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发展超过生态承载力、环境质量日益不宜居、能源资源产出的低效率以及对生态利益享受和生态环境成本责任分担不公平等,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城市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生态问题累积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责任承担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为了让城市化进程符合发展规律,需要确立以生态红线为顶层约束的可持续理念、建设"经济-生态-民生"相协调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效率,以及促进城市与相关利益主体的生态公平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烟台市更好地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烟台市滨海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现状,然后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烟台市建设滨海型生态城市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未来烟台市建设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有着不同于传统城市的特点,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生态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人类的经济活动放在生态系统的视野范围内考察,并赋予人类经济活动以新的社会价值标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共同的内涵。把生态经济理论运用于农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就是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也可以称为建设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加强PM2.5防治,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城市建设的必然之路。通过对PM2.5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界定,阐明PM2.5防治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新考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防治PM2.5的新契机。分析新时期我国PM2.5防治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PM2.5防治工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市建设路径研究——以镇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生态市建设要求以系统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营造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最佳人居环境。生态市建设的路径是:以生态学理论和健商理念规划城市发展;强化城市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重点治理城市环境中的污点和弱项;建立生态市建设的系统配套机制;加快落实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科技、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逐年减少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成为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城市建设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流,如何做好这一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心的课题。随着循环经济这一新经济形式的出现,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途径,因此有必要深入地探讨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已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的目的并非无限满足人类欲望。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厘清生态城市发展的障碍,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年的实际数据和2020年的目标数据,构建了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为目标层,以生态经济、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指数法构建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定量模型,实证分析北海市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整体情况较好,但生态文明建设子体系差异较大,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以加强环保执行力度等对策,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顺应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美丽中国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如何持续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高起点的发展基础,具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烟台市不断追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在提出“美丽烟台”理念、制定城市生态发展规划、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城市综合治理的投入、培育生态共识、健全生态机制等方面探索有益做法,力图使烟台市成为“经济美、环境美、社会美、生活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绵阳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化进程与绵阳市情,提出了生态城市是绵阳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是绵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探讨了绵阳生态城市建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内涵出发,论述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城市整体环境优化为目标,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城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为主要手段,坚持城市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相互协调,最终实现城市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主要空间,是国家的象征和希望。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生态城市属于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学科的逐步建立开始进入到现代科学体系中,并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生态城市属于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包括协同性、整体优化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有序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达到可持续要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运用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度评价方法,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样本进行"3E"系统协调度评价。山东省17个城市的"3E"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生态失衡等问题。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应采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促进能源消费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3E"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城市"3E"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王燕祥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和生长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个人口、经济活动和人工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地域空间内特有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丛然选择,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城市的持续发展;用三大定位构建"两型"社会的战略框架;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创新管理方式,用绿色技术和法规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构建"两型"社会,是长株潭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 ,“生态城市”将是 2 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导方向。本文在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 ,提出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目标模式应是建设生态城市 ,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 ,青藏地区的城市建设只有以生态城市为目标 ,才能使该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相互协调 ,才能缩小该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差距 ,也才能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城市生态组织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在这样的城市中,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清新的,栖居于此的人类、动物、植物是和平共处,按自然规律生存,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污染的危害不再产生……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