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恂  李慧杰 《民族学刊》2023,(9):126-134+166
我国涉藏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缘和宗教环境而备受国际舆论关注,涉藏地区国际传播也是展现中国发展、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涉藏地区自媒体创作者积极进行传播实践活动,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传播范围广、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账号。本文以涉藏地区自媒体账号“Tibet Travel”(此账号至今沿用旧译Tibet未改)在YouTube平台上的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和编码解码理论,对视频叙事主题、叙事语法和视听语言等策略进行研究,发现该账号在主题上涉及自然、生活和人文景观;在主体上,聚焦个体,藏族女性较多,内外聚焦,丰富叙事视角。解码层面通过分析受众评论文本发现,国外观众在视听语言、故事内容和主体上做出积极正面解读,表现为对故事主体的认同;对家庭、文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式解码;对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协商式解码;受刻板印象和固定思维的影响对视频真实性的对抗性解码。  相似文献   

2.
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地打上了浓烈的政治烙印.在近代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西藏期间,<泰晤士报>服务于营造有利于英国在藏利益的舆论环境,涉藏新闻成为带有政治倾向性、阶级利益和作战意图的文本.在辛亥革命期间,<泰晤士报>大肆染指西藏事务,干涉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对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民众认知西藏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肖杰 《中国藏学》2016,(2):177-184
在美国的涉藏政治中,国会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负面作用,或强制总统和行政当局就涉藏事务向中国施压,或通过相关立法给予达赖集团政治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西藏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负资产。要消除或管控"西藏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冲击,需要对国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和动向有及时的把握。本文从国会政治的视角切入,通过府会结构、政党关系、委员会和核心议员结构等维度,对美国第114届国会就职以来的涉藏政策和动向进行梳理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应对思路,希望能对深化国会涉藏政治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了以发展、安全、制度、人民、团结为核心的国家治藏话语体系。国家治藏话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以西藏具体实践为立足点,是西藏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党和国家治理西藏的意志。本文以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内容为文本材料,利用计算机NLPIR汉语分词系统软件进行词频分析,探讨党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治藏话语的内容、主要指向与理论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红艳 《民族学刊》2023,(9):135-144+167
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具有的民间性、故事性、世界性和文化共通性等特质,赋予其鲜明的国际讲述与传播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传播学是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国际传播优势体现在交流的民间性、故事的传奇性和文化的共通性三方面。从国际传播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可分为文化同源类、文化共通类和文化相异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与民间路径。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国际传播应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在国际同类型故事的交流传播史基础上,深挖故事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提升转化能力,重视故事比较视野;培育传播主体,创新精准传播模式,从“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谁来传播”这三大方面增强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文化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泽拥  旦增遵珠 《中国藏学》2023,(1):126-137+217
《柱间史》是西藏割据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文章将其作为松赞干布的传记,主要着眼于作品的叙事,把它放在世界文学中古时期英雄故事书写的背景中,解析其作为英雄故事的特点,确证该书对松赞干布作为佛教法王形象的塑造。在以松赞干布为核心主导的故事周边,充斥着来源复杂、串连拼贴的各种故事和话语。文章通过遴选和设置佛像、修建佛殿、调服异教、嫔妃关系等不同主题的故事组,将这些零散的故事连缀起来,通过解析这些故事组的功能和意义,来显现潜藏其背后的《柱间史》的主题主线。作为松赞干布的传记,《柱间史》并非仅仅以书写其事迹为目的,它借助重塑松赞干布的形象,对西藏文明历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倾注了写作者的一腔热血。  相似文献   

7.
<正>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的"藏学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月9一11日在哈尔滨市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云南大理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中外关系中的涉藏问题、境外非政府组织与西藏问题、国际关系中的西藏话语以及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其他涉藏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8.
肖杰 《中国藏学》2011,(Z2):141-150
从英国殖民时代开始,一些印度人开始对中国西藏的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印度涉藏研究整体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队伍。文章围绕印度涉藏研究的缘起、发展和现状,从基础研究、中印关系研究、"西藏问题"和流亡藏人研究3个方面入手,对印度主要的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状况进行介绍,并对印度涉藏研究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国内藏学同行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杰  谷泓 《中国藏学》2017,(1):111-118
形成于本世纪初的《西藏政策法》是美国近30年来涉藏政策的总结,也是当前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操纵“西藏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文章从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介入“西藏问题”的历史出发,介绍了当前美国涉藏政策的形成过程,论述了美国《西藏政策法》的政策渊源;分析了《西藏政策法》的立法过程,指出《西藏政策法》是美国国会两院之间、政党之间妥协的产物;分析了《西藏政策法》的文本信息,对其中涉及的政策内容和机构授权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西藏政策法》实施至今的绩效进行了评估,重点论述其对于中美关系的破坏性以及由于自身政策动机的不合理导致的不可完成性。  相似文献   

10.
1904年<东方杂志>刊载了大量的涉藏文献.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三大主题:一、剖析英人侵藏的深远谋略;二、监察清廷当局的对藏方略;三、向国人力陈西藏危机与民族家国的存亡关系.这三大主题总体上又可归纳为一个中心,即旨在敦勉朝野多加重视藏事发展态势,借以兴发民族危机感和守卫国土完整的情意.<东方杂志>上的诸多涉藏报导和评论,在向国人披露英军蚕食鲸吞中国国土阴谋的同时,也展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血肉相连的关系.这些文章不仅在当时有助于兴发国人维护国土完整的情感,在今天对于人们了解西藏真实的历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东方杂志>上的这些文章,我们还能了解到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在世变下如何借报刊实践经国济世的情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西方对于西藏的媒体建构呈现出诸多"刻板印象".文章从西方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切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刻板印象"和"集体误读"的文化主因;并分析了西方媒体对藏报道中使用的"他者化"新闻框架.最后,就西藏如何通过改善传播手段重塑其对外形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六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立法政策在西藏历经探索和确立、低谷与发展、转折和完善等阶段,在自我完备的过程中,见证着共产党走向依法治国、依法治藏,并推动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现和完善,对涉藏立法和西藏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兴维 《民族学刊》2010,1(2):129-132,166
解决"西藏问题",既要原则坚定又要方式灵活。在具体处理涉藏事务时,明确以"民族大团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原则的柔性思考,"力寡功多",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具体说来,解决"西藏问题"的柔性元素,大概有四:促成达赖喇嘛早日归国;欢迎境外藏胞回国定居;利用"中印战略伙伴"促解"西藏问题";尊重"现代普世价值"化解"西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通过对西藏民间文学故事中与印度、阿拉伯、日本、蒙古和汉族等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民间文学故事中相同或相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西藏自古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而藏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借鉴、学习和吸纳外来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有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更是具有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家形象的积极意义,其划时代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作为新闻出版传媒单位,期刊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位出版人,既要深刻认识、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又要明确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挑战,只有如此,方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向世界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有利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更是具有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家形象的积极意义,其划时代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作为新闻出版传媒单位,期刊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位出版人,既要深刻认识、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又要明确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挑战,只有如此,方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向世界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18.
法律地位是法律主体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资格或表示法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相应程度。讨论近代西藏的法律地位的实质是要回答西藏是否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问题。通过对近代发生的若干与西藏有关的史实的梳理分析,可以得出,近代西藏对内并不拥有国家意义上的管辖权,对外由于一直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自然也不享有相应的国家权利。因此,近代西藏并不具有"独立国家"的法律地位,西藏是由中国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中国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万果  王巳龙 《民族学刊》2023,14(4):29-34, 137
以川、青区域涉藏州县的藏传佛教场所为重点关注对象,探讨涉藏州县宗教神圣场域中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渊源、演进历程、现时表达及未来期望。在具有藏传佛教传统的涉藏州县区域,以寺院为核心的神圣场域建构,是藏传佛教历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路径。在川青涉藏州县的多民族复合文化语境下,藏传佛教的神圣场域建构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藏传佛教一方面不断调适以适应本土化的历史现实语境,另一方面则通过教派之间竞争博弈与交往交流,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藏传佛教文化形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在场的内在基础,并与藏传佛教话语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正反馈路径,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认同心理的地缘文化与宗教神圣场域叙事,而且还以人物交流、宗教传播及文化扩散的方式对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中华民族文化构建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影响。同时,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川青涉藏州县多元文化语境的终极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主体、对象、话语是叙事的基本要素,对外叙事与话语编码的主要意义在于解释文本、呈现意象、传递价值、完成受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主体性、世界性、多线性三重逻辑,从理论之维、政治之维、价值之维、目标之维等多重维度,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叙事”“叙什么事”的意旨逻辑与话语形态。从“为何叙事”到“如何叙事”,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出场的话语逻辑在于聚焦“问题域”,寻求“共鸣点”,搭建“话语场”,感染“受众体”,实现共融式叙事、情感式叙事、互动式叙事与精准式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