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趣闻     
《阅读与作文》2007,(3):56-56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面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警察身上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不少朋友讲,伊拉克是军人治国,科威特是警察治国。作为去过上述两国的人,我认为此话有一定道理。科威特警察除了管交通与治安外,可以说,事无巨细样样都管。譬如,警方派人常驻医院包诊室等部门,对来院救治的各类事  相似文献   

3.
显身手指指点点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你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航向标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综合作文,是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品质。要选取熟悉的人,写发生在他身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这样选材才能真实、有感染力。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本文要以事来反映人的品质和性格,切不可叙事与写人主次颠倒。我老爸是一名警察。他身高一米八,十分梧,往那儿一站,自然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男子气…  相似文献   

4.
春水 《华人时刊》2008,(6):9-13
之所以要记住一些人,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那一页镌刻得太深、太沉。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学生、老师、医生、警察、军人、志愿者、商人、记者、明星、僧人……我们的文字不可能记录每一个在抗震救灾中让人感动的人或事,但我们会努力记住他们的身影。唐山的火种,善良的华商  相似文献   

5.
永不绝望     
先讲一个笑话吧。 有几个越狱出逃的囚犯,为了尽快逃出城去,囚犯们脱掉了囚服,然后在每个人的背心上写上号码,便像长跑运动员似的一溜排开向城外跑去。有一个囚犯不小心跑到了一名执勤的警察面前,他便不慌不忙地问警察:“我们的人有没有从这儿跑过去的?”警察说:“没有。”囚犯说:“这就是说,我们是第一批了!”说完,这个囚犯便又接着跑起来。  相似文献   

6.
警察违法暴力是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实施的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它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克明 《社区》2008,(9):33-33
笔者在网上看到,近日在上海某局党校42岁的陈姓青年教师突然发病,其妻叫救护车几十分钟不到,最后打电话给110与同事,由警察与同事送病人到医院,但为时已晚……近些年,我时常听到国内因救护车姗姗来迟、导致抢救病人时间被延误的事。国内的急救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我不知道,但这样的延误肯定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租界警察作为租界的重要管理机构,是西方现代警察制度引入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外警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连接点。租界警察在客观上为清末警政提供了一个范本,租界警察不仅对清末的警政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影响了清末京师警察机构的建立。租界警察对清末警察建立的各种影响,既是中国传统治安模式接受西方现代警察制度的改造,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体制对中国管理体制影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模式的必然要求,而警察证人是证人的一种,警察出庭作证对于推进证人出庭作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警察极少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实,警察出庭作证有其必要性。但是,由于警察证人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证人,这就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与普通证人作证制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警务社会学     
与其他社会学家一样,凯恩(M.Cain)也曾暗示,分析组织的水平是一件涉及“糕饼上的糖霜”这类次要问题的事。她接着说,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与主要问题,与得以制成整个糕饼(实施警察制度)的化学过程”有关的研究。“再者,给警察下定义必须根据其基本实践。委派给他们的任务是维持那些供养他们的人认为适当的秩序。”这个观点与企图发展一种关于越轨和社会控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相一致的,但是,除了类似的观点,追求理论上的明确性无疑使我们重新依赖遭到批判的组织学说。根据警察的“基本实  相似文献   

11.
赵法生 《社区》2014,(26):64-64
近代史上,西洋传教士初来北京城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百万人的城市竟然不设警察,夜间也只有几个歪歪斜斜的老人在打更报时而已。他们无法理解一个不设警察的大都市是如何治理的。其实,他们更加难以理解的是中国数千年“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县以下的广袤国土几乎没有国家权力组织存在,因为那是乡贤的领地。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3,(18):4-4
近日,广东广州B25路公交车上一名乘客手机被盗,事发后该乘客不让司机开车,也不让乘客下车,声称一定要等警察前来调查。全车乘客为此苦等近半个小时,警察处理之后车辆才重新启动。类似这样发生在公交车上的失窃案时有发生,那么,这种隋况下,失主要求全车人陪着等警察合不合适呢?(《广州日报》5月21日)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的一天,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门前,聚集了上千辆出租车。车声人声汇成了喧嚣的潮水。或许,在任何一个城市,这都是让公安局长头痛的事。然而,鞍山市公安局局长赵乃金却是另一番思绪。望着在警察疏导下渐渐散去的车群,赵乃金感慨万千:“只要我们公安干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原来,这不是请愿上访的车群,而是请功庆功的队伍。出租车司机自发打出的标语确实令所有人感动——“为鞍山公安请功”,“警察坐车不收费”。许多司机还自发地要捐款为鞍山公安干警开庆功会……究竟是什麽让鞍山的老百姓,特别是出…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位朋友从国外回来说了一些见闻,很是令我痛心。比如,在澳大利亚,"老外"总爱说:"别跟我耍中国人那一套。"澳洲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一提到中国人就上火。原来,有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装作不太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那警察就会开车把自己送到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应对"城市游击队"猛看上去还以为这是战火纷飞的巴格达,实际上这是法国防暴警察在汽车燃烧映红的夜色中应对大规模骚乱。11月26日,两名骑摩托车的法国少年和警车相撞死亡引发巴黎北郊年轻人与警方冲突,此后迅速扩大,三天内至少82名警察受伤。集会的年轻人使用手枪和猎枪对警察胡乱开枪,被称为"城市游击队"、"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一些新闻媒体总是认为中国大陆做事效率一般都比较低。但有一件事却使他们印象深刻,那就是在他们看了专门指挥党和国家大型活动的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特勤处的特别勤务警察的执勤后,认为这是中国效率较高的一支队伍,外国记者把他们称为“卒申奇的中国特勤警察”。  相似文献   

17.
对警察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警察行为对公民自由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其中最大的发现有两个,一是英美警察执法中大量存在的歧视性境遇,二是警察亚文化成为导致警察执法背离法治的根源。因此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政治性监督不仅有必要,而且会增加。警察机关有着自由裁量权的现实需求,但是必须将其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只能是法院拥有对“规定的范围”进行最终审查权。21世纪以来,英美开始倡导以民主警务模式来规范警察的自由裁量权。民主警务模式区分了警察“业务责任”和政府“政策责任”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这将保护警察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相对独立性,同时鼓励政治当局对警务政策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娱乐广场     
笑话与幽默越说越露馅吉姆驾驶着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坐着他的妻子、岳父和岳母。一交警拦下汽车,对吉姆说:“尊敬的先生,您是第一个通过我们这个路段没有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我决定奖给您100欧元。”“太好了,我正好用它办个驾驶证。”吉姆说道。“什么,你没有驾驶证?”警察惊诧道。吉姆的妻子对警察说:“别听他的,他说的都是醉话。”“怎么,你还喝酒了?”警察惊呼。岳母立即在一边责怪道:“我说过多少次了,驾驶偷来的车不要开得太快。”“怎么,这个车是偷来的?”警察再次惊诧道。吵声把坐在车后座睡着了的岳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相似文献   

20.
赵经纬 《可乐》2010,(3):62-63
心里漾起甜蜜艾琳是美国纽约警察总局的一名优秀女警员,年近三十,依然孤身一人。巴特是警队新转入的男警官。他原来在基层警局工作,因在全美警察搏击竞赛中名列前茅,被调入纽约警察总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