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博士后何伟军博士主编的《资丘村(土家族)调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村庄经济调查"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土家族的村庄资丘村中有代表性农户和部分典型发展农民为调查对象,在近400多页的篇幅中,从历史维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具有市场属性、地域性、民族文化以及生态与可持续的特性。在生态视角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就是把特色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有以"产业生态化"模式发展资源型特色产业、以边境口岸优势发展低碳型口岸经济、以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养生和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以及以民族传承和特色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等。  相似文献   

3.
特色产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足、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区位偏僻等劣势,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对特色产业特殊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区域优势,正确定位政府职能,运用政策进行调控,通过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推动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有待改善;从省际层面来看,西北五省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民族地区,选择培育出可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探究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构建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区位熵值初选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其他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土家族地区特色经济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发展特色经济是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也是土家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战略、以项目带动战略、科技带动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政策引导战略、大流通战略,同时要注意处理好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当前与长远发展关系,弘扬民族文化与发展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对世代居住在位于云贵高原东坡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村落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从概况、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变化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实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发展西部县域特色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特色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周期、发展机制、发展趋势,针对西部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资源优势,提出了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76位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对孩子质量预期增高,数量降低;重男轻女思想正在淡化;生育目的多元化;生育时问的选择更加自主、理性等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思南县天桥乡地处思南与印江的交接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风极为淳朴,尤其是该区域内的闹丧习俗,其主要程式极具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通过区域内闹丧习俗的调查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提供原生态元素,而且也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探讨和分析影响"巴山舞"发展与推广的诸多因素,指出"巴山舞"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与经济发展、学校体育、健康意识、旅游业等社会各方面密切相关的市场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特色产业是榆林市南部县加快发展的重头戏,加快榆林市南部县特色产业发展,要抓住五大要素,即找准优势要素,抓住龙头要素,拓展创新要素,抓好基地要素,确保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分析民族旅游发展中具有四对内在矛盾.即国家控制与民族自治、文化独特性与现代性、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原真性与商品化.民族旅游的内在矛盾难以彻底解决,需要在理性认知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与社会整合的关系是一个经典性话题,但就农村社会整合而言,随着人口大流动时代的到来,相关理论解释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需要做进一步的延伸。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数据,从村庄人口差异出发探讨了其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人口差异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但不同的测量指标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各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人口流动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村庄社会整合,其带来的村庄人口差异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提出了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庄社会整合的几个思路或方向,即:立足于村庄人口差异、重建村庄公共性和创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并在最后进行了研究反思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地区,围绕饮食活动而产生的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很强的饮食文化景观,把饮食文化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增强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农家乐是土家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载体,它集吃住玩为一体,成为正在兴起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提升农家乐的饮食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充分合理利用饮食文化是农家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先泰时代的巴人经济物产、生活资料、商贸活动及货币观念已有相当水平.巴人的经济生活也得到较大发展.但自汉代以后.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战乱没有长足进步.而是跌入一个经济生产、生活的低落阶段.成为这一地区商贸互市交换、使用货币的一个特殊转折点.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地区楠木资源丰富,由于文献记载的相对缺乏,土家族地区的采木情况已经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土家族地区是否盛产楠木,土家族地区的楠木是否曾运到北京修建宫殿,学术界鲜有提及.事实上,明代土家族地区不仅是皇木采办的重要之所,土家族土司也大量向明廷献木,以期获得明王朝的奖赏.土家族地区的木户在采木过程中,总结出大量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明代及清初,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分布存在土蛮集中分布的土司区和汉蛮杂居区两大区域;土司区内民族构成中土蛮占绝大多数,汉蛮杂居区内汉人、土蛮间比例几乎相等。清代改土归流后,部分土蛮人口外迁,同时又接纳大量的汉、苗等族流民,形成土蛮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汉、苗等兄弟民族插花般镶嵌分布的格局;民族构成转变为以汉族人居多、以土蛮为少数民族主体的构成格局。明清时期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与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因素提供变化的可能,人为因素决定变化的方向。当前该地区的发展还得多从人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民族民间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财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散落隐藏着大量民族古籍。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五峰土家族的古籍文献资料主要有民间家谱类、金石铭刻类、稀少珍贵的文书类古籍和讲唱类古籍等四大类,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由于这些独特古籍文献长期散落留存于民间,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其古籍文献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抢救、整理和保护五峰民族民间珍贵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巫文化是本民族初始文化的朦胧状态,是神化了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本文借助史籍钩沉、学术研究与民俗采集成果,第一次对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的巫文化进行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