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境,承担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公共卫生治理双重职责,这对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OE框架,以民族地区47个地级市政府为研究案例,分析大数据技术、政府注意力分配、制度环境等前因条件的联动效应,探讨民族地区政府提升公共卫生治理绩效的路径。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方法,探索性地识别出三种推动民族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提升的驱动模式,即“环境为主+技术辅助”“组织+环境”和“组织与环境为主+技术辅助”的驱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大数据技术和舆论环境在推动高水平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上发挥着普适性作用;(2)技术、组织和环境各要素的有效组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民族地区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建议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路径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旅游的转型发展实践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发展路径更有利于实现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竞争战略,更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已基本具备发展路径转变所需的人力资本积累。据此,提出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挖潜创新、全面激发中小企业和少数民族居民的创新活力、以旅游业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社会综合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民族地区,经济的欠发达、民族的多元化等都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挑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处理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为视角,探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视角下创建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路径。经过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可以加强社会资本在民族地区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因此,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成为创新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晓红 《民族学刊》2022,13(1):20-31, 1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迈向共同富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重大部署,具有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本文以马克思的人本管理思想为指导,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本逻辑;基于人本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和内生发展能力,梳理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依据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投入特征与产出效果,将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作为培育人本价值实现能力的投入因素,提出落实重大政策的对策建议;将服务国家需要作为提升人本价值实现能力的产出效果,从质性研究分析服务国家需要的主要效果。  相似文献   

5.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1,2(1):1-11,8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有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的增长。本文从发展质量的界定开始,认为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居住条件、安全保证、人口发展、环境质量、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然后,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讨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探讨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11,2(1):23-27,84
在选择处理西部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策略和路径时,应当深入到西部民族地区内部研究相关问题,进而根据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确定适当的发展目标,适宜于发展经济的就将经济价值追求作为主要目标,否则,就应将环境价值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当将生态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将生态维护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制定统一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生态经济核算体系;应当从全国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重视其生态屏障地位及其对整体的生态价值贡献,使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区能依据其生态价值贡献而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湖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属典型的“资源比较优势、国家外源推动型”模式,即以民族政策为主形成的持续外源推力,凭借资源禀赋产生的比较优势,辅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不断的前发展。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逐渐了失去生机与活力,使湖南民族地区原有的发展差距固化和拉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客观上要求突破原有的“国家外源推动型”的发展模式,转而实施制度创新,启动内部活力,建立“内源驱动竞争型”的新模式。 制度创新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在构建性和涌现性的共同作用下,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并体现出明显的演化轨迹。文章以路径演化为视角,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重点阐述了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期资源优势困境、政策偏失性路径锁定、比较优势产业刚性陷阱等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战略选择,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问题的核心内容效率问题出发,从决定效率的制度与技术二因素角度对导致民族经济落后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族经济发展落后与效率低下的必然联系;指出民族地区用以提高效率的制度创新与技术改进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民族经济实现高效率的政治体制思考和新形势下民族经济学理论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呈现资源过度依赖性、主体分散性和产业结构单一性,面临着区域性、渠道、产业链等方面的困境.“互联网+”具有交叉融合性、重构生态性和创新驱动性,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三是特色经济传统发展路径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四是特色经济政策措施与“互联网+”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四大路径: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依托“互联网+”拓展和延伸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将科技资源与要素有效汇聚,才能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科技基础更为薄弱,科技资源稀缺程度高,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省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应加快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资源要素的深度合作,才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鉴 《民族研究》2002,(6):9-17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念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教育主体责任、建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 ,实现西部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何雄浪  邓舒耀 《民族学刊》2023,(8):97-107+165
飞地经济开启了“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低碳环保”的一种创新发展路径,在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的同时满足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贴合了各族人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强烈愿望,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探索,成阿飞地工业园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是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其成效值得全面总结。本文以成阿飞地工业园区为例,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促进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机制,研究认为我们有必要从利益分配机制、“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机制、协调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机制、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来进行探索,为了更好发挥飞地经济对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创新民族飞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民族飞地园区要素支持机制、优化民族飞地园区协同招引机制、健全民族飞地园区绿色发展机制、巩固民族飞地园区民族团结机制等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使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八五”期间,西部民族地区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只有广西和新疆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差距拉大的原因除西部自然条件差、基础弱、投资不足之外,关键是西部思想观念滞后和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九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强化东西部经济技术合作,加大扶贫力度。在加快西部发展过程中,大批汉族干部和知识分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个离不开”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对东部和整个国家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如青海的钾肥、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煤电等等,有力地支援了东部和全国的四化建设。“九五”期间,东西部发展速度相差的百分点可能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将扩大,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给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既有挑战,也有压力,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笔者认为,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才能使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真正摆脱制约金融创新的瓶颈,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既给高校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高校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特别是彝汉双语高等教育惟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建构历程、实施举措及成效等方面,对新时代“彝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及实践进行探究,从而将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的脆弱性,经济结构的二元化特征,客观上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减少资源性经济过渡增长.作为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耦合与创新及利用民族文化不可复制的文化特征,是西部民族地区追赶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民族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梳理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创新发展对策提出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民族地区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本文以德宏自治州为例,基于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5月 2 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与《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以民族为视角 ,对西部大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分述如下。1.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因素。 (1)西部大开发要重视民族因素。西部大开发 ,一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是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整合 ,应包括经济的一体化和民族文化的互动。民族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任何现代化的进步都会带来反现代化的浪潮 ,较多地表现为“文化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