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孙纪文 《民族学刊》2023,14(3):68-78, 149
在古代西南各民族的文学活动中,民汉文学关系、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学关系互融互通,构成一种自在的交流互动的文学图景,促进了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的发展。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文献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涉及文献学基础及史料编纂新构架;史料中的书面文学文献研究、口传文学文献研究和数据化存储与数字文献研究等三个层面的内容,以及两个场域(作为学科的“文献学”和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献学”);文献研究的推进路径和学术站位等论题。在吸收学界相关文献整理策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搜集-辑录-研究-应用”的理路,将整理与研究有机结合,理论与应用互相匹配,循序渐进,推进大型文献《中国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集成》的编纂工作,以提高文献学研究的学术站位,将文学交融史料文献视作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学遗产、文化遗产和思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学交融史料中的义例义理与时代课题的研究相会通,为民族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增添新的华章。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思想决定作品的内容,冯梦龙在编纂“三言”时,是不可能排除其自我思想意识的,以往人们大都突出地肯定了他的编纂功劳,而对冯梦龙的思想、文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则重视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他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在他所编纂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本文就冯梦龙的“情教”观以及“情教”思想在“三言”中有关爱情题材的作品中的体现加以分析,以此来更全面的认识这位通俗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巴文字的研究从19世纪末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学者的整理研究下,东巴文字的记音和翻译、字典和辞书的编纂、文字收录及文字的状况研究,文字的原始性、图像性、自然性与趣味性的理论总结收获颇丰,而对于其文字、图案构成在现行社会的应用上仍处于初步探索时期。  相似文献   

4.
从近古时代起,达斡尔族就以黑龙江上、中游地区作为本民族的历史摇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但由于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历史,其文化及其演变只能通过文物发现或中外史料中的有关记载略见端倪。本文采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有关史料记载入手,通过考察达斡尔语词汇的分布密度,使用频率等来透视达斡尔族早期物质文化的基本情况,试图为中外文献有关记载的真实性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5.
胡晨 《民族论坛》2012,(14):107-109
毛古斯系土家族最为原始的文化形式,其原始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内涵及形式方面。如它所反映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原始性、社会生活的原始性,以及外在表现形式的原始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考证唐代吐蕃中央与边疆重要职官制度出发,通过对现存汉藏文献、史料、碑铭的校对,以及当代国际藏学相关研究成果的详细分析,"尚论掣逋突瞿"的源起、变迁、影响、结果与其代表的历史意义进行考释.本研究具体展现吐蕃相制在有唐一代的架构,提出有力史实修正了<新唐书·吐蕃传>及中国大陆、日本学者的部分观点,并以土著观点重新检视中原史官在边疆史取材、编纂时可能有的时空史观偏颇与限制.  相似文献   

7.
把口述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使研究者充分收集口述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评价,同时将口述史料与可得到的其他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史料,研究者不仅可以得到原始的宝贵资料,而且能够填补文献资料中遗产事项真实性、细节性的缺陷。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访谈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把握文化遗产研究的脉络,从而为遗产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金家族”一词究竟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还是“15世纪中叶前后”,这是作者本人同特木勒等同志分歧的焦点。本文从论据虚假入手,首先分析了特木勒等同志提出的“史料”论据,指出其史料虚假,不足为据,从而否定了14世纪说;然后从蒙元时期史籍未见该词,反驳13世纪产生和“广泛使用”说。在此基础上,正面阐述自己关于“蒙金家族”一词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百苗图”是一部集中反映贵州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图志文献。目前,国内外收藏的各时期的“百苗图”传抄本有上百种。通过对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馆藏“百苗图”传抄本全部电子文档进行初步整理研究,发现该系列传抄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但同时也发现其间存在很多亟待解决与澄清的问题。由于该套系列抄本均具有不同程度“半成品”的特点,抄录成册的时间、抄录者身份等信息不详,对于各抄本版本年代的考证,自然成为该系列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以该系列传抄本中最完整的《百苗图》抄本为切入点,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探讨其与意大利馆藏系列中的其他抄本之间的联系,以考证意藏“百苗图”系列抄本的编成年代大致在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10.
边吉 《中国藏学》2016,(2):232-233
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双智、张羽新研究员编纂的《清代治理新疆政策法规文献汇编》,最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8千余万字,精装大16K,共18册。这是两位学者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益求精治学精神,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广搜精选有关史料,经十余年的努力,投入大量心血,编纂而成的巨著。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这是第一部全面总结清代治疆政策法规文献的大型专题史料汇编。对于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央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借鉴价值。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对于清代西藏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楠 《中国藏学》2024,(1):125-133+216
《格萨尔》学术史是《格萨尔》研究学术积累与创新的知识系统,体现《格萨尔》研究的内在历史脉络和理论发展的基本型廓。文章提出,史料、诠释和意义是《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三重面影”。《格萨尔》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诠释是激活这些史料的方法论,而意义是研究的终极目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的丰富与驳杂,既是厚重的文献呈现,同时也遮蔽了一些重要资料的应有光芒,因此“作为方法的《格萨尔》学术研究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诠释《格萨尔》学术史,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术阐释的“当代姿态”。只有通过史料的重新勘探和对这些史料的进一步诠释,才能真正聚焦问题,从而凸显《格萨尔》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小听老人们讲“丁七爷”的传奇故事,一直没有当真,认为是人们为了消遣编造出来的故事。后来在《洮州厅志》见到了只言片语的记载,始知历史上确有丁七爷其人。2009年,本人在香港中文大学教学期间,见大学中央图书馆史料非常丰富,遂突发奇想,试查阅与之有关的资料。结果,没想到在最新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中竟然找到了详细的官方记载,遂结合从小听到的传说写成此文,以填补地方史和清代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族历史纪年表为实例分析了过去年表编纂中的利弊,指出应打破以“年号”为标准的框框,克服长期以来影响我们的“正统”观念,解决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政权”与“民族政权”的问题,并对一些编纂体例上的细节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同时指出应加强民族历史年代学的研究,以编出全面反映我国历史的新年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藏族《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原始性较强的文学史诗,所谓原始性较强,诚如马克思说的“特别是某些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这里说的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一般指人类还没有书写工具或者没有成熟的文字,原始人类只能用口头讲述或歌谣形式来叙述某些重大事件,经过相当长的历  相似文献   

15.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门类中的其中一支,其制作的特殊性体现了技术的主观性。在动画电影《红辣椒》中,今敏用夸张怪诞的虚构情境来表现彼时社会问题,体现了动画虚构情景中的真实性。由《红辣椒》为支点分析动画中的悖论真实性并以其为学习对象,探讨在利用动画技术的主观性强化了导演真实性主张之时,真实属性的悖论同样也被强化这一种动画创作现象。这一创作现象中的悖论真实性和以《红辣椒》为代表的“内在主义”思考倾向的优秀作品,将会是未来中国动画短片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新编历史传奇桂剧《瑶妃传奇》,是以真实史料和传说为素材创作的。据明史记载:明代中叶,广西一位瑶族少女被选入宫,为宪宗皇帝所收纳,生下太子,继承王位。桂林市现存有太子为追念其母命名的“圣母池”遗址,桂林附近的贺县有“圣母墓”和“墓碑记”。在民间还有不少关于“瑶妃”的传说。编导者经过对史料和传说的分析取舍,进行了艺术构思,创作出这个展现真善美,颂杨民族和睦,教育人民重视民族团结,具有浓郁  相似文献   

17.
论“羽人”、“裸民”林琳我国古籍类多载有“羽民”、“裸民”,然而这些记载重雪朦胧,令人难以信其有又难以否其无。本文以文献和考古学材料为依据,拓开视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肯定了“羽人”、“裸民”存在的真实性,指出了古越人所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正>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稿,有各种因素和多方面的条件。如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充足的经费、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强有力的领导、优秀的主编、博学多才的修志人员和团结协作的编写班子,等等。但对于修志人员来说,要编纂出优质稿,关键在于观点明确、史料详实、特点鲜明、文风严谨、条件具备。  相似文献   

19.
“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相似文献   

20.
“红帽子”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万历年间及以后的一些西北边疆史料和甘肃、青海的一些地方志中,常常出现一个叫作“红帽子”的部族,许多到裕固族地区搞社会历史调查的人也听到过关于裕固族人和“红帽子”人打仗,并赶跑“红帽子”人的传说,在研究土族和裕固族历史时也常常碰到这个称号。然而因为大多数史料在谈到它时或是只言片语,或语焉不详,使人无法知其详情。“红帽子”族象一闪即逝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而留下了关于红帽子人的族属、居住地及下落的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