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是以现代市场经济"市场 政府"的调节方式,对市场经济加以调节,以克服政府短缺和政府行为失效等弊端,推进和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应该围绕实现"兼顾效率和公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主要目标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地方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又是制度的需求者,从而推动了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和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调控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矛盾,造成地方政府的制度意愿供给减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失范。实践与理论已经向我们展示和呼唤:只有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内生的、稳定的和高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 ,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经济调控主体、经济调控行为和经济调控关系三个方面。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深入 ,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为经济调控主体———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转变 ;政府经济调控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以政府行政行为等主导的阶段 ,到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按照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发展的新阶段。由此 ,政府的角色应该从过去的“以改革促开放”转变到今天的“以开放促改革”上来 ,政府不再建企业而是建环境、不再投资金而是制定相关政策、不再管企业而是维护秩序。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应该以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本区域整个经济生活国际化为最终目标。具体通过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经济决策是在与各种市场经济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条件下所做出的。政府在制定经济决策时应充当好这样一个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博弈棋局的主体,充分考虑到对手的反应,主动调整经济政策。在与其它市场经济主体的博弈中,政府应当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关注经济政策的运行及其实行的效果,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迅速前进。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何影响.文章从竞争视角阐释了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在短期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长期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地方竞争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更为激烈,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以及对世界经济形势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情况判断,我国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为对抗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这些措施当中,科技创新由于其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且不会产生“副作用”而备受重视.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财政政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以及该如何发挥这种角色的作用,在我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模糊且错误的定位只会把科技创新引入“歧途”.本文正是基于财政政策角色定位这一角度来展开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产品质量规制是政府对微观产品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行政行为,能够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产品质量规制进行制度功能分析,从资源配置功能、秩序供给功能、行为激励功能与利益协调功能四个方面,探讨产品质量规制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并通过成就"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规制进行案例验证,发现良好的产品质量规制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我国政府应合理优化产品质量规制,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两种定义,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改革措施的梳理,讨论了地方政府信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对小岗村和华西村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首先,对当前地方政府的失信现象来说,转轨时期的混合经济体制是其直接原因,内生交易成本与外生交易成本的反向变动现象是其根本原因;其次,地方政府的信用行为可以通过市场、技术和制度三个渠道影响交易成本,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最后,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均效用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政府和民众理性地看待。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也是政府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因势利导的结果。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能源挑战、国家博弈以及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基于此,我国政府应该扮演好低碳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直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制度体系、调整能源结构和利益关系,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动力。  相似文献   

12.
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它仅表示一种总量的扩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效益低下、消耗过高、环境恶化、分配不公等许多问题;而我们所要的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政府与民争利、机制性和集团性腐败等社会深层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但高经济增长能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则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路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从资源禀赋状况和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来看,我国应选择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出总量、范围和力度体现了政府活动范围和干预经济的能力。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构建财政支出绩效的分析框架,论证了政府支出的积极效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出现的波动和不均衡性发展特征,亟须合理配置资源,保持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院是俄罗斯等国家设置较为普遍的一类法院,我国经济法学界对其尚未关注,但经济法院的设置、受案范围以及公法性案件的管辖等规定,以及国际层面的经济法院的一些做法,都同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对我国经济法的理论完善和司法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长取决于五方面因素:农民个别产权的承认和主体地位的保障;促成农户联合的骨干分子;一定的产业基础;合作意愿和合作效益预期;政府政策导向、公共资金和工作上的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群众自愿和民主管理、积极发展和规范运作、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示范引导和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的动因和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找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以内在动因为核心的“经济内能增长原理”,指出 :在其他增长理论中没有核心地位的增长因素 ,如教育、收入分配、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等 ,对长期增长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对增长率差异、滞胀等问题原因的看法也与其他理论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缘于改革开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正确的改革战略 ,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内能的产生和良性循环 ,今后仍有维持较高经济内能及其良性循环的潜力。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以维护经济内能良性循环为核心的政策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经济行动在于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经济行动是原子化的个人行动,不涉及任何社会关系。新经济社会学从嵌入性的视角出发,对人的经济行动加以解释,指出人的经济行动是理性的,但理性的经济行动是受社会关系制约的,经济行动是一种社会行动,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并产生了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蕴含着经济的规定和经济特质。伦理道德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道德行为的选择受成本收益法则所制约,道德的评价和调控都遵循着一定的经济法则。因此, 对伦理道德进行经济分析,认识社会道德生活中的经济法则,对于有效地构建和调控社会道德,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