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1985年第6期发表了李雯同志《简论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以下简称《开亲》)一文。文章论述了苗族氏族(鼓社)分支开亲的缘由。阐述了《娥娇与金丹》①两人公然反对已经实行的“族外婚”,要求恢复“族内婚”并且最终得到“胜利”,苗族“鼓社”(氏族)也因此而“寿终正寝”等等。文中有一些论证和提法与苗族古史歌和现存习俗不相符合。为了有利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必要把黔东南的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作些介绍,供《开亲》作者及有志研究苗族婚姻的学者参考。《开亲》对黔东南地区苗族广泛流传的《娥娇与金丹》、《玺乜和玺晋》、《两哥弟开亲》等古代诗歌——即所谓的《分支开亲》歌进行了分析后认为:“上述两类歌虽然不尽相同,一类说的是氏族内部分支开亲;一类说的是兄弟两分支开亲。但是应该说,都是对氏族内部分  相似文献   

2.
利珠 《家庭科技》2016,(9):56-57
正说起西江千户苗寨,这可是被称作贵州最美的景点。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认识中国苗族由西江开始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公里。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千户苗寨可以说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于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地区。全区现有一千八百二十三万四千人,其中蒙古族一百九十八万六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尚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朝鲜、壮、藏、土族等十几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占自治区总面积一百一十七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二的边境牧区,猎区,从事畜牧业和狩猎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对清代前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如何评价改土归流的历史地位,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上,土司制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历史上,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地贫土瘠、交通闭塞的山区,自然条件既差,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相当落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十二世纪时,在壮族人集中居住的邕州左右江一带,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依然存在,其贵族首领,不断通过攻剽附近的部落居民以及“博买嫁娶”等方式,掠夺“家奴”或“家丁”,当地的“家奴”或“家丁”多达四万余人。这些“家奴”或“家丁”“生杀予夺,尽出其酋”,“为之力作终岁而不得一饱,为之效死战争而复加科敛”。川、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22日上午,大庆市社科联邀请全市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所属学会的社科工作者三十余人,召开了“社科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与会者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09,(12):I0010-I0011
11月28日,宝安区2009年“12·4”法制宣传日游园活动启动仪式在灵芝公园举行。 自2006年以来,宝安区连续四年围绕着“五五”普法规划的工作目标,以依法治区为主线,以劳务工、青少年、社区居民为重点对象,不断更新“八个一”系列法制宣传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在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普法主管部门主抓,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7.
由重庆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重庆师范学院太平天国史研究室、涪陵市建设委员会、涪陵市园林管理所联合召开的“纪念石达开进军涪州125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6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省涪陵市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北京、陕西、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八个省市的太平天国史专家学者及当地的史学工作者共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简论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黔东南苗族诗歌中所说的分支开亲在历史上确曾发生过,是古代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婚制调整或变革,合于彼时彼地的实际,符合人类社会家庭和婚姻发展的规律;也有同志持不同看法,认为苗族古代“没有所谓‘分支开亲’的事”,因为“人类自杜绝血缘家庭实行族外婚以来,苗族的氏族也和其他民族的氏族一样,从没有走过‘族内婚’的回头路。”并认为分支开亲违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所提出的论断。为此,就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我省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一九五七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贵州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台江分组,为了全面了解苗族社会历史,对该县交下、县城、南省三个地区的苗族宗教迷信情况作了系统深入的调查.并于一九五八年经整理刊印为《台江苗族宗教迷信》资料(以下简称《资料》)供研究苗族社会历史参考.其中也涉及到一些苗族的神话传说.这份《资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10.
宁夏470万人口中有近80%的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关系到350多万农民切身生活的大事,本文对宁夏80年代农房建设的基本经验、90年代发展趋势及有关问题作一探析。一、80年代农房建设情况和基本经验在80年代前的长时间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宁夏350多万回汉农民住房条件是相当落后的。据1983年调查,有11.6万户农民属于无房、缺房、住危房的“三房户”,占全区60.9万总农户的19%。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8县,“三房户”达10.4万户,占山区26.9万总农户的38.8%。进入80年代,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相一致,山川农村掀起了建房热潮,农村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支系庞杂的民旅,其服饰多姿多彩。苗族虽有同源的语言传至今,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服饰却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因此,研究苗族服饰的形成与流变,对于研究苗族历史、经济、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服饰形成的准确时间难以考察,但根据考古资料和代代相传的苗旅民间故事、服饰图案推算,苗族服饰形成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3113年,这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进行论证。 《说文》“美”字下云,美“从羊从大”。徐铉等人解释说:“羊大则美,故从大”。其实“羊大”不一定美。“美”在金文中作,其下是正立人形,也就是“大”,其上为羊角装饰品。。甲文“美”则作人头戴四只笨重的羊角形。从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看,戴羊角或牛角、鹿角作为装饰,这是世界上各原始民族常见的习尚。各部落的人把图腾顶在头上,认为会得到图腾的护佑,这就是美。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献和苗族古歌、传说等已证明,苗族是从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迁徙至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的,但各地苗族具体迁徙的原因不尽相同.湘西和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史诗、传说中反映的迁徙原因是与汉族战争的失败.如,滇东北地区的13章苗族古歌,后8章即叙述汉族与苗族在黄河流域争夺中原地区的历史,每一章谈一次战争场面.由于战败,苗族退出了中原,遂开始艰难的迁徙.而黔东方言苗族则与此不同,据流传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古歌,其迁徙原因是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粮食、生态等方面的问题:“雀多窝窝往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难容火塘煮饭吃/难容簸箕簸小米/难容脚板舂碓杆/没有地方去开亲/没有地方去花钱/七个公公一把锄/一个挖地十个等/日子实在太难过/六个婆婆一架车/一根蒿针共纺线/一人在纺十人看/真是实在太艰难.”而流传于广西北部苗族地区的神话《创世大神和神子神孙》亦载:“六层坡有了寨子,六层岭有了山村,后来寨又添寨,村又添村,六层坡寨子盖寨子,六层岭一村连一村.村看寨,寨子像天星,寨看村,村子像鱼鳞.寨子人挤挤,村子人嘈嘈,因为田少地多,碓小难舂米,有的人得吃,有的人饿肚,只好挖芒树,采野蕨过活;衣服不够穿,被子不够盖,热天打赤膊,冷天围着火塘坐;挑水不够吃,个个又叫渴.”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已经是政界、学界、民众的基本共识。新型农村合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农合显现的特点为:低保障、低预防、低水平医疗服务、低发展水平、"四低"特征。应尽快科学解决"低保障"问题,尽快改善"低预防"状况,提高"低医疗服务水平",根本上解决"低发展水平",这样,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新农合状况才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黎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81.76万(1982年),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通什镇和崖县、乐东、东方、保亭、陵水、昌江、琼中、白沙八县境内,其余散居在儋县、万宁、屯昌、琼海和澄迈等县的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海南岛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根据  相似文献   

15.
黔滇川边区苗族信仰基督教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已伸延到我国长江上游,妄图控制整个西南地区。作为这种侵略计划的第一步,他们在滇、黔、川地区以传教为掩护,收集该地区的经济情报,调查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以及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拍摄和绘制该地区的地形、关隘等,为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提供资料和策略上的依据。十九世纪末,英国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派遣牧师索仁里、柏格里等到云南昭通,建立英国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办事处,在昆明至川南泸州一带长约一千三百余里、宽约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二十世纪初,柏格里深入到偏僻的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建堂传教,开始以黔西北、滇东北及川南地区的苗、彝等少数民族为其主要活动对象,西南教区办事处实际上亦迁至石门坎。西南教区辖石川、井宁、昭通、东川和昆明五个分教区,其中以石门坎为中心的石川分教区辖境最大,拥有教徒最多。至本世纪四十年代,石川分教区已领有教堂五十余所,教徒近五万人。而该分教区所属的石门坎分教联区,就领有教堂三十多所,教徒二万余人,教徒人数占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教徒大多数是苗族群众,大部分村寨百分之九十的苗族农户信教,苗族教徒占教徒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左右。教会权势显赫,实际上控制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英国牧师们自鸣得意地说,石门坎是“第二香港”、“海外天国”。  相似文献   

16.
山鄉巨变榆树溝管理区位于吉林市东30里,是个东西長十五华里、南北寬二华里三面环山的“牛槽形”山溝。两山之間的川谷是人們的主要耕作区和居住地。全区有293戶,1,230人。土地总面积54,060亩,其中耕地6.069亩,山地約占土地总面积的80%,气候溫和,无霜期135天左右,但士質較差,98%是粉砂壤土和砾質土。过去,这里是荒僻落后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先秦历史上楚人的族源问题,两千多年来各方面人士说法不一。或说楚为“蛮夷”;或说楚为“苗蛮集团”;或说楚为“南蛮”;或说楚为“荆蛮”,“楚人是夏时三苗族的后裔”,“楚属三苗”;或说“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或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和楚王同族的“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歧说纷杂,莫衷一是。这个问题涉及先秦史上华夏族人的历史、楚国的历史、三苗和苗族的历史,以及有关部族或民族相互混融和形成的历史,事关重大,故略抒己见,以就正于博学通人。  相似文献   

18.
黎族人口约有404,784人,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保亭、乐东、琼中和东方五个县。黎族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由于目前缺乏材料,还有待于将来进一步调查研究。但在解放前已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是可以肯定的。在白沙、保亭  相似文献   

19.
黄山西大门焦村镇自古就是进入黄山的主要通道,史称“太平西乡”和“龙源”,至今已有干余年历史。2006年乡镇区划调整后,焦村镇总面积27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总入口16000余人,是全区国土面积最大的建制镇。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苗族是历史最为古远的成员之一。关于苗族的族源,史学界的说法颇多。有说《尚书·吕刑》中提到的以“蚩尤”为其首领的“苗民”,即其先民;有说《尚书·牧誓》中提到的助周武王伐纣的“髫”人即“苗”人,是他们的后代开创了楚国的煌煌伟业,有说那也就是《尚书》“禹贡”、“尧典”,《史记》“五帝纪”以及《战国策》、《淮南子》、《山海经》等许多古籍中提到的“三苗”、“有苗”;等等。但尽管各说不一,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都认为苗族的先民远在夏代以前,就生息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了。他们同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炎帝一道,翻开了中华民族史册的第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