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文化艺术文明的国家。军在三万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有艺术装饰品的佩带了。在旧石器晚期,已开始绘制岩画和彩陶艺术.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甲骨文、钟鼎艾,到秦汉时期的书法、画像砖、画像石与雕塑;从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的雕塑、绘画、书法等,再到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雕塑之外的工艺(漆画、织绣、玉石雕刻、家具等)、建筑艺术、瓷器、篆刻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大批的工艺、建筑艺术家,书画大师,留下了百亿万计珍贵的文物和书画珍品。但是,这些古代建筑艺术、各类雕刻、工艺品以及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对日本诗学、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绘画、中国雕塑艺术对日本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日本艺术在模仿中的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原始绘画和雕塑作为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先民的艺术作品,主要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待的,因为原始社会的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形成关于艺术的概念。绘画和雕塑是原始先民巫术活动、情感体验的组成部分,带有与现今绘画和雕塑不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纯粹性、崇高性、直观性和意象性方面。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闽中的绘画是从唐末五代兴盛的宗教画中转为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写实作风,出现了严谨的院体画和写意的文人画。其中兼有院体与文人画风的僧侣画家惠崇则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创作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审美文化是古典和谐美的具体化与现实化。它以其鲜明的典型性体现出中国古典审美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本文通过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以及认知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等对应范畴的论述与展开,全面论述了隋唐五代审美文化在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等多层次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是集雕塑、壁画、洞窟三位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它吸收了外国宗教艺术的精华,并将其民族化、世俗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精品--雕塑为东传佛教造型艺术之精品,洞窟是中西宗教建筑艺术之合璧,壁画则达到了唐宋绘画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藏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戏剧、歌舞等领域均有着强烈地民族特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绘画,我们称它为“藏画”,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关注更多的是王仁裕的笔记小说《玉堂闲话》,而对《开元天宝遗事》的思想艺术价值却少有涉及。对唐五代笔记小说题材的流变及《开元天宝遗事》的内容和艺术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王仁裕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瓦当艺术是一种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于一体的造型艺术。瓦当文是瓦当艺术的一个特殊品种,它以篆书为主书体,字体变化多端,以造型美、结构美、绘画美等展示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宫廷花鸟绘画承袭五代余绪,以"富贵"为特色的黄氏绘画流派为宫廷主流,以"野逸"为风格的徐氏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民间,但两种风格的绘画在宫廷绘画实践中已有妥协互动趋势。活动于北宋中期的长沙艺人易元吉,既是一位优秀的民间画师,又曾征召入宫廷绘画,开创了宫廷花鸟绘画与民间花鸟绘画成功互动的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与这种艺术上的不同流派之间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五代时花蕊夫人《宫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真实再现了五代成都宫苑的建筑布局、楼台水榭、四时节序,以及宫廷典章、节庆民俗、宫女生态、审美时尚等社会文化。花蕊夫人《宫词》意蕴丰厚,呈现出雅丽清新的艺术审美品格和活泼健康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12.
雕塑是时代的纪念碑,服装是人类的编年史。当人类的二十世纪行将过去的时候,人们发现服装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有权跟雕塑、建筑、绘画并列进入造型艺术的“大家庭”。服装和雕塑是比较亲近的姊妹艺术,它们有着“显著的共性。有人说,雕塑是静止的舞蹈,服饰人物是活生生的雕塑。现代服饰的本质是在于使人融成一个艺术整体,以展示人自身的形体美和心灵美。雕塑艺术难道不也是如此吗?黑格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不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也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其中尤以绘画和诗歌关系至密,不少诗人写了一些优秀的咏画、题画诗,这些诗篇是唐代诗坛上鲜艳芬芳的奇葩。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十分欢喜绘画珍品,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他都加以品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期西蜀绘画异常繁盛,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中后期画家流寓西蜀是其繁荣的直接原因,寺院庙观壁画的需求给了画家发展的空间,蜀主的好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西蜀绘画主题由宗教的道释人物画为主变为纯美术的花鸟画占优势与此也不无关系,这也是历代画史少有述及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五代刑法的评价,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五代刑法残酷的观点根据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一、五代刑法严酷只表现在一个很短时期,不能代表整个五代时期的情况;二、从所谓五代新出现的刑名分析,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三、五代的司法制度及种种防滥刑的措施,可以保证社会能基本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四、《唐律》的立法原则破坏于中唐,而非五代时期。关于五代刑法的重新评价,对修订《中国法稍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雍陶佚诗看《十抄诗》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从遥远的过去走到高度文明的今天,它始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东方的一个艺术大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人类奉献了许多绝妙珍品:如原始彩陶艺术、商周青铜工艺,以及绘画、雕塑、乐舞、书法,特别是那称雄世界几千年...  相似文献   

18.
《海粟黄山谈艺录》中所说“艺”,绘画占了极大的篇幅;文学、音乐、摄影、雕塑、京剧等其他门类艺术,也有所涉及.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在绘画美学思想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十分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美具有形象性.绘画艺术的感性形式是直观的、引人注目的.刘海粟从国画角度,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的古文成就不高,所以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在中唐儒学的推动下,晚唐五代古文已经有了许多新变,它与儒学的复兴相表里,成为从中唐走向北宋的重要一环。这也许才是它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由“瓷秘色”论及柴、汝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法门寺“瓷秘色”出土,唐五代耀州窑遗址考古发现,北宋汝窑遗址的确认,是中国瓷器史研究的重大收获。本文讨论了唐越窑瓷秘色,讨论了唐五代耀瓷(其中唐代可称鼎州窑或黄堡窑,五代耀瓷精品拟指认为“柴窑”),讨论它们与北宋汝瓷的有机联系,指出唐、五代、宋初耀瓷在中国古代青瓷两座高峰间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