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者按今年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问世一百五十周年.为此本刊专门组织南京大学几位学者撰写了一组论文.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关系问题的当代理解",旨在强调无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还是在当代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性命攸关的本质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的深化须臾离不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对资本主义的现实研究与理论理解也自始至终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自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已经充分表明,脱离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个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更不用说是影响深远的.几位学者将分别讨论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马克思与恩格斯)文本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商品和货币问题,从经济问题的政治本质、货币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剩余价值增殖对统治权力的强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哲学的解读,以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双向融合、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中所研究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互不相同。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我们发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好的方式是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深刻、最具变革性的方法是"把对象理解为感性活动""把思想理解为阶级思想""把原则理解为研究结果"。这三种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所特有,是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发现和提出的,标志着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并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性方法。准确把握并自觉运用这三种根本性方法,对于我们在当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重读马克思,必须重申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并给予其当代性阐释。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应该将分工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与现代社会的实践视域中来考察,从"分工的观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以分工为起点"回到马克思";从分工的视角透视现代社会。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超越纯粹的经济学视角,开显分工的哲学话语;拓展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彰显分工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基本性质的理解必须超越传统的学科门类的划分,从马克思的“总问题”入手,形成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理解,真正阐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一般形而上学批判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为理解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因此,他所运用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之一,必然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分析这一方法所表征的内在逻辑,可对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重要维度.以此为基础又可厘清逻辑与历史间的真正关系,从而找到二者统一的真正基础和明确限度.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10.
李扬 《理论界》2009,(3):28-30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之路经历了"两个转向",其一指研究对象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其二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法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理清这"两个转向"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合历史性和合逻辑性,也使我们在马克思的理论内涵变化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得出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1.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总体上看,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难尽人意。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房地产市场主体的预期行为的负面影响也是致因之一。市场主体的预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预期有助于宏观政策效果的发挥;反之,不合理、不稳定的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冲抵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政府本身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又将影响市场主体的预期行为。因此,要想有效调控我国的房地产业、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务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主体预期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以稳定市场预期,并提高调控政策本身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权力观”历史概念的提出、历史背景讨论到现代领导人的“权力观” ,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进程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更是树立健康科学的农村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需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重塑农村价值观,走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赵景刚 《学术界》2006,(6):268-273
近十余年来,大陆学界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外延、历史与现状、背景与方向、阻力与动力、突破与路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归纳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的公共管理革命。政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改造,对政府机构进行兼并重组,创建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从而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是资产阶级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刑法思想十分丰富。他认为,犯罪的概念为以言行犯法律之所禁或不为法律之命令;一切犯罪源于无知、谬误和激情;罪与非罪应以法律为依据;刑罚可分为人罚和神罚,人罚包括体刑、财产刑、名誉刑、监禁、放逐等;刑罚权的依据在于人民的放弃而非授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普遍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在对人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人才质量标准、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等方面形成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从而在全党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邓小平人才思想是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