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以来,各家对《文心雕龙》的含义解析,莫衷一是。本文异乎前论,着重论证了《雕龙》当指雕蔚之龙,而非雕刻之龙;其深层意蕴是强调文德如龙德,贵在“中彪外”,“符采相济”,所以必须反对“务华弃实”和“爱典恶华”两种偏向,力求“华实相扶”,这样才能使“将遂讹滥”的龙文化摆脱窘境,再造辉煌。本文还对如何英译《文心雕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指情理,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所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就是说情理好比文章的经线,文辞犹如思想的纬线,情理是主,文辞是次,只有经线放正了,然后纬线才能织得好,只有思想明确了文辞才会有的放矢。采是文采,指文章的表现形式。刘勰的所谓文采,既和时人的看法做法有共同点,均以对偶、声律、辞藻为文采;又跟时人存在看法上的差异,以不讲对偶、声律、辞藻的经书的散行文也看作有文采。他在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作为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依据现代文艺理论,在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创作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道法自然"、"以情为本"、"雕镂龙文"和"为文之用心"的创作观,从艺术创作的维度以新的视角探讨这...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博采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刘勰在《序志》篇中讲到"选文以定篇",文化选择成为影响《文心雕龙》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儒家思想、五经典范和雅俗之辨则是这一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而《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也对"选文以定篇"的标准和原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勰提出"诗为乐心"说,含义有以下几端:从创作来看,先有诗,后有乐;从风格来看,诗之雅郑决定着乐之雅郑;从欣赏来看,要欣赏乐,须先理解诗;从功能来看,乐以动耳,诗以感心,二者共成移风易俗之功;从文体来看,决定乐府这一文学体裁的艺术特质的是诗而不是乐。  相似文献   

7.
《神思》在《文心雕龙》之“下篇”中占据核心地位。刘勰所谓之“思”,实包含内外两面。“思”之内关乎“意”,“思”之外形诸“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却并无决定性关系。《神思》全篇均围绕着“思”之内外两面展开,而《文心雕龙》的“割情析采”部分(《神思》至《总术》,共十九篇),亦环绕着“思”之内外结撰而成,且分为两个层次:《神思》《体性》《风骨》三篇为枢轴,《通变》至《总术》十六篇则围绕着枢轴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展开作文指导。通过对《文心雕龙》“神思”的准确分判,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思”这一概念的所指与文学批评史价值;还能使“风骨”之意涵得到准确疏通:“风”与“骨”即“思”之内外两面得到妥善发挥后的效果;更能明晰“割情析采”十九篇之两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同志息影舞台以后,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他跟南开大学中文系讲师薛宝琨、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李万鹏、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汪景寿一起,正在研究中国相声史。目前,第一部分《相声溯源》已经脱稿,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是《相声溯源》的“总论”部分,先行单独发表,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声律篇》释文王志尧,高喜波声律指诗赋的声韵格律。声律在文学史上曾有过一个形成发展的变化过程。西晋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中提出了声音变化象五色相宣的主张。南北朝时宋朝范晔,能分别宫商,识别清浊,懂得把音律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南北...  相似文献   

10.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 ,“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 ,“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 ,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以三个部分展开对“风骨”的论述:第一,“风骨”概念的提出;第二:气、采与风骨三者的关系;第三:风骨与新巧的讨论。以上述的三个层次来阐释文本,《风骨》篇的整体面貌得以还原,风骨,气,采,新奇等概念也在对文本的分析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3.
前人对《文心雕龙》"书记"篇的阐发存在颇多疑问、分歧。汉魏六朝史书中有不少以"书记"指称书信的实例,这是刘勰以"书记"作为书信文体名称的现实依据,另外从"记室""掌书记"等草拟章表、书信的职责可以看出,"书记"的名称突出了文人及书信文体在军国政治中的作用;刘勰还专门论述了笺记文,实际是以奏记、奏笺等为例,突出书记文体"心声之献酬"的内涵,排除章表、奏疏等已经有独立体制的书信文体。刘勰还以"书记"泛指二十四种政务文书,从史书、《周礼》的记载中可找到这一做法的确切根据;他也重视二十四种政务文书化成天下的内涵,因而将其列入"书记"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原道》篇主要阐述了刘勰对文学的基本看法。文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将从《文心雕龙.原道》篇呈现的为人与自然立法、为社会立法两方面入手,管窥《文心雕龙.原道》篇中的"和谐"之意。  相似文献   

15.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相似文献   

16.
《隐秀》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一篇,它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王弼“圣人有情论”的接受过程入手,探讨了玄学意义上的“有情”到“钟情”的过渡,进而探讨文学批评上的“深情”到“隐”的发展过程,对“隐”的玄学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在文学批评理论上的接受和转化。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辨骚篇>历来是"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篇把楚辞与经书比较,认为有四同与四异.学术界一致认为四同应是褒义,而四异则有褒、贬二说,至今仍针锋相对.笔者认为,从四异本身、该篇篇旨和该书的理论体系去辨析,应为褒义.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风骨》篇义析论金庆国1《文心雕龙·风骨》篇义的关键问题,自然是对“风骨”概念内涵的理解。“风骨”可以说是《文心雕龙》中歧说最多的概念之一了。陈耀南先生在《文心风骨群说辨疑》一文①中,曾搜罗六十四种说法分为十类,并加以按断,可见纷纭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20.
《风骨》篇贯穿了一种立体思维,重点考察了风骨与情、辞、气、采四个元素的关系,认为风行于情,骨存于辞,二者植根于气,又外显于采.现代关于风骨涵义的种种解说,主要有或认为它兼指内容与形式,或分析为内容的两种因素,或基本确定为形式、外观三种基本观点,虽然多有歧异,但都持之有据.其实,风骨更宜理解为主体的内在之气化为一动一静的结构性力量,作用于题材形态的情与理(内容),合成一种超越作品文采的刚健俊朗的审美风貌(形式),即一种特定的气韵或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