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兽皮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千百年来一直以饲养驯鹿和森林游猎为生。他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生存条件以及特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适合于他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兽皮文化。  相似文献   

2.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藏族居住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历史因素所形成的独特社会环境,使得藏族服饰独具特色。它异常丰富多彩,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实用、审美价值。它体现了藏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状况、习俗和文化。民族服饰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实证。长期以来,藏族服饰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 服饰,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缩影,民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受这个民族特定的政治、生活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生动地反映在服饰艺术上,才形成各个民族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人口极少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经营牧业和狩猎业。在漫长的生活中,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而风格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 鄂温克族在冬夏春秋穿的服装基本上都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都各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民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风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兴趣。 我国自秦、汉以来,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交往,休戚相关,他们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文化毕竟还各自有其特点。表现在服饰方面,自然也是这样。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各民族男女老少穿起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光耀夺目,为我们可爱的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春色。  相似文献   

8.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不仅是各民族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更是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文章通过有关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服饰艺术,对民族服饰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并就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喇叭人述略     
“喇叭人”是明代初期屯兵贵州西南部的军事移民和当地土著民族长期融合产生的族群。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喇叭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本文对喇叭人的形成以及其族称“喇叭苗”的来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喇叭人在居住、宗教信仰、服饰、语言、婚丧习俗、节日和禁忌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时阶教授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图文并茂,资料详实、编织得当,并鞭辟入里地阐释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丰富内涵,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意见,对保护与传承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学”就定义而言,是针对“美”、“艺术”、“审美经验”这三者所进行哲学探究的一门学科。“文化”又分为几个侧面,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具体反映人们一定的生活方式。就服装而言,采用什么材料,通过何种方式加工而成,是与服装相关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和文明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人使用的母语,是一个独特而弥足珍贵的文化载体,也是已进入严重濒危状态的语言。现在,实际使用者,只有十多位老人和个别中年人。该语言的名词类词,有着错综复杂的形态变化现象。其中,包括数、格、领属、级等形态变化内容。该文中,以名词和代词为例,论述了格形态变化结构体系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试析民族服饰色彩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色彩是服饰的表情,对于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来说,它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色彩以符号的方式,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昭示着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尤其是蕴涵于服饰之中的宗教文化。这不仅是色彩的符号功能决定的,更是由于宗教文化在民族服饰上的广泛体现。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揭示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女真族所建政权下的金朝文学具有多民族特征。在金国境内,汉民族虽非主体民族,却是文坛主流;女真虽为主体民族,却是文坛偏师;女真、渤海文学共同与汉民族文学构成鼎足、相辅之势;契丹族、奚族文学呈弱势。多民族文学的互动、互补,丰富了当时中国北方文学的历史景观,成为金朝文学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所建王朝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汉民族代表的中心文化与北方民族边缘文化的双向交流、优势互补,是形成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历史机缘;凡主体性和民族气质、个性特征强烈、鲜明,且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取、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就繁荣发达。以往认为金朝文学只是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汉族作家创作的观点难以准确反映其文学的完整体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河右岸》借一个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之口,讲述了这个民族近百年的沧桑历程。再现了鄂温克民族带有浓郁原始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作品对鄂温克民族命运的书写背后隐含着一股悲凉之气。但作品中鄂温克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真的人性、单纯人情关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归属感等散发出了鄂温克文化独特的魅力,具有鲜明的生态特征,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刍议服装设计教学与企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无论从它的心理功能还是社会属性上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现代的服装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被社会所接纳。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科学、文化、技术等对我国的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同时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反馈,服装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企业和教育者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京西文化是指存在于北京城西部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京西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文化的根脉。京西文化的构成有四种元素,即原始文化、中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近现代随着西学东渐而来的西方文化。京西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延续至今,经过了发生、发展、鼎盛和衰落等阶段。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造就了京西文化的鲜明个性,即久远的农耕文化、发达的宗教文化、独树一帜的皇家园林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道文化。神奇的京西大地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诞生了诸多名著,也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到此隐居、甚至把墓地选择于此。当今研究京西文化,就是要把京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好,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