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行信息共享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这种新型传播媒介正改变着大学生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观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了微博在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文化正以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他们正在以各种方式去接受、去参与、去感受、去领悟大众文化。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大众文化进行有效管理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成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正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重要研究加以评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面临着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急剧转折,尤其是爱情情感的出现。给予他们的心理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性意识觉醒的心理特征、性爱萌动的一般表现、性爱升华的情感纽带,在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他们中开展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应对高校校园文化网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在大学里,网络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新事物走进了同学们生活,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有“阳光”、“鲜花”,也有“垃圾”和“病毒”。这就要求大学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工作干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关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使校园网络成为宣传思想道德的新途径和新窗口。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生观,是指正校大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它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集团性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是他们籍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尺度,也是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内在标准。它影响、调节着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目的和发展方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既是一个人求知识、出见识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7.
谈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防治冯光耀,张旭东,赵丽娟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由此导致人的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正日趋加剧,大学生正面临着对这些变化的心理适应。心理控制及心理调节等问题。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身...  相似文献   

8.
农村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活适应问卷》表 ,通过对 85 0名本科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 ,农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适应、交往、择业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性 ,呈现出多种苦恼、不安。为此 ,须重视农村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行信息共享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这种新型传播媒介正改变着大学生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观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同时也因为其便捷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今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网络发展迅猛,网络文化愈加丰富,网络正剧烈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了影响.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网络特点,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利和弊,探索有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网络心理疏导技巧,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树立自尊、自信和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与习惯,增强心理防范,保持网络心理健康状态,让网络为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大学生思想不断变化,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模式,提高党员教育实效性,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如何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党建工作的焦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并且已经渗透进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辅导员应该采取引导与约束相结合的教育手段,发挥必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在提升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人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产生于大学校园,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成才、就业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必须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各种因素,必须把知识价值观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体系中,并且系统地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从最初的一种通讯工具逐渐转变为多媒体终端设备,手机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人们形成了手机依赖。而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幸福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随机抽取山西省某所大学1 000名学生,进行心理资本、总体幸福感、手机依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总体幸福感、心理资本均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对手机依赖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泛娱乐化是一种假借娱乐之名传播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现象,正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道德知行不一、审美价值观走偏、人际交往质量降低等问题。究其根源是文化商业化浪潮裹挟个体娱乐需求、算法技术虚假放大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工具理性的势强与价值理性的式微。应从强化主流价值的引领、加强娱乐市场的监管、发挥技术的规约功能和提升个体的精神免疫力入手,谨防大学生深陷“愚乐”的自我奴役中,引导其构建丰满厚重的高质量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最直接地感受着青年大学生的读书生活。如何透过大学生的阅读表象,分析研究其阅读的规律,从而正确地引导和掌握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这既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回顾和分析几年来涌动在大学生读者中此起彼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高校在读大学生打工现象已不为鲜(笔者称之为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时下正悄悄的成为大学生私底下谈论的话题.成为了大学生活的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出校园去见习实践。有的是为了赚取生活补贴,有的是为了给自己将来的就业寻求实践机会,有的是进行课程实习,无论出于什么考虑,总之一些在读大学生已经走出了校园.所以大学生“打工”现象比较常见。由于民族地区见习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因而市场对他们的待遇并不乐观,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加以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市场的合理化建议,以为维护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这一群体的合理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