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巫文化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灵魂主宰为主旨思想,并通过献祭、象征性模拟活动等方式与神灵交流,达到被施以恩惠和得到庇佑目的。本文在梳理巫术的概念、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以苗族巫文化为例,对巫文化的起源及其巫文化在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2.
贵州傩文化最终形成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文化格局,其原因极为复杂,它的形成几乎与贵州本土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分不开,是这些诸多因素糅合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五:一、贵州巫教文化的传统;二、中原三教合一的影响;三、黔中土司流官的提倡;四、封闭地域环境的制约;五、民众心理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的角度,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原型--苗族原始宗教及其核心要素鬼神崇拜,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巫性特质,并分析其成因,期冀对原始宗教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一鲜活的范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根据清康熙年间著名作家蒲松龄诗文中有“巫风”、“巫戏”的记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证明清及近代山东和江苏傩文化区傩祭、傩戏流行和传播的区域、特点和遗存(如山东微山湖地区的“端鼓腔”,江苏北部的“香火”、“香火戏”,辽宁的“民香”等),并同时探讨戏曲史上迷失了的“齐剧”、“山东姑娘腔”(又称“姑娘戏”、“唱姑娘”等)的踪迹。从而解决蒲松龄诗文中所说的“巫戏”、“巫风”的性质,及其存在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苗族巫文化对苗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巫文化的影响下苗族舞蹈可视为不同形式的巫术行为。二、舞蹈是苗族巫术鬼神观念的载体。三、苗族巫文化体现于苗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中。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蜡染工艺从形式上虽有差异,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技艺特征。蜡染工艺的技术表现决定着最终图案与色彩的兑现,而云南文山苗族蜡染艺术从形式上讲,呈现出着浪漫主义风格和神秘的色彩,它所孕育的女性文化及崇拜自然的价值观念将娴熟的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传统的蜡染艺术更是古苗人携带者情感与智慧所撰写的一部民族文化视觉史诗。  相似文献   

7.
扬武,一个近年来凭借苗族蜡染传统手工艺声名鹊起的苗族乡镇,其蜡染手工艺的传承以家族传承、口传身授为主,且传女不传男。在当前旅游开发、国家扶贫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地手工艺人的市场销售与推广意识得到普遍提升,主要以微信、政府培训活动、各种展会为主要市场推广方式,但在实际市场销售中方式过于单一且效果不大。合作社、个人家庭作坊和微型企业是当前扬武苗族蜡染应对市场经济发展出的主要传承形式。技艺传承、市场推广、生存需求是影响乡村手工艺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湘西巫傩文化与湘鄂渝黔桂边土家族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湘鄂渝黔桂边土家族武术从其产生之初就被吸收到民族色彩浓郁的巫傩文化中, 成为驱逐瘟神赶鬼,沟通人与神的语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鄂渝桂边土家族武术与巫傩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傩是一种驱鬼避邪,祈禳丰年,求保平安的古文化事象,在我国分布十分普遍。傩文化在湖北古俗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留下的傩文化资料极其丰富。本文介绍了湖北地区急脚子、急脚子会、乡傩、还傩愿、完罗愿、请端公等的分布区域及傩俗现象和丰富的古傩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亦说傩文化     
本文就傩文化面临消亡的现实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拯救傩文化必须认真研究傩文化的价值 ,在不改变其巫术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变革观念 ,一方面将傩文化朝着发展成地方戏曲剧种的方向引导 ,另一方面在民间保留傩文化的原生状态 ,并结合当地的旅游开发 ,使民间傩文化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1.
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历史久远 ,流布广泛 ,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之作过一些调查 ,但还远远不够 ,要对道真县的傩戏傩文化作出完整的描述和本质的把握 ,尚需深入田野作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染绘手工艺品,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艺术之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独特的审美特征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主要对蜡染的地域分布和审美特征做了几点简单的归纳,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信仰、祈愿和情感,以及他们的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3.
城步桃林的苗族傩戏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它独特的艺术形态与原始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它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所展现的面具、表演过程中的音乐表达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傩文化,源于原始的宗教民俗活动——上古祭神娱神的巫觋活动的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傩祭活动由巫师主持,内容多为迎神娱神,形式多为装扮迎神的歌舞,由此发展为盐阜地区的“香火戏”和“僮子戏”,进而演变为遍布城乡的“做会”大型祭祀活动“念忏”。“念忏”中“祭神诛鬼”的内容和说唱表演的形式逐步发展为具有盐阜地域特色的“香火戏”,这便是今日名闻遐迩的盐阜地方戏剧“淮剧”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武陵傩是在古代武陵五溪地区“信鬼好祀”、“民神杂糅”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一种重要民俗事项,历史上曾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改土归流后,蛮夷文化生态受到抑制,武陵傩开始走向衰落,只得退隐山乡野地;在当今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逐渐被社会化大生产所代替,武陵傩正面临着经济基础崩溃、信仰观念淡化、社会结构变迁、实用功能消失等全方位的生存生态危机,抢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傩堂戏是由歌唱(诗)、音乐、舞蹈、面具、服饰、道具、巫术等一系列要素以一定的形式构成的复杂整体.傩堂戏的复杂性,既表现在傩堂戏的仪式和信仰上,也表现在傩堂戏的戏剧形态上,还表现在傩堂戏动用的手段上.傩堂戏复杂性的形成,是傩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是长期适应性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18.
苗疆巫蛊蠡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苗疆骇人听闻的放蛊术, 是父权制取代母系制后,体现女性抗争意识的一种“恋爱巫术”,蛊妇是随着母系制的终灭及宗教领域男性巫师价值定位的完成而由女巫类别中退化、演绎成的一种亦人亦巫、非人非鬼的异化形象。“蛊妇之害甚于鬼神”之谬说播传, 缘于苗民鬼神崇拜与巫术信仰的聚合力、男性巫师的意志显现及封建统治阶级“以夷制夷”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