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母亲年岁渐长,越来越爱攀比了。每每大姨、小姨在朋友圈发了什么新内容,母亲总是酸溜溜地说:“不就是去个北海道嘛,有啥好显摆的!还有那什么神户牛肉,送给我都不要。万一有个疯牛病啥的……”要不然就是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望着我:“儿子,你怎么就不能给我争口气?你看看你大姨小姨家的表兄弟……”  相似文献   

2.
一位中国研究生曾经问我,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引用一句毛泽东的话作为回答,那就是“实事求是”。我知道毛泽东在讲这句话时不是针对统计学而言的,但我认为这句话确实概括了统计研究工作的特点和真正目的。“求是”是我们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的认识或探索,“实事”要求我们从实际数据出发从而得到这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其实是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学习体操的,在业余体校练习体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然而进入到专业队的时候,就需要吃苦耐劳了。当我15岁被选中进入到梦想的国家体操队的时候,我看到了冠军榜,那一面墙全是所有历届的世界冠军,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有一天,我也要把自己的照片挂上去。”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取得成功,都要从点滴做起,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大哈”。从小不论从老师那儿还是父母、亲戚那儿,听到对我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太粗心了。”从小到大我的生活一直在丢三落四中度过。后来,我上班了,可是我却偏偏被领导安排做单位的统计工作,整天和数字打交道。我深知自己的毛病,所以在工作中我总是强迫自己慎之又慎。可是就在前几天,县统计局让报三季度的农作物预产表。我们镇一共二十九个村,由于领导急着要汇总数据,我匆匆忙忙的竟然汇总了二十八个村就把数据给领…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都没弄清青春在人生旅程中应该是从几岁持续到几岁,不过想想自己从二十多岁干统计到现在,用这么个题目应该不算是矫情和张扬。十年弹指间,参加工作以来的许多情节仍然历历在目,但毕竟已过了十年,在走过3600多个日夜后,当年的秘密也就不必再作为秘密珍藏了。我最大的秘密就是——我是混进统计队伍的。这样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其中确实存在着一点小小的“技巧”。上大学的时候念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工业统计、农业统计等念了一大堆,但我对统计的认识并不比没学过这门课的人深刻多少,只知道统计应该…  相似文献   

6.
二水 《人民周刊》2020,(3):60-62
父亲曾对钟南山说:“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如今,钟南山对自己的后代说:“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是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相似文献   

7.
幽默六则     
乞丐一位好心肠的男子常把钱施舍给他家附近的乞丐。有一天,乞丐对他说:“先生,我想请教你—个问题,两年前,你每次都给我10块钱,去年减为5块,到了今年,每次只给我2块,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人回答说:“两年前我是个单身汉,去年我结了婚,今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孩子,为了家用,我只好节省自己的开支。”乞丐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拿我的钱去养活你的有人呢?”女人逻辑如果女人满脸庄重地悦:‘你是个好人。”那就意味着事情可能要黄。如果女人大骂你:“不要脸!’即证明你“简直有趣透了”J如果女人一个劲儿地叫你”滚2”1…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被招聘到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做统计工作。那一年,我25岁。记得报到时,在镇财政所那张已经裂了几道缝的办公桌前,兼任统计的刘会计从抽屉里拿出1980-1983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对我说:“由于过去统计工作几度换人,现就剩下这么多家产给你了,请签字吧”。我翻看着残缺不齐的统计资料,心想,难道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条件?可又觉得,前有车,后有辙,照样子干就是了。镇政府的同志们知道有了专职统计,纷纷来查找统计数据,每当这时我就发愁,不知如何是好,手里就这么点“家底”怎么能满足大家的需要呢?望着他们扫兴、失望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琢磨着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正在这时,镇领导找我谈心,给我讲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我认识到统计基础工作对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增强了干好统计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到底谁孝顺     
小姨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厉害能干,小女儿柔顺乖巧。大家都羡慕她福气好,有两个知冷知热的好女儿,抵得过家财万贯;有两件贴身贴心的“小棉袄”,比什么都暖和。小姨却撇撇嘴说:“老大不好,不孝顺,管三管四,指手画脚,饭不让我多吃,还天天赶我下楼走步,就我这老胳膊老腿还能走动路吗?都快八十岁的人了,这不是要我命吗?最重要的是她还偏心,只要我跟老头子一吵架,她准是批评我、教育我,骂我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10.
李晋 《四川省情》2010,(5):53-53
现今的小孩,从小学就配备了手机的不在个别。住豪宅、穿名牌,大把甩银子的应称为“富三代”吧。退回三、五十年,总收入五、六十元供全家月生活的家庭俯首皆是,因而小孩一般囊中羞涩。但凡时常能从兜里数出几分钱的主,在同伴眼中,不啻就是一位“款爷”。或问,几分钱?几分钱能搞个什么名堂嘛?那且听我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1.
“是非标志”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标志是总体单位共同属性与特征,当某标志的“标志表现(标志显示)”只有“是”与“非”时,或总体按某标志分组只分“是”与“非”两组时,成为对立互不相容的两个部分,我们就把这个标志称为“是非标志”。是非标志,又称为肯定与否定标志、交替标志,表示标志不是显示“这”,就是显示“这”以外的“那”,二者必择其一。  相似文献   

12.
“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在统计理论中就像盛宴上的压桌碟,绝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却是桌桌必备、餐餐需有的吃食。显然,它们属于统计基础理论与基本常识的范畴,对所有学习与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来说都是  相似文献   

13.
“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我体味着梁思成的抚不平的痛苦,我终于明白这古城就是他的生命,甚至超过生命。  相似文献   

14.
日月轮回,旦复旦兮。  想想,这么多年,工作中有什么值得回味和留恋的,便是在《黑龙江统计》的那两年,每每提起,总有一番感慨:唤!那刊、那事、那人……  那儿,是我推开社会的第一扇门  那儿,洋溢着善良、友好和真诚  那儿,有一片团结祥和的天空,天空下,是火红的事业 那儿,留给我弥足珍贵、受用无穷的人生财富,无论做事、做人  如果不是篇幅所限,我真想极尽自己的词句,写写当年,包括几位老者、几位兄长、几位同龄人,还有,那业已仙逝的佳人!两年多的岁月里,我们一起工作、学习、开会、下乡,彼此间宛如兄…  相似文献   

15.
"绿色GDP"与"皇帝的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上这个题目,我不是刻意想与专家们叫板,只是想说说一个统计人的心里话,统计就是统计,统计人就是统计人,统计人是不可以跟着传媒,用一些新名词、“新观点”来哗众取宠的。“绿色GDP”,在近一段时间里,已被炒得如同“高新技术”一样爆响,而它其中的合理存在内核究竟有与无,是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答案。像这种的情形,就不禁要让人去这样想了:“绿色GDP”,究竟有无现实存在的基础呢?它,会不会只是一件漂亮的“皇帝的新衣”呢?为了剖析所谓的“绿色GDP”,在这里,我想先列出我所见到的有关“绿色GDP”的定义:(1)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在“五十年大庆”的演唱会上, 一曲“祖国颂”唱得我热泪盈眶。年青队伍中再也“挤”不进去一个我,看着台上朝气蓬勃的队伍,我也仿佛年轻了二十岁。我怕有人问起我的年龄,因为统计以一百为基础,快“五十”的人了,也就是人生走完了百分之五十的路了。我有时也象孩子似的扳起手指数起从事统计工作的人生。“三十年啦!”自己心中时常泛起一种幼稚而又可笑的自我夸耀的心理。“三十年统计人生”,这便成了我为人世故的装璜。然而,在年纪较轻的统计同仁面前,又成了我炫耀的资本,总说“什么时尚没赶上?什么波折没经过?” 50年代,赶…  相似文献   

17.
1954年组织上分配我到石河镇供销合作社工作,当时我最感困难的,就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来领导业务,最初我只会到门市部和村站去联络、动员,不知道利用统计数字,掌握全面情况,当然也就谈不到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了。老实说我并不是不重视统计,而实在是自己文化水平低,报表一大堆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难忘别离     
也许,已没人记起我匆匆的别离也许,更没人能想起我的那段平凡足迹十年,整整十年那片和煦的天空曾飘扬着我青春的族旗那片湿润的土地仍深蕴着我情感的根系啊!这就是我心中的统计局那一张张粘泥的报表那一组组滴汗的数据堆砌成共和国高耸的大厦而每个统计人把自己和报表数据一起筑进了大厦深深的地基......从共和国总理的工作报告一组组镶嵌的数据中我们,能深深感悟其中的--钢铁韵味,泥土气息......而我,一个曾是队伍中一员的统计人在别离后才感受到那深深的怀念和情思我不仅思念你"严谨务实的风气和谐宽松的氛围更思念你真诚无假的情…  相似文献   

19.
想念成都     
很想念成都,那个川西平原上的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想念,总是在不经意间。川北以北的大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外出务工的人整装待发时,就想起那座城市。“为了梦中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那个精彩一世的三毛留下的歌儿,让当年仅有十六岁的我激情荡漾。而我梦中“辽阔的草原”就是成都。我是从别人嘴里和书本上认识成都的。是否年轻  相似文献   

20.
“大壮,回村了?该不是城市混不下去了吧?”“我呸,周末带朋友过来玩两天,旅游。”最近,我发现旅游圈的鄙视链开始变天了。越高端的地方反而越激不起现代人的兴趣,什么美国加拿大澳洲,看到都是冷冷一笑,嚯嚯。那现在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是谁?两个字:回!村!我真的没开玩笑,当人们吸够了尘,挤够了地铁,一记“农家乐”简直能让人回到天堂。随着“一(二三)小时生活圈”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人抛下大城市,在周末或者小长假,奔向周边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进行一场“换肺”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