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加拿大农业部东方谷物和油料作物研究中心,有一位令人尊敬的燕麦育种专家,他就是“加拿大勋章”获得者,加拿大农业部终身教授布罗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燕麦博士”。布罗斯从事燕麦育种已有40余年,是该国为数不多的终身教授之一,他培育出了30多个燕麦品种。每当谈起他育成的品种时, 如同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字字充满着真情,句句流露出喜悦实感。他爱这些“孩子”,希望它们能够开遍原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孩子”的“成长”皆凝聚着他的辛勤汗水。布罗斯还是一名“高产育种者”。他育成的皮燕麦品种以其高产…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上午,由国际著名燕麦专家、加拿大农业部谷类与油料作物研究所终身教授布罗斯率领的“加拿大燕麦专家团”一行4人,专程从渥太华来到吉林白城市,考察加拿大燕麦在中国东北的生长情况。燕麦在中国是口感差、产量低的一种农作物,但专家们在白城地区田间地头看了加拿大燕麦的长势后,都不约而同地赞叹:“燕麦虽小可作大文章,加拿大燕麦正在中国孕育着一个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中国燕麦专家,扎根中国,辗转世界各地,求学问经;一个是加拿大燕麦博士,视燕麦品种为自己的孩子,怀着送“龙种燕麦回故乡”的心愿,多次来到中国。因为燕麦,任长忠和布罗斯相识。“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麦穗上结出了累累果实时,两人的师生情谊也沉甸甸地挂在秋风里。  相似文献   

4.
经过6年多努力攻关,在全国燕麦首席专家任长忠的主持带领下,全国农业引智示范基地——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燕麦新品种研制开发取得重要突破,一年双熟燕麦培育获得成功。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自1997年引进加拿大燕麦专家布罗斯博士以来,经过连续聘请专家来华指导工作和派出培训学习,吉林白城农科院在燕麦育种方面频频创新,燕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解决燕麦产量不高,比较效益偏低的难题,以任长忠为首的白城市农科院燕麦课题组,在极早熟燕麦新品种培育上进行攻关,先后从国外引进了早熟燕麦种质资源300余份,经过6年多选育,优选出…  相似文献   

5.
专家指导燕麦试种 2006年,西藏扶贫办领导赴加拿大学习,得到了国家外专局驻加拿大代表处白继迅总代表的指点,访问了加拿大农业部燕麦国家实验室,初识了栽培燕麦的经验。同年,西藏扶贫办和西藏外专局协商,邀请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副院长、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十一五”948燕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任长忠来藏考察试种燕麦条件。西藏的请求得到吉林省外专局和任长忠先生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4次聘请加拿大燕麦专家来白城市作技术指导、还派出科技人员到加拿大进行燕麦研究和技术培训.引进加拿大新品种,经过5年的引育实验,选育出杂交后代稳定品系,co多个,有7个燕麦新品种今年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宙字。农民称伙种燕表是他们致富的新品种。卿洲一哪考孚“叮犷丫,掩叫哪卜麟一令‘卜 ①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农业专家任 长忠,多次到国外接受培训,结合白城地区气候条 件,学习加拿大种植燕麦的经验,经过实践,培育 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燕麦新品种。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庞大的退休大军中,崛起了一支中青年队伍。据调查。某市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中,有20%的人年龄在30岁左右,最小的才26岁。过去,我们总把退休和饱经沧桑联系在一起,可现在不了。我的一位在供销系统工作的朋友,正值而立之年,前些年在事业上还风风火火,几年后遇见,他竟成了退休“老”干部.他说他那里效益不好,他这个年龄以上的基本上都退了,甚至还有比他更年轻的。我辈朋友,都是些二十郎当,三十刚出头的儿郎。凑在一起,常有人念及退休,没有退的,几杯酒下肚,拍案而言:“他妈的,我真想退休”。  相似文献   

8.
瓜类育种专家孙小武,在湖南邵阳家喻户晓,在中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种植他培育出来的良种西瓜;在国际学术界.他也是鼎鼎有名的专家。孙小武是个奇才专才,几十年如一日对西瓜如痴如醉.他是中国的“西瓜王子”,他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西瓜的辉煌,用闪光的青春为我国农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03,(1):57-57
加拿大新联华国际集团是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加拿大核定的培训渠道之一,其总部设在加拿大西岸的美丽城市——温哥华。新联华国际集团的旗下有从事地产开发、国际旅游、交通运输、人才交流培训等多个子公司,并有一所世纪学院(CenturyCollege)。集团创办人陈立兴先生是一个立足海外、心系祖国的新时代企业经营者,他也是“加中人才交流及经贸合作协会”的创办人,并任加拿大世纪学院的董事长。在新联华国际集团中从事国际培训的是禹利国际人才交流有限公司。该公司联合加拿大卑诗省各著名大专院校,以“UBC”大学的教授及高级讲师为主…  相似文献   

10.
皱纹上的舞蹈--访汉唐古典舞大师孙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是中国汉唐古典舞大师,他的汉唐古典舞在中国舞蹈界名气很大,人们称他是舞蹈界的“奇才、怪才”。由于他的作品大多数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创作的,因而人们又誉他为大器晚成之人,将他的舞蹈称为“皱纹上的舞蹈”。不久前,我如愿采访了孙颖先生。当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教研室里见到这位已经75岁高龄的艺术家时,我惊讶了,老人一点也不显得老,其修长的身材、充沛的精力如同其作品一样明亮。此时,我对人们因为其名作大部分是在退休后创作的而把他的舞蹈称为“皱纹上的舞蹈”有了新的见解。退休后名作不断孙颖于1929年生于黑龙江讷河,祖籍河北…  相似文献   

11.
3年前,我在加拿大采访了华入企业家周松年教授,当时,他刚刚获得首届加拿大华裔“最佳企业家奖”。在商界崭露头角。我被他艰难创业的事迹所感动,写了《创业者周松年》一文,发表在本刊1998年第2期上。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亚太高性能计算国际会议”期间,我又巧遇周松年,并聆听了他为会议代表所做的学术报告。这是一次厂界的学术论坛及展示会规格很高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如旧M惠普及国内的”联想一曙光“集团等都参加了会议。周松年在会议讲坛上侃侃而谈,介绍了他研制的享誉世界的软件产品也谈到他的普莱特姆(Platform)软件公司和国…  相似文献   

12.
谢宪 《人才瞭望》2009,(6):106-106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13.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国内很多“托派”就瞄准了加拿大,而数不清的加拿大留学中介机构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是,加拿大留学热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升温。加拿大何以能吸引大批中国学生来这里留学,其中到底有何深层次的原因?为此,我一一走访了加拿大大学联合会和10所著名学府。 加拿大目前共有93所大学,他们组成了一个加拿大高等教育团体,在国际国内提供广泛、丰富的教学课程,非常活跃。加拿大人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所以,加拿大人拥有双学位的人很多。在18-65岁的成年人群中,加拿大是OCED国家中平…  相似文献   

14.
亚仕都教授是帮助中国甘肃定西种植马铃薯的加拿大农业专家.因为他帮助定西人把不起眼的"土豆豆"变成了"金蛋蛋",因此,他不仅在定西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声誉,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  相似文献   

15.
吉林西部,浩瀚千里,这里原本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然而,随着生态的破坏,土地盐碱化的加重,草美羊肥牛壮的情景成为了人们的渴望。可近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盐碱地绿了、美了!那是燕麦给鹤乡大地带来的生机。提起燕麦,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白城农科院副院长、国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6.
“在烟台我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我热爱烟台,能够被接纳为烟台的儿子,我感到无比自豪。” 他曾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德国赫斯特公司,20年前受命踏上中国的土地。他是个法国人,但在烟台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00年6月退休后,他来到烟台,成为烟台市投资促进局高级顾问。本来英文中他的名字应该翻译成赫伯特,但得知中国有许多贺姓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贺伯特”,烟台人称他为“老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我国的退休制度源远流长。在汉代以前,朝廷把退休称为“致事”或“致仕”,意思就是交还官职。“礼记曲礼”云“大夫七十而致仕”。到了汉代,退休已形成一套制度。官吏年七十退休。朝廷给告老退休的人,以原官职俸禄之三分之一,以示尊贤。唐代规定,...  相似文献   

18.
我是加拿大人,名叫雪琳·肯特劳斯。首都渥太华是我的故乡。朋友们叫我“雪琳”,学生们叫我“雪琳老师”,尽管孩子们有时忘了说“老师”。我在中国湖北咸宁温泉的咸宁外国语学校任教,教初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对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略有所知,也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久以前我许下诺言,总有一天我要去感受这迷人的国家,拜访那里的人民。直到2001年11月我来到这里,我对温泉、咸宁才有所了解。2000年在加拿大退休以后,我想去世界上更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亚洲,我把中国作为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一是…  相似文献   

19.
今年58岁的盛宗毅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从他18岁进交大求学至今在交大教学、科研已整整40年。 听说盛教授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已研制成功“周公百年诞辰纪念镜”,我采访了他。 “为什么您会想到铭铸这枚纪念镜的呢?”我欣赏着这枚揭开了两千年前西汉透光古铜镜奥秘的纪念镜,不由问道。 “为了回报。”盛宗毅深情地说,“回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我们知识分子的爱护、尊重和关怀。” 盛教授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党、国家和人民一手培育起来的60年代大学生。他说周总理知识渊博、才智超群、功盖中华,他至今还忘不了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崇高品质、高风亮节,他告诉我,周总理在1968年曾经有这样一个指示:我们能不能揭开两千年前西汉透光古铜镜的奥秘呢?年轻的盛宗毅当时就把实现这个理想作为自己奋斗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常见报刊上登载一些罪犯算“帐”的忏悔录。有这样两例。 其一,江苏省某乡原党委书记冯某,因受贿、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在检察人员提审他时,他算了笔帐:我今年49岁,工龄30年。如果不违法,退休前按月工资1500元算,干到退休能得到19.8万元的正当工资。退休后按月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