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晋原平《权力场》、王大进《欲望之路》、汪宛夫《机关的滋味》为代表的“另类成长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在城市和权力路上的人生追求、青春的幻灭和躁动,情爱与婚姻的官场捷径、失败与沦落的悲剧宿命,表现了某些身在官场的知识青年追求权力、又被权力作弄的必然性,对当今知识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人生追求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拾级而上》是一部有特色的官场小说,围绕柳浩然的官场经历展示了当下官场现实的很多方面:塑造了一群知识型官员的群像,对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作了正面书写,平衡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为灰色的官场文学增添了亮色;知识型官员形象的正面描写为官场文学形象增加了光泽;自觉的文化阐释和诗词表达,为官场文学增进了书卷气。小说表现出以儒家文化律吏治国的思想倾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接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官场小说热,马笑泉近作《迷城》也以反映官场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此前官场小说叙事逐渐固化的“成长叙事”“官场探微”“腐败揭秘”等叙事模式相比,《迷城》之叙事有较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在马笑泉将官场叙事的情节置于传统文化的根柢之上,将文学创作与文化影响相结合。《迷城》之叙事,不仅让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叙事的根底更为雄厚,而且还改变了已有官场小说叙事模式的单一化局面,兼容了更为广阔的思想与人生之“思”,实现了“官场”与“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为后续官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4.
党校系列塑造"铁三角"官员形象,未跳脱圈子文化;而干部的带病提拔,集中了情感与制度、才能与道德、用人标准的较量,未突破官场小说发展限度。《无处逃遁》释放新可能,以官员"抑郁症"为隐喻,提供新视域,超越个人经验返观官员生活,批判官场生态,呈现最生动、真实、鲜活的中国式官员经验,贡献新的开掘疆域与审美向度,是对官场文学的丰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文学通过社会转型时期官场权利生态的准确描摹和文人官员内心隐秘世界的深入探究,对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冷静的理性审视,表现出深刻的人文情怀,显示出历史理性和人文情怀的双重张力.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建构了一个属于官场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对官员话语进行了传神的书写。其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呈现言不及意、官话连篇,言少意多、回味悠长,言意分离、暗藏机锋,话语欺骗四种形态。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逼近了官场真实状态,创造了官场小说新的人文深度,开启了官场小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无悔的选择     
肖仁福的小说创作聚焦于自己最熟悉的官员生活,用朴实流畅的语言讲述了诡谲的官场风云。其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剔除了假想、设计造成的疏离感,追求吻合生活逻辑的情节和细节。选择文学就是选择快乐;实现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是自己无悔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社区》2013,(11):45-46
官场可以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场依然在。古代官员离任,上演了一出出五花八门的悲喜剧:有的官员离开,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哭声震天;而有的官员离任,老百姓放鞭炮庆贺、欢呼雀跃.甚至诅咒谩骂。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官场知识分子,李济运是官员和知识分子二重身份的结合,具有二重人格。他一方面具有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特征,不乏社会道德良知和现实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他又认同官场混世哲学,妥协于官场腐败和官场潜规则。官场现实对人性的扭曲腐蚀是造成李济运二重人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跃文率先在其官场小说中塑造了朱怀镜、关隐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官员形象的陈旧书写模式,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身陷权力场的知识分子身上人文情怀和官场规则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他们在矛盾纠结中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人格分裂,深刻批判了官场权力对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和理想追求的的侵蚀异化,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长廊。  相似文献   

12.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对微妙、尴尬且不乏荒诞的当代中国官场进行了冷峻的观照和审视,并通过官员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命运际遇的演绎,对中国国民性予以深入的解剖和挖掘;作品以爱为底色,对于当代官场反复上演的人性悲剧心怀悲悯,其内涵温暖而深情。  相似文献   

14.
官场小说是当下文坛的一大热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等社会思潮的同生共存,使官场叙事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尴尬错位现象,叙述的故事是现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而作品描述的官员的执政方式、官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作家的创作思维却是前现代的,是与现代民主和法治制度相背离的。新世纪以后官场小说从日常化和世俗化进一步走向大众化与娱乐化,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官场小说的现代性还未完成,已遭消解。  相似文献   

15.
肖仁福长篇小说《位置》塑造了沈天涯这一作为政府核心部门里的核心角色的官场文人形象。与同类官场小说不同,对于最终从权利中心走向权力边缘的沈天涯,肖仁福既无褒扬亦无批判,而只是通过对机关零距离的写实,来呈现沈天涯式的精神困境,并以此表达自己对转型期官场体制的反思和对官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站在非道德化的价值立场,以近乎写实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对官场潜规则进行了生动揭露和深刻剖析,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其官场叙事呈现出一种庄严中蕴涵着荒诞、严肃间透露出调侃、平静中饱含着批判的审美意味.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范式意义,其题材选择、主题意蕴、人物性格、叙述风格都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吏隐心态表现为在官场中追求适意与超越的人生 ,它是公安派副将江盈科仕宦生涯的基本处世模式。同时 ,他的这一心态存在着“吏”与“隐”的二元冲突。吏隐心态既是传统文化的投射 ,又是时代思潮的心灵折光。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官场小说研究,就其命名而言,重"小说"(叙事),重"官"(权力、人性等),但是不重视"场"(关系网络)。因此,将《官场现形记》和《国画》这两部官场小说代表作中的主要官员的交际关系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中亦可审视小说的审美、文化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跃文的小说,着力于描写权力场中形形色色的官员形象。这些官员,烙上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印痕,具有明显的官本位思想、非道德化倾向和世俗化的特点。这类官场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变革社会的深层观照和对现实人生价值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个性的官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官场四平八稳的传统风格,敢于亮出个人观点,用"铁腕"手段推行变革,甚至用"专制"手段推行民主,"另类"施政引发争议……个性官员大胆挑战官场潜规则。民生,公平,和谐……个性施政无疑彰显了政治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