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广东省经济学会、珠海市经济学会(筹)、深圳市经济学会、汕头市特区经济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于12月16日至20日在珠海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等地共120人.会议的主题是对深圳特区创办五年来的成绩进行评价,从学术角度总结创办经济特区的经验教训,以及研讨经济特区如何继续发展等.关于对经济特区的评价,与会者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创办特区的宗旨和特区发展阶段的划分.五年来,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中为内地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这是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对全国的主要贡献,也是办特区的目的之一.大家认为,对特区的评价不仅要从总目标着眼,更要与特区发展阶段相联系,否则就会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对特区的评价又关系到特区今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 在经济特区建立与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特区经济运行机制,是当前特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拟从几个方面提出自己初步思考的意见.一 经济特区建立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的主要依据近年来,人们对特区经济发展方向的研究,比较集中的意见是要把特区办成外向型.然而,仅此而不研究与外向型经济目标模式成龙配套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外向型经济是建立不起来的.首先是因为,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要求特区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与外向型经济相协调.辩证唯物主义指明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无数的多种多样的事物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变化着和发展着.把经济特区办成外向型经济正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深圳经济学会、珠海经济学会(筹)、汕头特区经济学会联合在珠海市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如何正确评价经济特区几年的建设成就;二、如何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关于第一个问题。代表们对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几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批判了“失败论”,同时也指出由于管理和改革跟不上建设的发展所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会上,有个别同志说特区的商品积压、资金缺口,是一种病症,是潜伏着的经济危机。但绝大多数代表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是特区在转入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遇到的困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六日在深圳市召开,会期八天。来自京、沪、闽、粤的经济学家就经济特区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人认为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也有人认为特区的性质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二)关于经济特区的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问题。有人认为特区经济应是在计划指导下,以市场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特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发生于特区创建的初期,伴随于特区发展的过程。今天,骂特区是“殖民地”、是“租界”的人不多了。特区十年实践,使我们得到了一个共识,我们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但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判断经济特区的性质,似乎还有分歧。有这样一种认识方法,认为深圳经济成份中,“三资”企业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三  相似文献   

6.
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协调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且关乎收入分配、社会公正、乃至政治稳定。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在发展的实践中存在"飞地"型特区风险加大、极化效应加剧以及扩散效应延迟的趋势,因此,应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的市场体系,转换政府角色和职能创新,以比较优势为首要原则设立经济特区,完善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特区社会的现实出发,根据道德的本质特征,就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供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同步发展问题经济特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执行着一套灵活特殊的经济政策,并率先打破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上高科技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经营体制,使特区社会的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成果显著。但特区社会不能仅仅以经济繁荣,物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经济特区要不要发展农业,从特区创办之日起,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特区是以工业为主,农业是辅助性的产业,不必大投入;还有人认为,特区建设虽然需要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从外地调进。由于认识的差异,特区农业长期处在左右徘徊状态。对经济特区来说,农业应放在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推进我国农业实行“两个转变”有重要的意义。一、经济特区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一)经济特区要成为引进农业技术,开展对台经济合作的窗口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要以工业为主,这是由经济特区的功能决定…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是内在性,就是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苦练内功,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试验场”功能,在经济特区现有优势(主要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一步的优势、特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领先的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的优势、思想观念较新、改革意识较强的优势)基础上增创特区的新优势;其二是整体性,即增创特区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七月八日至十二日,广州国际金融学会在深圳召开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国际金融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是学会自去年十一月底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广东、福建、广西、湖南、云南、贵州以及北京、上海和中国银行的代表四十多人,出席了会议。讨论会收到论文资料三十篇。与会代表围绕金融工作如何为加促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服务这一中心,就经济特区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区不同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特区银行业务经营改革和发展方向,外资银行的引进和管理以及特区货币等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探讨。关于特区银行业务经营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多数代表认为,随着特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特区货币发行之后,国家各专业银行将由专一化,向着业务交叉一专多能,最后向多功能或综合性的银行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于1979年正式决定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发展特区经济,便成为中国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引人注目的措施。在中国的经济特区,现已有不少外商,包括港澳商人参与各项不同形式的投资。外商与港商不但引进生产技术与资金,同时还引进了企业管理的系统和方法。经过建立特区以来这段时间各方的努力,特区的经济效益日益昭著,特区企业与外商签订的协议和引进的先进设备日起月进;特区的工业总产值也不断增长。特区的中外合作企业(以下简称“特区企业”)在当代中国经济史上应占有适当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样是我国特区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然而,由于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享受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较多,同时,经济特区本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进外资的数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等都高于内地,因此,经济特区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范围、方式等具有特区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试办经济特区,才短短二年多的时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特区建设蓬勃发展,它已初步地显示出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威力。本文试图在我国特区建设者的实践基础上,初步论述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应坚持的几个主要原则,以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对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兴趣。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根本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当然也是创办我国经济特区之“本”。这是我国经济特区与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和深圳人民伟大实践是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中国经济 特区的灵魂是自由选择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由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苏东斌教授主持创作完成的《中国经济特区史略》 (以下简称《史略》)一书 ,日前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以特区经济发展史为基本线索 ,结合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 ,从多角度、全方位记录我国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过程、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 ,展示经济特区前景的学术著作。1 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二十几年来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中国有远见地选择了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但同时也就面临一个深刻的矛盾 ,即必须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寻求推进改革的动力。改革本身实际上是责…  相似文献   

16.
金秋 8月 ,是成熟的季节。 2 5日 ,正是 2 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以立法的形式批准建立经济特区的前一天。此后深圳等几个特区相继诞生。 2 0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 ,在特区建设者和所有关心、支持特区事业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沿着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这一主线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未来的特区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为总结特区过去 2 0年走过的历程 ,展望 2 1世纪特区的未来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在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珠岛宾馆会议中心 ,参…  相似文献   

17.
<正> 由广东经济特区研究会副会长周维平和秘书长许隆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新阶段》,是从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提供的论文中选编而成的。该书从实践到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新经验,提出了特区在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对策。 第一编选编了几位学者对特区建设成就评价的论文,作者充分肯定了特区取得的惊人成就,同时,也尖锐地提出了特区存在的问题,并中肯地提出了如何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建议。 第二编主要是探讨特区在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文章对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如何实现外向型经济,展开了论述。多数作者同意特区是“外向型经济”的提法,并认为资金以外资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 2 1世纪初经济特区作用和功能的新定位 ,以及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考和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探路的 2 0年经济特区的 2 0年 ,是成绩卓著的 2 0年 ,也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 2 0年。面向 2 1世纪 ,特区要再铸辉煌 ,答案只能是 :探索 ,再探索 ;创新 ,再创新。探索之路不可能是平坦的 ,创新是艰辛的。回顾特区过去 2 0年的历程 ,总结过去探索的经验 ,会大大降低未来探索的成本 ,更有益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振兴。对过去 2 0年特区的发展与作用 ,我简要地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 :1 兴办经济特区旨在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它是我国对外开放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经济特区创办1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0年11月8日—11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如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90年代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与会者认为,特区10年的建设,对我国的改革与开放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进入90年代,在新的形势条件下,经济特区对实施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负有特殊重要的使命。首先,特区要继续发挥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在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中起桥梁作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内地辐射,并带动内地经济参与国际经济交换和经济分工,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基地。其次,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在经济上建立起既体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又能与国际经济相对接、按国际惯例办事的运行机制,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