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5):72-77
宋代民间力量在开展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发起建设工程:一是积极呼吁并自主进行建设,二是主动倡导,在官府及各方力量参与下组织兴修。这些工程主要涉及农田水利、桥梁道路、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地方政府行政性工程。发起地方建设工程的民间力量主要是在民间拥有一定经济地位和话语权的上层人士,其中富民、官户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发起人,桥梁道路建设多由基层耆老、乡居士人及僧侣等发起,学校建设则以民间知识阶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钱建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11-126
宋代举子赴京赶考的费用,最低相当于一个人十个月的生活费用。而最高者,则相当于一个人两年半的生活费用。高昂的赴京旅费是困扰宋代举子的一个重要生活问题。从北宋太祖朝至南宋初期,政府断断续续对特定地区如四川、两广、福建的举子发放驿券、口券,借此资助他们入京赴试。南宋以后,特别是在宋理宗一朝,或由政府筹资,或由官民合资,贡士庄、贡士库普遍植立,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举子有稳定的旅费来源。但围绕着贡士庄的产权、承佃权的纷争,政府与地方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对于创建贡士庄这类地方公益事业意见分歧。有关贡士庄的利弊之争,逐渐成为士人空间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民间淫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95-101
宋代民间淫祠泛滥成灾 ,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民间淫祠泛滥与民间巫风盛行之间 ,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此外 ,由于宋代商业活动的兴盛 ,许多地方性的俗神迅速地向四面辐射 ;而两宋政权在对外关系方面的软弱无力 ,使得民众寄希望于神灵。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对民间淫祠的打击几乎一直与两宋政权相始终。由于难以尽述的种种压力与需求 ,宋代官方政权无法彻底割断与它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宋代民间节日众多,每年的大小节日多达几十个,在节日里人们尽情娱乐、享受生活,节日饮食也因此丰富多彩、颇具特色,具有祈福禳灾、追思古人、崇信宗教等深刻的文化内涵;节日饮食的制作和价格也具有时效性强、价格偏高,造型别致、力求新鲜等有别于平时的鲜明的经营特点. 相似文献
5.
宋代民间办学的创举——书院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论述宋代书院的民间性。通过对书院的起源、发展、组织、学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揭示蕴涵其中的学术精神,对比与官学的相异之趣,表现其民间性的旨趣 相似文献
6.
张秀丽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60-62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在儒家思想的积久浸淫下,有深厚的慈善救济传统。在河南历史上,民间助学作为政府办学的有益补充,积极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进入21世纪,民间助学活动热烈开展,为进一步发挥区域主体功能,共建和谐中原经济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郭文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1):94-97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土地兼并等原因,宋代出现了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流民。为救助这些流民,宋朝采取了对流民进行救济和安置、让流民返还故乡、照顾流民中的老弱病者、招募流民从军入伍等具体救助措施。这些措施对流民起到了较好的救助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9.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12):38-41
在宋代监察制度中,言谏制度很有特色,无论是在言谏机构的设置上,还是在言谏官员的选拔与职掌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宋代门下省的职掌一如唐制,并且更胜一筹,其谏正、封驳之对象,除皇帝诏令之外,还有大臣至百官违失,“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官事有违失,皆得谏正”。正是如此,它开创了我国台谏合一的先河,提高了监察权的地位,但同时也兴起了“风闻言事”之风,破坏了言谏制度的威望。成败得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高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3)
用水冲突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冲突之一,在一些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尤其显着.宋代用水冲突可大致分为均水之讼、侵水纠纷和功能性用水纷争三种情形.透过宋代用水纠纷,可以初步了解宋代用水秩序失衡的缘由,并进而触及到当时的水资源环境与基层控制等问题,丰富和深化对宋代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3
家训文化在中国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严格地讲,家训有古今两个层面上的定义:今人所说的家训泛指家庭(族)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直接起源于家庭产生后亲人之间的口耳相授生产、生活技能的实践;古代的“家训”,是家长以“训”这一文体形式来教育子弟,文字是其唯一的形式,直接起源于周代文王训子的《保训》。以现代意义的家训定义而言,宋代的确是中国家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峰时期。从家训的文体表现形式看,有韵的家训是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教育子弟;无韵的家训是以“训”、“铭”、“箴”、“戒”、“规”等散文体形式来训诫子弟。从宋代家训的文体形式中我们可以更完整地把握家训这一文化现象,厘清“家训”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华文渊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50-53
宋代诗歌的特点是 :在表现方法上“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 ,在内容上有较多的说理。一般有直接说理 ,就事说理 ,即景说理 ,寓理于景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唐宋闲愁词意象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小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唐宋闲愁词可以说是一个尚未被词学界正视、更谈不上认真开掘的新课题。其意象运用具有深细纤柔性、残缺性、缥缈朦胧性、孤独性、愁的美化五方面的特点。由这些特点分析入手 ,深入至创作主体的内心深处 ,从而把握其独特的魅力及审美价值 ,确立其在词史上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明州在宋丽民间贸易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5):13-16
北宋建立后,随着明州地区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及受周边复杂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明州成为宋丽间民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港口;在宋丽民间互通有无的贸易交往过程中,明州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金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71-79
本文从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路向入手,认为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草原,运行在大陆帝国的轨道上,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至少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海洋发展路向,这是我国传统社会演进轨迹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8.
章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5):107-109
田园诗发展到宋代,有两部作品值得重视。一为《四时田园杂兴》,一为《月泉吟社诗》。前者无论从反映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在同类题材的诗作中都堪称空前绝后;后者则为前者的延续与发展,因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别具特色。二者当为宋代田园诗歌的绝响与余音。 相似文献
19.
王嘉川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98-103
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关于秦桧归宋与评价等问题的讨论,这是推进宋史研究的一件好事。但由于有些学者在史料的占有、分析和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疏误,以致不但重复了过去已被驳倒的观点,而且又出现了新的错误观点。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