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我们当前在哲学理论研究上之所以缺乏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误解而引起的。本文引入类型理论,把哲学与哲学的具体类型区分开来。哲学是唯一的,与它对应的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许许多多的具体类型,所谓“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对应于哲学而言的,而是对应于具体的哲学类型而言的,有一种哲学类型,就有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它不是唯一的。实际上不应提“哲学基本问题”,而应提“某某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知识论哲学类型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知识论哲学传统,所以它与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哲学的典型形式)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马克思哲学是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它不是知识论哲学,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所以它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这一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将使我们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获得许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西方哲学近三百年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体可分为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属于广义的现代阶段、现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特征是突出镜相说的认识论和本质与现象二元化等级制的本体论、当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60年代)分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出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科学主义思潮推出图象说的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以解构主义为代表,从语言观出发.批判理性中心论,否定语言符号代表它之外的存在的观点,否定所有现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亚里斯多德时代起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以现代逻辑学和现代哲学为出发点,通过对分析哲学、逻辑哲学(PhilosophyofLogic)和哲学逻辑(PhilosophicalLogic)的分析研究指出,逻辑学和哲学是两门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联的科学,二者只有紧密联系,各取所长,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哲学存在的合理性问题迄今远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对此作出一种努力,试图通过解答“法哲学何以可能”这·问题来阐明法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法哲学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所谓的法哲学其实质就是法的形而上学。它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抽象本质和存在根据的学说,它所要解答的是法(律)现象何以能够存在这样一个一般的形而上学问题,其使命是指明法律存在的合理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与逻辑学界兴起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它是20世纪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融合,特别是“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这一趋势的直接产物。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始,它就引起了我国的逻辑与哲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时至今日,一大批逻辑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在逻辑哲学的研究者中,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无疑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十六年前,陈波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冠名为“逻辑哲学”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逻辑哲学是目前国际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逻辑哲学是逻辑学和哲学相关研究的结果,它不同于哲学逻辑或元逻辑,也不同于语言哲学或数学哲学,它研究由逻辑学引发的哲学问题,特别研究形式系统和哲学逻辑中的哲学问题。逻辑哲学是哲学和逻辑学联系的中介,它本质上属于哲学。本文简要探讨逻辑哲学的研究历史、产生背景、基本涵义及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哲学话语不同于日常话语、艺术话语和科学话语,它有其自身的特征:语义独特、内涵确定、言简意丰、逻辑严谨。哲学话语的多样性是由哲学术语的多样性造成的。哲学术语可以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如直接来源、使用范围、民族特色、所属分支)加以区分。哲学话语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因为世界太无常。  相似文献   

9.
(1)科学哲学正在进行自然主义的转向;(2)奎因是自然化认识论的首创者;(3)第二代采取了认知科学的进路;(4)进化认识论则是另一条进路;(5)笔者的自然主义,通过系统科学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波教授从《逻辑哲学引论》(1990)到《逻辑哲学导论》(2000)再到新作《逻辑哲学研究》(2004)的系列专著,以哲学思考逻辑,以逻辑思考哲学,是一位真正逻辑学人的哲学思索,对中国逻辑哲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著作具有信息量大、论述明晰、思想性强、态度客观、见解独到等特点,很有学术份量,值得反复阅读;还希望拓展某些内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哲学?关键要确立哲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是从几位成功的哲学家的工作中去寻找和总结。这些哲学家包括洛克、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结果说明:科学是以对象化的方法对客体的认识,而哲学是某种中介以自我为对象的自我运动。哲学考察的对象是主体(自我),考察所借助的中介是人类的各种能力,即“推理”、“看”和“作”,哲学因此由认识论、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以此观照,中国哲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美学和伦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资源工程(尤其是矿产资源工程)是人类对自然赋存进行改造和利用的对象性活动。资源工程应成为工程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直接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根本关系两大基本哲学命题。从工程与自然的根本关系来看,资源工程活动中蕴含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激增性矛盾的本质,资源工程知识的生成、应用与传播,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方法论,及其价值诉求等关于本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从工程与社会的本质联系看,资源工程哲学还必须研究“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这一重要领域。资源工程中“自然一工程(或人)一社会”的本质联系,使资源工程哲学研究成为可能,它对促进我国工程哲学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武先生的《哲学视野录—张武论文选》(以下简称《视野录》)近日与读者见面了。《视野录》是张武先生在哲学社会科学界辛勤工作26年所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的荟萃,记录了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宣传方面所走过的思想理论轨迹以及涉猎的研究领域和探索方向。它不仅是作者在哲学上不断艰辛求索的心血结晶,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哲学是对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它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也是技术哲学的新趋向和新形态,具体表现为它是技术哲学的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信息技术哲学的兴起对于一般哲学研究、对于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哲学,或者说,主体性与主体问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或本体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相当重大的政治学和伦理学问题。就当代伦理学而言,它显然是一个与美德伦理(the ethic of virtue)的当代复兴密切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浩 《东方论坛》2010,(4):40-47
查尔斯·穆尔(Charles A.Moore)在现代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比较研究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哲学研究开始走向繁荣的一面旗帜。他注意到了中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并开创性地提出和使用了通过考察"重点"(即东西方主流倾向和立场)的方式进行哲学比较的研究方法。而"实践"这一概念是穆尔比较研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讨论了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比较的途径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中西哲学差异的三个重要观点,把当时的东西方相互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探究宇宙人生真谛、研究"安身立命"的智慧之学。它依赖人的"天赋能力",而人的"天赋能力"只是人之"才",需要锻炼和提高,这就依赖哲学教学。哲学教学就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史。通过学习哲学、学习哲学史,不仅掌握哲学知识、锻炼哲学能力、培养哲学素养,更重要的要提升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当代学术现象,经历了从技术辩证法传统、论技术或技术论到技术哲学学科确立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技术哲学,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其思想脉络:一是把它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加以对待,主要包括技术的经济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哲学;二是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纲领加以对待,主要包括现象学技术哲学、分析的技术哲学、解释学技术哲学和实用主义技术哲学。这种考察表明,中国作为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发展是体制性的,已有相当发展也有较广的扩散,而作为哲学纲领的技术哲学才作为一种“国际引进”刚刚兴起。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哲学正在从部门哲学向哲学纲领构建发展。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技术哲学必须要在思想渊源、传统文化关联和时代特色呈现方面走向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当代学术现象,经历了从技术辩证法传统、论技术或技术论到技术哲学学科确立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技术哲学,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其思想脉络:一是把它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加以对待,主要包括技术的经济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哲学;二是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纲领加以对待,主要包括现象学技术哲学、分析的技术哲学、解释学技术哲学和实用主义技术哲学。这种考察表明,中国作为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发展是体制性的,已有相当发展也有较广的扩散,而作为哲学纲领的技术哲学才作为一种“国际引进”刚刚兴起。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哲学正在从部门哲学向哲学纲领构建发展。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技术哲学必须要在思想渊源、传统文化关联和时代特色呈现方面走向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