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兴会的创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刘英志继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之后,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于1904年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成为两湖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中国同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在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过程中,十分重视政党的领导作用,为此,他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了他的政党思想。本文认为,从19世纪末他酝酿成立兴中会到20世纪同盟会成为公开的议会政党前,是其政党思想的产生时期。他的政党思想产生在这一时期绝非偶然,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基因和外部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孙中山政党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活动都同其创建资产阶级政党思想息息相关。他关于近代社会政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活动原则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代表了中国政党第一代活动家的宝贵探索 ,至今仍值得我们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领袖和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经济思想是我国近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先进的经济思想。这集中地反映和表现在他创立的民生主义学说方面。民生主义学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形成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是当时世界和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而且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起源和决定于他所参与的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活动,还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政党实际及其观念,其政党监督思想同样演绎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孙中山的政党监督思想内涵丰富,在监督谁?为何监督?如何监督?靠谁监督?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寻求和联合同盟者(包括革命团体和党派),以打击共同的敌人,是他始终坚持的政治思想。考察孙中山政党联盟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团体式、“政党”式、革命政党式三种不同的合作、联盟方式。一、团体式联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在1904年前后在国内相继建立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等,都明显地带有分散性、地域性特点,它们那种各自为战、互不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阶段,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孙中山最可贵之点,在于他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8.
略论孙中山先生工业化思想精华──兼论开发建设广西钦州港黄慧锦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一生,不仅为推翻帝制,争取国家独立和创立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且为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促使我国走上富强昌盛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比较科学地初步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团结和依靠的力量以及革命的领导阶级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并成功地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建立"民主"与"宪政"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孙中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革命后建立的民国的政治建设过程划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支撑着他的三阶段建设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知难行易"学说。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的杰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而且还在于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坚持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从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纲领——新三民主义,使他的晚年思想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孙中山最具有革命代表性的先进思想。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问题——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上的革命要求和主张,即以武装革命,椎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宪政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论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多方面准备,而对武昌起义却缺乏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同盟会进行多方面准备的结果。为适应统一领导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的需要,孙中山于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了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建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秘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随后又将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闻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马君武留学日本期间,最早追随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及其学说三民主义。他广泛联络爱国志士,积极建立革命团体和创办进步刊物,认真培训军事骨干,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立。马君武是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先进思想家。他提出的学说,总结了近百年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启蒙和哲学变革的积极成果,在知行观、历史观和社会革命论诸...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开始革命,以创立兴中会为标志。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是多元的,一面倾向革命,一面希求改良。在西医书院求学时,他接受的是西方基督教的救世思想和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在同维新人士的交往中他又接受了改良思想。在接触和吸收这些思想的过程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媚外卖国不断给他刺激,终于使他实现了从不满清廷到决心覆灭清廷的转变,最终形成了反清革命思想。一、孙中山在西医书院求学时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孙中山早年所受的教育,既有传统的私塾教育,又有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但两者相比,以后者为主。从孙中山早年所阅读…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造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涵盖了孙中山思想的全部内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精神,而且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精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孙中山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精华相结合、并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因而不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且较之以往传统伦理思想有更加具体、更加丰富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18.
黄兴(1874——1916)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袖。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孙中山共同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伟大斗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无论是建立革命政党,还是组织、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武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在致力推翻封建帝制、创立共和国和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的特殊作用,从而形成了他独立的一套教育思想,为培养急需人才,推动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总的说来,他的教育思想,虽然受时代的局限许多地方还不够系统、完美,甚至有些论述已不适用。但是,其教育思想的基本方面,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一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在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多年中,即二十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革命的言论。孙中山为何如此重视社会革命?他对实行社会革命有何设想?其理论价值如何?本文试图作一初步剖析。十九世纪末,孙中山伦敦脱险后,便暂时逗留欧洲,认真考察各国政治。两年之中,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干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上,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①他以敏锐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