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晶明 《家庭科技》2002,(12):12-13
夫妻常常为钱的问题而争吵,有人说这是夫妻吵架的主要原因。此话虽有点夸大,但是,生活中为花钱而发生争吵的夫妻确实颇多。夫妻间对家庭财务重点如何达成共识,或能达到协调基本一致?笔者的体会是: 内行当家。夫妻双方,谁是理性投资者,财权给谁,就能达到目的。应当内行主管,外行协助。 为家而让步。在花钱问题上,夫妻双方首先必须考虑到家庭建设,再想如何花钱。双方有  相似文献   

2.
远一 《家庭科技》2014,(3):45-45
正中国——偏爱储蓄2002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上升。截至目前,中国的储蓄率(56%)比全球平均储蓄率(25%)高出100%。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人在头脑中设定了一个储蓄额度目标,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才能买得起房子,看得起病,孩子才上得起学。所以,尽管银行给出的利息并不如意,但他们还是偏爱存钱。美国——长线投资美国金融体系发达,金融工具类型众多,产品间转换迅速、成本低。因此,美国家庭很少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储蓄。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和丈夫以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后来丈夫跳槽去了一家合资企业,月收入一下子提高到2万元.我并不是那种十分看重钱的人,但姐妹们常提醒我"男人有钱会变坏",最近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这种夫妻收入差距悬殊的家庭究竟该如何理财?  相似文献   

4.
周银:玉梅,我们一年挣了5 万元,你把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玉梅:我把钱都花哪儿去了?!难道你就不在这贷款买来的房中住吗?你就不吃不穿吗?你刚才还为你的电脑花了205元呢! 周银是一位37岁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5.
心兰 《家庭科技》2011,(5):11-11
老公是个喜欢吹嘘的人,平时与同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聚会时,能把自己的月收入夸大一至二倍。我说过他几次,让他实事求是。他不以为然,说同学在一起吹吹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化,财政改革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廖文田同志撰写的《理财之道》(已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在这一方面作了可喜的新探索.这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生财、聚财、用财和探索地方财政改革的好书.《理财之道》是作者近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做好业务和领导工作的同时,从湖北省清和全省财政工作的实际出发,有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地方财政改革的一系列成果的汇集.全书共收集论文、调查报告38篇,近30万字.该书体现了地方财政的收支要以生产力为标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竞争机制引入财政分配中来的基本思路.既是作者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作者对财政改革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时下,夫妻理财的"信任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我们周边蔓延开来--情正浓时,许多夫妻就悄然在理财上互相设防了.这是人性的可悲,还是婚姻的脆弱?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的一份调查表明:家庭纠纷的产生,七成是因家庭理财不当引起的,其余才是家务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最近刊登了有关婚姻与性生活关系的长篇调查报告,指出夫妻生活中性关系淡漠现象的惊人普遍。 一位名叫安娜的多伦多女子和她丈夫都是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他们结婚已经20多年。在最初的11年时间里,安娜和丈夫之间的性生活很频繁。但当她有了孩子后,性生活逐渐淡漠。到后来,几乎成了一个月几次甚至一年几次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性格之战 性格是个复杂的东西,夫妻之间,相同了不好,不相同也不好。 火爆脾气的遇到一块,一有星星之火,便可引发猛烈的爆炸。放在别人眼中根本吵不起来的小事,在他们之间极易“把事情搞大”。 性格非常内向的遇一块,都在心里做事,家庭气氛阴郁沉闷。一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往往要闹出好大的误会来,结果由冷淡变成冷战。  相似文献   

10.
夫妻忠诚协议是基于婚姻关系,约定夫妻双方如违反忠实义务则应承担一定后果的协议。对于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司法界与学术界均有较大争议。本文认为从自然债角度看待夫妻忠诚协议,能够实现意思自治与司法谦抑的平衡,让婚姻家庭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听言之道     
对于为政、为学来说,会听、会说,会沉默、会正确辨别所听到的言论是一刻也离不开的头等要事,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尚书》就注意听言与为言的问题了。不过这时还停留在帝王的听言为言上。到了春秋,随着私学的形成,为学者及一般人应如何听言为言,也逐渐并系统地提出来了,孔子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说教。至战国时代,黄老道家、法家则为侯王设计了种种“听之术”、“听之经”、“听德”、“主听之道”。战国中后期,用《文心雕龙·论说》的话说:“战国争雄,辩士云踊,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又形成一套进说…  相似文献   

12.
统一之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先例判决"不是法官造法,更不是法的渊源,这是与判例法的本质区别."先例判决"借鉴了英美判例法的合理成分,是衡量自由裁量是否适度的标尺,是给自由裁量行为一个"度"的规范."遵循先例"不是英美法系普通法的专利.在大陆法系也要求"遵循先例".先例判决制度不是理论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创新.实行先例判决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又能避免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判而不审的情况发生.它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司法资源--判决,减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复劳动,提高司法效率,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先例判决制度与判例法有很大的差别,"先例判决"尽管是一项改革措施,但这一措施仍然是在既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和现行司法体制基础上的改革.在大陆法系的基本背景下,探索中国的法制统一之道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统一立法之外存在着得到法律界公认的主流法律解释,二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而显示的统一努力,三是法律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概念把握以及思维方式的统一塑造.判例对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当人们按照法律实践行动本身的规律性来思考法和操作法的时候,判例意识就会觉醒,在判例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判例机制随之诞生.我们要关注的是先例判决制度所提出的一个必须和如何尊重司法规律、实现司法公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陆建华 《中州学刊》2023,(6):133-137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法天之道,其道也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过,道之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主观上“无为”、客观上“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的“无为”与“无不为”都是客观的,二者是手段和结果的关系,这显示出天之道、地之道、圣人之道与道之道的不同,也显示出地之道、圣人之道对于天之道的取法。就圣人之道中的“无为”而言,它在自然万物面前是被动的,在民众面前是主动的。道之道、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都具有“利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最近刊登了有关婚姻与性生活关系的长篇调查报告,指出夫妻生活中性关系淡漠现象的惊人普遍.……  相似文献   

15.
一仁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和基本概念 ,它是孔子首倡并经过历代儒家改造和阐扬的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在仁的历史积淀中 ,船山对仁的理解和阐扬 ,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贡献 ,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注入了一种特殊的人文魅力 ,使仁人之道在展示中国人精神生命历程中呈现出别开生面的生命活力。船山对仁的理解和阐扬 ,主要集中在这样二个方面。一、仁的本体意义仁在传统人文中 ,大都是从人伦这个层面去解释的。船山却从宇宙化生的本体角度把仁放在更广阔的生命背景上认识 ,使仁的人文意义具备了一种更为博大深邃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和摧毁同时出现、并存、冲突以及此消彼长的过程:经济增长特别是高速增长本身既是一个创造性过程,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产业、投资新的人力资本、促进新的社会成分成长;它也是一个摧毁过程,摧毁旧的产业、旧的人力资本、旧的社会成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和摧毁同时出现、并存、冲突以及此消彼长的过程:经济增长特别是高速增长本身既是一个创造性过程,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产业、投资新的人力资本、促进新的社会成分成长;它也是一个摧毁过程,摧毁旧的产业、旧的人力资本、旧的社会成分。不论是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采用哪种政治体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论老子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一位家庭主妇说:家庭消费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就能花多少钱。省钱是低、中收入家庭的重要聚财  相似文献   

20.
以下是名人和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和告诫,这些主意可以帮助想获得晋升的女性更快达到目标。 1.适当修饰 “好的形象能增强人格魅力,这会对晋升产生积极的影响。”(服装设计师 基尔·桑德尔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