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打着“评法批儒”的旗号,掀起大批“宰相”的妖风,借批判吕不韦之名,行影射周总理之实。在评《吕氏春秋》的黑文里,一口咬定吕不韦是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表,还煞有介事地说:“吕不韦在秦国执政以后,竭力推行的是一条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政治路线”,从而歪曲了吕不韦的真实形象。本文试图从吕不韦的政治活动和他主编的《吕氏春秋》的分析中,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许多学者笔下,《吕氏春秋》的思想就是吕不韦的思想似乎已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并由此前提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宋代以来读书界普遍存在的因人废书倾向,但能否说就没有受到其他成见的荫蔽呢?从《史记》等现有材料来看,《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授意编撰的,他个人的一些想法、主张,也应在书中有所反映,但具体的编撰工作,则由其门下积学之士担任。吕不韦对《吕氏春秋》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吕氏春秋》绝非其为政指南。就《史记》、《战国策》等对吕不韦生平行事及其当政期间秦国国政的记述来看,吕不韦是一个精于权谋的“闻者”,而非励精图志的改革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政见或有冲突,但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的矛盾,应主要还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与把持朝政的权相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私家著作。它成于吕不韦众门客之手,而由吕不韦主持审定并亲自作序,应该说是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哲学观点的。自汉以来,多将该书列入“杂家”。仔细研究,颇觉不然。正如郭沫若所说,该书“并不‘杂’,它是有一定的权衡,有严正的去取”(《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演员张铁林、宁静主演 ,南京电视台 12频道今年 5月开播的十九集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 ,塑造了一个战国英雄吕不韦的电视形象 ,对这位“买卖国家的商人 被儿杀掉的父亲”(《扬子晚报》2 0 0 1.5.2 1B7版荧屏导看栏内标题语 ) ,与历史上真实的吕不韦相比如何 ,也许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电视中有一段情节 :赢政长大成人 ,他在政治上与吕不韦产生了分歧 ,逐渐疏远了这位吕丞相。失落的吕不韦广招门客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编写《吕氏春秋》上。八年以后 ,这部巨著终于问世。那么在何处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呢 ?电视中安排在“…  相似文献   

5.
不抑富商大贾力主自由放任《吕氏春秋》的商业观王双《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作《吕不韦列传》时表达了三种叙述倾向,一是选择典型事件从社会运动大势的角度肯定吕不韦在秦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二是针对吕不韦淫乱秦宫闱一事,表达了道德批判的立场;三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塑造了吕不韦的形象,在充分肯定《吕氏春秋》的基础上,以价值评判为尺度表达了赞赏吕不韦的态度。吕不韦及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在秦国政治史中有特殊的意义。《吕氏春秋》通过介绍齐人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为秦统一关东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找到了理论依据。司马迁的历史"通变"观是以五德终始说为基础的,站在这一立场上,司马迁肯定了吕不韦及《吕氏春秋》在秦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在本传中,司马迁采用"互见法"重点叙述了吕不韦一生中的两件事。一是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农业、奖励耕战;二是选拔和重用贤才,同时也对吕不韦的投机行为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吕不韦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关系比较奇特的一对君臣。一方面,秦始皇十三岁即位后,吕不韦以其“仲父”和相邦的身份辅政九年,并于秦王政亲政前二年编成《吕氏春秋》。此书一出,名噪一时:“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书正是吕不韦用来教育秦始皇,向亲政前的  相似文献   

8.
综观古今史家对秦代重要历史人物吕不韦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二种:一即“不韦钓奇”说(即现在所说吕不韦政治投机的观点),是论最早发自古人司马迁的《史记》,至今仍为史界一主要观点;另一种即郭沫若先生提出的“吕不韦应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地主阶级改治家”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两个针锋相对的提法,前者认为吕不韦之入秦,严重地干扰了统一的局面,徒害无利;后者则据史论证,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充分地肯定了吕不韦在秦国大统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卓越成就。笔者认为,后说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吕不韦是历史上以富商身份参与政治并影响政治的第一人 ,其桃色污点虽然说对他的形象有影响 ,但对其评价应注重其政治实践和文化倾向的历史效应。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 ,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吕不韦出身于以洛阳为中心的工商业发达地区 ,他为秦灭东周的举措震动天下。吕不韦显赫时曾经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失势后亦于洛阳结束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秦始皇身世问题,2000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现例举如下: 首先一种就是《史记》上的说法,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史记》上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即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就明白地告诉后人,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记载。而《汉书》作者班固干脆把秦始皇称为“吕政”。可见都依了《史记》之说。但此说本身隐藏着矛盾。其一,《史记》既说不韦“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又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二解,一曰过10个月,一曰整一年)其二,既说赵姬为“绝好善舞者。”又在另一处说她是“豪家女”,前后不一。因此,人们对《史记》的说法就产生了种种怀疑。明代学者汤聘尹认为这是“战国好事者为之。”(《史裨》)与汤同时代的史学家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中对此提出了二点看法:一是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编造的,目的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以保住吕不  相似文献   

11.
《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平不详,死于公元二三五年。他是秦王政(秦始皇)的相国。为了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加强国力,吕不韦厚相结纳,蓄士三千人。他使这些食客各抒所闻,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言。由于十二纪分述四季十二个月的时令和行事,所以书名叫“春秋”;又因为有“八览”,古人也称这部书叫《吕览》。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一名《吕览》,秦相吕不韦集众门客所作。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凡一百六十篇。吕不韦令撰此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个人威望。书中反映了战国各派的思想。《汉书·艺文志》列之于杂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实则其余诸家为兵、农、道、阴阳、小  相似文献   

13.
《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帝既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毒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毒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桐轮”,张守节《正义》云:“以桐木为小车轮”。“关桐轮而行”句则无解。《索隐》及《集解》于此句无诠释,历来学者及注家亦未闻有言及之者。良以事涉秽亵,君子所不乐道。然所谓“以其阴关桐轮而行”者,并非望文即知其义,是以千载而后,此句犹是疑团。人所不道者,未必其义自明。桐,木之轻者也。以为小车轮,未知小至何种程度,设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四人帮”假借批林批孔,丧心病狂,肆无忌惮地为篡党夺权而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以批判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为名,放出一股批宰相的黑风,密锣紧鼓,南北呼应,大写其所谓“政治文章”’,说什么“《吕氏春秋》的核心是儒家”,要害在于折衷主义,“《吕氏春秋》尊儒反法,时代特点要点出来”,恶毒地以此攻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四人帮”罪恶的反革命阴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一举被粉碎。侏儒小丑们泼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污泥浊水,到头来一滴不漏地全部淋在他们自己头上。“尔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吕不韦其人其事,历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吕不韦是一个大投机家,是大搞复辟的反动集团的代表头子;有人则认为吕氏是一个非常不起的人物,说他对秦统一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论者从《吕氏春秋》中寻找出所谓吕不韦反君主专制的思想来。那么,历史上的吕不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本文试作论述以引玉见。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一书体现了主编者吕不韦不满秦王暴政和法家理论的偏颇,要求改革政治、丰富秦国文化的进步思想。该书对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它摒弃门户之见,对各派的学术成果兼收并畜、博采众长并形成了“杂家”自身的体系和特色。其改革意识和宽厚博大的文化包容精神都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蕴含《管子》“王道”经济观的主要内容是在粟多国富、兵强战胜的宗旨和目标下,于战备“务具其备”、“盖天下”,以“战胜者地广”为目的,平时的战争动员则坚持视农事为“王之本事”;《管子》“王道”经济观所遵循的最高政治原则是“行义”、“顺于理义”。  相似文献   

18.
以奥康纳《短篇小说集》中的短篇故事《好人难寻》中怪诞的写作特色为切入点来探析《好人难寻》的社会寓意,即“好人”何以难寻?指出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怪诞,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是怪诞的,“好人”之所以“难寻”是因为现代文明社会没有提供其生存的土壤与环境。这正是《好人难寻》所阐释的警世和醒世的深刻社会寓意。  相似文献   

19.
一“在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对外的发展方面取得很重要的成就……东方诸国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联合不起来,只有在那里等待着被秦一个个地消灭。”吕不韦有大功于秦,在即将取得“并六国”、“一海内”的巨大胜利面前,他并未被冲昏头脑,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思考。《吕氏春秋》一书正是他集众多学者的智慧,进行这种思考的见证。吕不韦及其智囊们总结历史的教训,高瞻远瞩,认为最困难的将是如何去保持既得的胜利。他们指出:“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  相似文献   

20.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在秦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他主编的《吕氏春秋》一书,是准备用作创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的.人们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从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这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四人帮"把吕不韦同秦始皇之间的矛盾歪曲成"路线斗争",把吕不韦及《吕氏春秋》视为复辟路线的代表和鼓吹复辟理论的著作,则纯属别有用心的捏造.因此,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