间小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改土归流是指清王朝废除土司代之以流官,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清雍正年间,清王朝对土家族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土家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土家族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于土家族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土家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史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史的重要内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在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地域特征与民族特性非常明显.从变迁的原因来看,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是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系统性研究越来越重要,而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界定特色产业与县域特色产业的内涵,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深入探究县域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能够综合反映县域特色产业特征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更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县域特色产业选择模型,并结合例证分析对某县域的特色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为县域主体进行特色产业选择提供更广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进程可分为萌芽发展期、成熟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萌芽发展斯的作品明显指向着生存、繁衍的功利目的,成熟期的作品鲜明体现了倾诉民生疾苦、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主题,繁荣期的作品则全面呈现了“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革.概而观之,土家族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土家族地区社会生活形态的独特演变过程以及与汉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人口发展问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时代挑战。本文在对土家族人口分布状况、人口数量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家族人口的发展问题做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土家族人口发展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