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的沦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的世界中,真正的艺术正在沦落和消亡!法国诗人瓦勒里曾痛苦地发出质问:“伟大的东西还会在欧洲再度产生吗?”。今天,当我们做出“伟大的艺术还会在世界上产生吗?”这一质问时,我们的心情比瓦勒里更为沉重,也更为沉痛。这是一个迫使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谁在十九世纪提出这样的问题,许多人将不屑于回答,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过于的可笑和无价值。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中,当我们认真地提出这一问题时,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都将会感到它的份量。  相似文献   

2.
今天,老妈说我整天只顾着玩,不学习,还把十几年前的老账翻出来讲。天,这是暑假!我一气之下写了这篇文章,给老妈讲讲中外父母之别。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会问:“今天学习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父母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二、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会问:“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好吗?”而外国父母则问:“他为人如何?”  相似文献   

3.
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当前社会王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可资我们借鉴进行现代文明形象的塑造。 孔子认为仁是极崇高的品质,他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提问对“仁”有不同的回答。认为“爱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上),能在行动中贯彻“恭、宽、信、敏、惠”五项原则都是仁的表现。孔子所说的仁内  相似文献   

4.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它微言大意、博大精深 ,吸引了历代学者从各个角度投身于对它的研究中。本文仅就《论语》一书浅析了孔子仁爱思想中体现出的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仁”的提出 ,是对“人”的发现 ,孔子第一次把“人”从“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放在人类社会中来对待 ,这是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表现。本文还就行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的忠恕之道稍作论述。许多学者认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文作者经参考古人注释和综观《论语》全文 ,仔细琢磨后 ,认为“忠”的本意应是尽心竭力 ;“恕”的本意应是推己及人 ,它包括消极方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积极方面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发表了方克立的《关于孔子“仁”的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論问题》一文,評冯友兰的“普遍性形式”說。文章說:“馮友兰先生在分析孔子‘仁’的思想时,实际上貫彻了一种超历史超阶級的抽象方法”,例如任分析孔子所說的“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命題时,馮先生認为,“应当区分它們的‘字面意义’和‘具体內容’?幼置嬉庖蹇?这些命題是超历史超阶級的,孔子所說的‘人’和‘欲’都是沒有阶級性的;从具体內容看,这些命題是有阶級性的,孔子所要爱的还是剝削阶級的人。”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金规则问题可以看作是现代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表明在这个彻底现代化的时代,一旦失去“价值共识”这个基础,传统的普遍原则就会失去其有效性。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通过从“主体观点”到“他者观点”的转换可以提出一个关于道德金规则的新版本,即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由己及人”的方法论中,可能眼界只有一个,即“我”的眼界,而“由人至人”的方法论则包含了所有的可能眼界,这样才有可能尊重每个人。这个把每个人的精神考虑在内的方法也可以称为“无人被排挤”的原则。这一改变非常必要,它可以根本改变我们思考价值问题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7.
当你读《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时,你可曾想到这句话是怎样译成中文的吗?可曾想到译作者的艰辛劳动和译作技巧吗?这句话读起来容易,理解也并不难。然而这句话最初由日文和英文对照最后译成中文的过程,却有一番不寻常的历程,它充分体现了译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艰辛劳动,也体现了译作者的译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时时有机会。这不,今天你的老板请你吃饭,这可是一件好事儿,因为通常这意味他有意提拔你。他可能会正规地请你,也可能会在跟你谈了一上午的工作之后随便问道:“该吃午饭了,一起吃饭好吗?”上司想借此机会来考察你的性格和处事方法。所以,在吃这餐饭时,别忘了你的上司自始至终都在给你的表现打分。以下餐桌策略不妨了解:  相似文献   

9.
当家伟突然提出离婚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颤抖着望着他,哑着嗓子问:“是开玩笑吗?”“不是。”他冷冷地转过身。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对他喊:“为什么?我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了?谁?她是谁?”他阴沉着脸,轻轻一挥,就把我抛到了沙发上:“她是谁不重要。离婚协议书给你,我不会亏待你的。”随即扔下两三片薄纸。我泪流满  相似文献   

10.
吕莉 《家庭科技》2005,(10):38-39
即使扬言无所不能、无所不作的上班族,在上司面前也照样不敢为所欲为。如何与性格各异的上司相处,使自己能够愉快地工作呢?与懒散的上司巧妙周旋你的上司经常迟到早退,一则令你有不公平之感;二则他不在,往往影响了工作进度,因为好些决策未能及时由他批示;三则遇上公事出错,你会“背黑锅”,苦不堪言。向老板申诉吗?不错,此举可避免“背黑锅”。可是,你将上司的偷懒情况公开,到头来,大有  相似文献   

11.
活着干啥     
在一次颇为丰美的晚宴上,友人笑问我:“你吃肉吗?喝酒吗?喝咖啡吗?跳舞吗?旅游吗?打麻将吗?唱卡拉OK吗?”待我一一回答都不会享受都不曾爱好时,即见他十分惊讶感慨遗憾地又问:“那你活着干啥?”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作答。 回家的路上,行人往来,万家灯火,我突然思如泉涌。撇开活着为革命、为四化、为人民、为祖国的豪言壮语,单就下班后、双休日的业余时间而言,生活的天地该是多么广阔!生活的乐趣该是多么丰富啊! 我可以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科学文明的海洋,书是遨游天下的神奇之舟,书是陶冶性情的太极之炉。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惟书有色,艳于  相似文献   

12.
当大大小小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甚至泛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上网也就成了都市人生活的时尚内容。“你上网了吗?”“你网恋了吗?”是电脑拥有者之间最常见的问候语。在倾心的“交谈”中摩擦出爱的火花,也是网络经常演绎的最庸俗和寻常的故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标点符号的应用,“句读”问题已经解决,但也有因标点之误或断句之妙,而生出许多逸闻趣事。 “文革”期间,有位领导干部事先没有认真看过秘书写的稿子,在作报告时,他照稿宣读。当念到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时,由于“吗?”写到第二页去了,这位领导于是大声念道:“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台下的人都哄笑起来。当他翻  相似文献   

14.
初识当铺     
一个偶然机会,我进了当铺当店员。这是一间毗邻于繁华街道路口的门面,当铺夹在此间显得很冷清。它象是好端端的皮肤上一块洗不净的黑斑。初来乍到,它在我心中很是神秘。 店里的刘师傅,约50多岁。他一只眼睛有毛病,紧盯着你时,你会认为他看着别处,真看别处时,又仿佛在看你。我时常会昏头昏脑地反复问他:你是说(问)我吗?渐熟,我心中暗笑,刘师傅竟让我傻兮兮地崇  相似文献   

15.
南郭子綦靠着棹几坐着,仰着头,望着天,从容地吐着气息,那种出神的样子,好象是脱离了自己的躯体一样。他的弟子颜成子游侍立在旁边很诧异地说:“先生啊!这是什么原故呢?原来人的身体可以使人象一株枯木吗?人的心灵可以使之象一堆死灰吗?为什么您今天靠着桌儿的样子和往常靠着桌儿的样子大不相同呢?”子綦直呼子游之名说:“偃,真好哇,你发的这个问题。现在我已经把自己忘掉了,你知道吗?这个境界是很高的呀,好比是音乐,你只能听到人发的音乐的『人籁』,却不能听到地发的音乐的『地籁』,即或你能听到『地籁』,那么你绝不会听到『天籁』的——就是那天发的音乐啊!”子游说:“那么,您可以告诉我这个不同的境界吗?”子綦说:“大自然吐出一种气息,它的名称叫做『风』,这风不发作则已,如果发作了,能使万物的窍孔都怒号起来的,你不曾听见那呼!呼!  相似文献   

16.
你想“一分钱买两分货”吗?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还说“便宜没好货”。难道能够“一分钱买两分货”?然而,实际生活中许多聪明的主妇真的买出了乖巧,当我们把他们的超市购物经验收集到一起时,便发现殊途同归——“一分钱买两分货”! 1.建议你时常在晚饭后像散步一样地光顾某些超市的面包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者.他的作风、言谈、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等都直接影响学生,他的板书、穿着、举止、谈吐、性格等学生都会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既要美其道,又要慎其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如孔老夫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呢?我认为,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一个仙人掌问同伴:言吗?另一个回答:当然。们都说“哎哟”r你懂人类的语这很容易,他小幽默  相似文献   

19.
1.在同学们聚会时,你经常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吗? A.是B.否C.不一定 2.同学经常叫你请他们出去玩,每一次你都很痛快地答应吗?  相似文献   

20.
说到民主,不论有多少种不同理解,但民主的本意就是指人民的权利。即就是指人民当家作主,这却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或无法否认的。 这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民主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还会有不民主现象?或者说为什么民主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难到我们国家还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吗?我国宪法不是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吗?我认为要解开这个问题之谜,关键是要理解人民掌权和“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