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浅谈诗歌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文体,诗歌翻译既追求"神似",也追求"形似"。诗歌翻译中要体现原诗的意象美和形式美,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并保持文体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以狄金森的第275首诗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诗歌的"偏离"着手,对诗歌在音韵、排版布局、词汇方面被前景化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功能文体分析,揭示出诗歌固有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挖掘出隐含在诗歌深层结构里的主题思想,即该诗通过向伴侣诉说委屈之情,来表达作者对神圣忠贞爱情的渴望与向往,抒发了作者对伴侣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其文体分析方法对文学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律绝为中国所特有的诗歌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汉语语言文字的文化意蕴、中国的审美价值观及儒、道思想等息息相关。英国十四行诗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英语语言文字的特点、人文主义的内涵、西方审美观念与思维方式等紧密相连。这两种文体蕴涵了各自的文化精神。中国的诗歌文体体现出一种经验性的感性阴柔美,英国诗歌文体体现出一种思辨性的理性阳刚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一种强势的文体。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即形成了单纯的抒情风格。汉代以后,《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诗歌的文体强势,建立在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各种文体之中,独有诗歌将汉字形、义、音的美发挥到了极致。诗歌以其语言美的优势侵入到散文,酝酿出赋和骈文两种半诗半文的文体,其实质是文学对语言美的追求。唐代的传奇是史传和诗歌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唐宋以后,诗歌已穷极变化。宋元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小说和戏曲自身文体意识的觉醒,削弱了诗歌的强势地位。古代美学的精华主要来自诗歌。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三部诗歌评选在编选与评论上都体现了其诗歌文体观念,本文从诗体分类、诗体发展演变、诗体体裁特征三方面探讨了船山诗歌文体观之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与所处的环境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关系密切,尤其强调“形式美”、“音律美”和“意境美”。文章比较了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四篇译文,并由此就诗歌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汉英表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内涵及相对精致的形式与俗化倾向及极度散文化 ,构成中国当代诗歌的两极 ,代表两种发展方向的选择。舒婷以超越困境、诗意化境界、乐观态度为基本特征的理想主义内涵 ,以重视韵律及语言锤炼为特征的文体形式精致化 ,更有可能代表中国诗歌的合理方向。过分俗化、丑化以及毫无限度的散文化 ,并不符合诗歌文体的历史、心理与逻辑定位 ,也不利于诗歌充分发挥文体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9.
诗化小说当中渗透了诗歌的审美元素,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除了西方的影响,更有其传统渊源。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主要有:淡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内在心灵世界;以意象、意境、氛围的营造为审美构成的中心;跳跃性、音乐性的诗化语言。一方面,诗歌有其与小说异质的规定性,诗歌和小说不宜混同;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看待文学体裁的规范性和确定性,具体的诗歌和小说作品的文体形态特征不是固定划一的。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最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它的音乐性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艺术美(如感情美、形象美、意境美、建筑美、绘画美等)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感情美、形象美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那么音乐美则是诗歌的内在的骨骼,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诗的美与文体的美是相互依存的.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进行剖析,通过解读此诗的文体形式,来品尝诗的艺术之美、内容之美,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呈现,深层地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从而使读者意识到诗意的美与诗的文体形式美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形式美,在诗歌美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因此,诗歌语言形式的美学作用,不容忽视。以汉字为建筑材料的汉诗,天生地有着形美上的优势,因此,就汉诗英译而言,译诗若有所失,乃是正常的事情。译者所应做的,就是通过翻译上的变通,把这种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发挥翻译的创造性,争取失于此而补于彼。本文从汉语旧诗和新诗、旧诗中的诗与词、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标题之美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诗的语言形式美及其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法。古诗叠词蕴含丰富的模糊意境美感,是进行诗歌翻译的难点。从模糊语言的视角探讨模糊语言和叠词翻译,分析古诗叠词的模糊美,从而找到古诗叠词英译的最佳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特点,诗词中频繁用典素有掉袋书之称,在宋词中用典,往往成为作家才学的展示手段,典故使词在内涵上增添了许多文赋的色彩。它成为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苏轼词中典故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格式塔心理美学是国外学者用心理学方法分析文艺作品的一种美学理论,其核心内涵是强调整体的“格式塔质”和知觉的识别和组织作用.该理论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以及“闭合性”原则对于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美予以了新启发,对翻译批评也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古诗词在译语语篇重构过程中对原诗“模糊”的“境”、“象”、“意”的处理以及模糊美的再现必须基于充分保留原文模糊的“格式塔质”.  相似文献   

17.
河流是雷平阳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诗人充分调动语言的张力,描写了不同形态下的河流景象,从各种角度展现了河流的气势美和力量美,以及河流所引发人的时间感和历史感等,使河流意象在他的诗作中呈现出多层次的艺术美感和丰富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和新诗歌运动 ,不仅热切关怀、支持 ,而且身体力行 ,创作了许多新体诗歌。他是当时最早写作新诗的人物之一。他的新诗表现了对祖国自然美的热情歌颂 ,以及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表达了对被压迫的弱者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爱。李大钊的诗形象性强 ,虽采用白话 ,但韵律和谐 ,富有节奏感 ;在我国新诗的初垦阶段 ,给人以清新之美感  相似文献   

19.
洛夫在六十余年的汉语新诗创作中,以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和意象营造,探索着"诗是一种有意义的美"的传达路径。而中西诗学理念的相融互渗,也成就了洛夫独有的诗学观念与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因此,在诗情与诗思上,洛夫诗歌表现出了宏阔的宇宙意识与清醒的悲剧精神;在风格上,洛夫诗歌形成了"冷"和"静"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 ,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 ,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 ,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 ,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 ,“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