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当代诗歌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十七年时期诗歌如潮似涌的歌功颂德,和文化的大一统规范密切相关;“文革”时期出现的“工农兵诗歌运动”、“领袖诗词”的风行和”天安门诗歌运动”,根本上是当时“文革文化”的反应与折射;新时期诗歌的由兴至衰,则表现出从文化的觉醒到文化迷惘的转变.由此,本文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兴衰原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国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虽然迄今为止,没有出现像庞德和艾略特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明确的创作理念以及先锋的艺术手法,而且与美国后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一脉相承的优秀诗歌作品。美国诗歌与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这种独特的关系赋予了美国当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从文化视域对美国当代诗歌进行研究和诠释,对揭示美国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新近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就…  相似文献   

3.
杨冬晓 《兰州学刊》2011,(12):166-169
《玉台新咏》的选诗标准体现了齐梁时代重视诗歌抒情、审美、娱乐功能的倾向,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诗歌政教功能的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说明六朝时代有了审美自觉的思想以及较为成熟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并由此深入当代藏族诗歌,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藏族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大量的诗歌。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小说文体发展不成熟的原因所致,同时也和小说家的文化身份、文化心理、文学观念及其审美追求密切相关。诗歌进入小说,弥补了小说创作不成熟的缺陷,同时也给小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随着小说文体的成熟和社会审美心理的改变,诗歌逐渐退出小说文本,但是诗歌对小说的审美观念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诗歌意象与近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诗歌意象出现了更新气象 ,诗坛新变记录了近代文人的心路历程。这种现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 :既是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也是时代思想风貌的深刻反映。“箫”与“剑”的意象组合 ,寄寓着近代文人的新型人格理想 ;“轮船”等科技新事被营造为诗歌意象 ,表现了近代文人的求知热忱 ;“山”与“海”的意象组合 ,体现着开放意识和文化守成 ;“破钵芒鞋”意象则流露着近代文人的迷惘和寻觅。  相似文献   

7.
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诗歌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虽然对冰心和陈衡哲的评论几乎是与她们在文坛的出现同步的。直到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研究才略有改观。女性诗歌研究的热心者们作了某些拓荒工作。但从总体上说,这一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某些研究者赋予“女性诗歌”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目标似乎太狭窄,不能覆盖丰富多彩的女性诗歌的创作现象和推动女性诗歌向高品位的提升;在移植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时的生吞活剥也无助于女性诗歌和女性诗人的更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12,(2):123-129
从发生学角度言,诗歌必须置于文化生产场中考察才有意义。在文化生产场中,诗歌的生产离不开文化,沾溉文化之养料,文化催育着诗歌,诗歌是文化之产儿;而作为生产文化的人离不开诗歌,诗歌的文化天性使它自产生伊始就承载着历史文化,因而,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它铭刻着历史与文化,中国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东魏北齐与南朝文学交流频繁。然而北齐诗坛并未出现南北诗风融合的局面 ,相反却转向华艳。这表现出北朝文学受南朝文学影响的阶段性差异 ,折射出北齐的腐败政局及汉族士人备受压抑的心态 ,昭示出北齐文化难以自立的尴尬境地。梁陈诗歌则昭示出汉晋传统文化以正朔自居的文化心态与文化向心力实际削弱的趋势。西魏北周虽无文学创作的卓著实绩 ,但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于北齐、梁陈之外别树以长安文化为核心的“周礼”文化系统 ,为南北朝诗歌走向初盛唐诗歌的成熟境界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具有特别的文化向心与凝聚意义。唐诗之形成不仅仅是北方刚健质实的思想内容与南朝日臻完善的艺术技巧的融合 ,关陇集团所铸造的长安文化精神是南北诗风得以融会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狩猎诗歌遗存。这些狩猎诗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色,是唐代诗歌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唐代狩猎诗歌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客观标志,也是唐代狩猎文化的艺术再现,并且为学术界全面准确地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刘朴兵$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南安阳455002北宋;;中原地区;;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农村依托集体经济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形成了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以及集体经济的建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明显地存在着制度化水平低且不稳定、随意性大、保障水平低等缺陷。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和稳定的推进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严重不足,政府的角色定位有严重偏差等。  相似文献   

13.
张玮 《晋阳学刊》2005,1(1):86-92
晋西北农村在近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边缘地区",小农经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里的农民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土地生产维持生计,他们"靠天吃饭",生产与生活水平极度低下,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单一,这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革命与日本入侵构成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农村社会的基本生态背景,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战争却耗尽了农村所有的资源和储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呈现出下降走势,而"地主阶层"表现尤甚,其经济地位与生活水平被极大地弱化了.  相似文献   

14.
马玉珍 《北方论丛》2006,(1):126-130
民营企业家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希望。目前,根据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家的表现,具体分析导致民营企业家触犯法律的制度因素及自身的价值观的扭曲,其结论是民营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是导致民营企业触犯法律的思想根源。要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必须以完善、规范的制度约束作保障。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温锐 《文史哲》2004,1(1):45-53
20世纪上半叶赣闽粤三边地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在行政机构设置的专业化,民众组织和社会整合的社区化、社团化与行业化,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重在引导与服务和重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呈现了与传统政府管理职能的不同特点和逐步向现代社会缓慢转型的趋势。在中国自清末"新政"开始的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和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它构成了该地区百年来社会转型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应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日根 《文史哲》2006,(4):87-94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日益全球化,高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转型,多种社会矛盾凸现等诸多要素融成当前社会治安的新形式;随之而来的是刑事侦查部门面对案件总量上升、暴力程度加剧、新类型犯罪增多等难题与困惑,对此应加强刑侦工作的体制改革、专业化建设、机制完善和提升刑事技术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化建设,从而构筑新形势下的刑侦工作框架图。  相似文献   

18.
唐代赏玩牡丹之风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唐以后,牡丹之所以红极一时,其中尤以深红牡丹为贵,是由于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契合时人好尚奢华的心理。伴随着赌博性质浓厚的斗草习俗,牡丹被当作斗富炫财的工具,夸富、斗富之风与赏花热潮自中唐以来并盛不衰。  相似文献   

19.
陈燕 《学术探索》2009,(3):7-11
在我们提出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理解范式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什么?找不到这一点,人类学哲学就无以立足。结论是:这种存在论基础是人的社会存在。这是包含人的自然存在、人的关系存在等等于一身的核心范畴。本文从人的存在开始,讨论了人的自然存在、关系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认为它是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这就是说,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不是“物质”,不是“实践”,也不是“社会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中的存在,在他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它的社会变迁历程,在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近代滇西北地区涌现出了汉、白、纳西、藏等多个本土民族商人构成的商人群体.这些不同民族商人群体的崛起,其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经济领域.商人的商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地方民俗生活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这一地区经商习尚的发展演变历程为主线,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近代商业浪潮冲击下的具体状况作了一番纵向的梳理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