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征稿启事     
<正>《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吉首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单月15日出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期刊"。"沈从文研究"栏目为"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全国民族地区期刊名栏"。热忱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惠寄力作。  相似文献   

2.
简讯     
近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颁布了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评选结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辽金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数值为0.65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数值为0.395,在631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127,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86,与上一年相比,影响因子数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本刊设有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本刊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有100多种学术系列期刊,是从国内公开出版的4000余种期刊和报纸上精选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并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编辑、出版的二次文献专题期刊。在信息冗余时代,《复印报刊资料》客观上已经兼具资料与评价功能,成为评价人文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水平  相似文献   

6.
稿约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福州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的宗旨,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型学术刊物的风采。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本刊定期不定期开设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学术专栏,其中特  相似文献   

7.
敬告读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素以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蝉联首届、第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科学报名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民族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本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9.
敬告读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素以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蝉联首届、第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科学报"名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民族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敬告读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素以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蝉联首届、第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科学报"名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民族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1.
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发展考验。通过对当前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就刊物定位、办刊策略等一些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是期刊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既给高校文科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性质决定体制,高校文科学报应划归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只有把高校文科学报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才能让高校文科学报免费向社会提供学术成果,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国际化的难题。高校文科学报的主管、主办制度造成了学报所谓全、小、散、弱的特点,规模化、集团化是否是学报改革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包括高校文科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是对整个国家学术水平、学术状况的一种生动、客观的反映。要提高高校文科学报质量,就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过程中,文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表现为: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缺乏特色和层次、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缺乏大师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等。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的文科要面对社会需求,形成、突出优势和特色;要采取引进领军人才实现学科团队水平跨越式提升等有效措施促进文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科类学报编辑规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本相同,忽视了社科类学报参考文献的人文内涵;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太笼统,编辑不好处理;对文章中不完整引用的材料,标点问题处理无规范,各学报编辑的处理五花八门;对外文(正文及参考文献)的编辑无规范等.建议行业指导部门组织人力编辑详尽的中国编辑界甚至学术界通用的编辑手册,以指导编辑工作并使之有利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期刊中的文艺学批评缺失严重,其突出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批评"与"次批评"的地位颠倒,认真严肃的"指名批评"匮乏;二是没有多大学术意义的"栏目"五花八门,而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学术批评"栏目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总之,文艺学批评乃至整个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批评任重道远,尽管目前它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紧紧围绕学术期刊、批评队伍、理论武装和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做工作,就必定有进步,也必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应当把握学术界建设新的学术规范的时机,全面反思学术制度因素和传统惰性因素贻误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理论高度,把学报当作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来负责任地对待。高校学报要以全球化的学术视野策划全新的办刊理念,果断地整顿编辑队伍,从制度上保证学报向学术界平等开放,实现学报媒体资源的共享,把高校学报带出当前的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社科期刊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高校学术期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高校社科期刊已达1 100多种,成绩突出。没有学报为研究成果提供发表渠道,中国学术的繁荣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术质量大有提高,也培养了一支队伍。高校期刊的基本属性是学术性,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期刊业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期刊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改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经济模式。高校期刊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产业化、规模化。  相似文献   

18.
省属重点高校学报问鼎名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省属重点高校的学术资源背景,面对高校发展及科研激励政策导引的校内一流稿件流向国外期刊、国内名刊大刊、核心期刊和专业性期刊这样不可逆转的稿源现状,省属重点高校学报若想办成一流,必须转变办刊理念,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完全撤消内外稿比例限制,提升办刊平台,依托国内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同现存的研究进行理论层次的对话。并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创造经济效益,才能使国内学术期刊从无所作为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国理工科院校文科学报为分析视角,选取CSSCI收录的具有代表性的24家理工院校社科学报.附之于3家综合院校的文科学报为参照系,通过与未被CSSCI收录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比较的角度.采用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以各家评价机构数据互为比较,以分析各家期刊的影响力,从而深入研究中国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发展状况,反思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并从中探索如何提升中国学术期刊,更具学术公信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人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