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老子》中的“有”和“无”看现代反义词研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若用今人的眼光及研究方法来研究古汉语反义词,可能会遗漏某些重要的东西,而使用系联法可以提供新思路,并以<老子>中的"有"无"为例来说明."有"无"是<老子>中的一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反映古人的宇宙生成观,古人对它们的哲学体认留在它们的同义词和同源词中.系联"有"无"的同义词,发现了它们的中介,系联它们的同源词,发现它们的隐义素有"词义渗透"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古人区别同义词以表达不同事物(概念)的做法,叫做同义词的区别使用。这种区别使用常常是根据同义词在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及从这种差异中抽象出的关系类型。本文分别从反射、搭配、体验、风格四种联想意义出发,对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待表现事物(概念)间的区别性特征及由它构成的差异关系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同构。进而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和符号学理论说明: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就是它们区别使用的理据。本文开拓了词源学、古代术语研究上的一个新的方面,同时,对词汇学中同义词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古人区别同义词以表达不同事物(概念)的做法,叫做同义词的区别使用。这种区别使用常常是根据同义词在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及从这种差异中抽象出的关系类型。本文分别从反射、搭配、体验、风格四种联想意义出发,对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待表现事物(概念)间的区别性特征及由它构成的差异关系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同构。进而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和符号学理论说明: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就是它们区别使用的理据。本文开拓了词源学、古代术语研究上的一个新的方面,同时,对词汇学中同义词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公正""公平""公道"为例探讨同义词群之间的关系,从构词的共同语素、运用环境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词群成员的个性特征,显示它们的用法区别。  相似文献   

5.
方鸿渐和赵辛楣是<围城>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鸿渐"、"辛楣"是作者用心设置的两个重要而极蕴内涵的意象.对二者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可明确它们相互间以及和作品主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汉英回文格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英回文修辞格的普遍使用,使语言产生节律感,有效地揭示了事物、情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回文格式的定义,并对汉英回文的表层结构及其修辞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它们各自的结构特征和修辞功能,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在两种不同语言中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适"曾作为不同领域的范畴被使用,它作为审美鉴赏的范畴始于<庄子>而确立于<吕氏春秋>中.且它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家族概念群,如自适、适意、畅适、闲适、忘适之适等.其基本特征有4个方面"适"是一种自由的审美境界、心境心态的谐和、主客体同构的存在、审美规律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双宾语构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其语法意义、动词使用等功能方面存在着认知差异,但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表向性。由于民族认知心理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对"物体传递"动作进行概念化时出现离合,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抽象的普遍语法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却能给出明确答案,这表明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具有理论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汉英“是/Be”存在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系动词构造而成的存在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基本功能都是表示某空间处所存在某事物.但是,两种语言在存在句的表面语言形式上呈现出一系列差异,尤其是在处所词的语序、全句主语、全量关系表达等方面.本文的研究表明,汉英"是/be"存在句的高度一致性是其根本属性.它们的表面差异多半跟存在句本身无关,而是其他有独立存在意义的语法原则在存在句上实例化所造成的表面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在普遍语法的分析范式下逐一得到解释和清理.  相似文献   

10.
补助动词"てぃる、てぁる、ておく"在日语中使用非常广泛,也是一个难点.要掌握它们的用法,应从正确区别自他动词入手.区别自他动词有四个要点,理解自他动词的区别是正确运用上述补助动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英汉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由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中英文中一些颜色词的转义、象征义及联想意义有较大的差异。正确运用颜色词就要对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地使用它们。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对颜色词所赋予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字义和词义     
一根据字义区别词义(一)课文内容有些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不同的词素。这些同义词,它们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相同的词素上,不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词素上。因此,区别它们不同词素的意义,对于了解同义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一定作用。例如,在“爱护”和“爱惜”这一对同义词中,因为它们都包含“爱”这个词素,所以都有“珍爱”的意思;又因为它们也有不同的词素——“护”、“惜”,所以“爱护”还有“保护”的意思,“爱惜”还有看重、舍不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僧肇是南北朝时期大乘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所著成的<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和<不真空论>等著名的佛学文章中,集中对这一时期中观般若思想作了最为明晰的阐述.他提出"惑智"与"圣智"两种不同智慧,并对这两种智慧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为了使人们能够抛弃"惑智",获得"圣智",僧肇还提出了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自传说"与"典型论"两种研红范式为基点,从"问题意识"出发,在对20世纪百年红学进行回顾与反思过程中,应当指出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地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同时,也必须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对百年红学若干个案的考察与反思,有利于对新世纪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视野中的前瞻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者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指"和"名"在一定程度上混同起来,而周云之先生主编的<中国逻辑史>更是把"指"和"名"完全等同;笔者认为"指"和"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不”和“没有”在否定动词时各有分工。本文主要从时制和时态两方面对它们 的具体用法作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出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六经"的认识中,司马迁具体阐述了"六经源于史"的观点.他对"六经"性质的认识接近儒家弟子的观念,而不同于道家的说法.但"六经"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史书,他明确提出<史记>与<春秋>的区别,<春秋>是借"史"而"言道"的经书,<史记>是载道之"史",从而在中国古代最早提出了"经史有别"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制定和制订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词,使用频率比较高。从当前的使用状况来看,这两个词的运用比较混乱,需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刊正。要刊正,先要弄清制定和制订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果把它们作为两个词,那么它们就是同义词;如果把它们作为一个词,那么它们就是异形词。让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处理: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宪法/~学习计划/~公社章程。 [制订]创造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很显然,这部词典是把制定和制订作为两个词对待的,把它们视为意义略有区别的同义词。如果说制定和制订是同义词,那么在书面语言中是不应当混淆的,是不可以交替使  相似文献   

20.
同义词是语言发展的产物,它们客观地存在于语言词汇之中。然而,区别、运用同义词却是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难点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别、运用极其丰富的同义词,本文详细介绍了同义词的区分类型及其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