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汉译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受到汉语负迁移的牵制,译出虽无语法错误,但不够合适、得体的语际语言。具体来说,汉语负迁移对学生在汉译英中的牵制作用经常表现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生在汉译英时常照搬汉语词语的基本对应英文词、套用汉语短语搭配结构及死译成语等;在句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套用汉语原句主语、原句动词、状语语序、原句语序及汉语句型等。汉语负迁移使学生在汉译英时受制于母语,影响译文表达,因此教师应采取相应对策,如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方面的教学,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以提高语言能力等,努力将汉语负迁移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化负迁移与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英汉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这一主要交际障碍。旨在论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翻译先于语言翻译的交际理念。  相似文献   

3.
隐喻既是一个语言意义上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范畴里的概念。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通过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上分析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策略,可以得出在语言层面上隐喻翻译可适度归化,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在文化层面上隐喻翻译异化的尺度可稍大一些,以尽可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成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翻译教学、交际法教学中,学习者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即文化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不同文化内涵、导入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避免和减少母语文化负迁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曾宣 《南方论刊》2009,(9):106-106,1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构建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几个层面,论述了中介语构建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中介语构建中负迁移的途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不仅包括字词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文化层面的学习。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是强调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最终会阻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文化,充分发挥其对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正迁移作用,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用学翻译思想强调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语用层面、美学层面等的动态性和理性的语言使用,它更能透视文学翻译中语言使用的本质与语用价值。文学语用学思维在翻译建构中的解释体现了翻译研究从规约性向描写性,再到理性交往解释的语用学转向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变易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译者不得不作语言层面上的变易。语言上的变易有可能对译本的其他三个层面,即语义、风格及语用含义造成影响,这四个层面的变易现象常常会同时体现在一个词或句子上。通过英汉译本中的实例,分析后三个层面上的翻译变易,即语义变易、风格变易和语用变易,指出译者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的变易受文化的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生产技能。翻译能力不是单一的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能力体现,而是一项包含了诸多因素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主要从母语负迁移角度探讨一下其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对翻译题的影响及今后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的观点,译者在古诗英译中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翻译生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和选择性的适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进行选择转换,还要使原文的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得以实现。在此以《望月怀远》三个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出发,探讨该诗歌英译本的得与失,寻求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理论,探讨学生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后能否在翻译过程中能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用迁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迁移研究是语际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研究语言习得者的母语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国外语用迁移研究在语用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正迁移并不必定促进二语习得,而负迁移并不总是造成负面效果。但是,语用迁移研究对语用可迁移性、语用迁移与语言水平之关系、语用迁移所导致的语言变体及语言规范等问题关注不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推动语际语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阐释和审视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所实现的目标是要动摇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打破目的语的文化规范,以此来解读外国文本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差异。该文首先诠释了模因论视域下的异化翻译的理据,其次解读了模因论下的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对语言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因而文化差异自然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本文围绕几种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指出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而在文化交流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是翻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6):177-182
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以及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呈现。翻译基于对文本和语言的解读,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性的,任何语言都是一个符号意义系统,在互文性理论和符号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互体性"概念,提出文学翻译要重视文化互体性。同时,文化互体性体现在译者将文本语言、语境和作者精神包容并涵泳于心中,体现在语言转化、文化语境转化、作者与译者艺术精神层面的转化上。  相似文献   

16.
影响社会语用负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等.为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为了更好地避免社会语用负迁移,在外语教学中应多进行对比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新认识语言的交际、信息和思维的三重功能,多读原著,鼓励学习者大量输入目的语,提供多种言语行为策略,使用优化的翻译教学法,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等,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避免过分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而忽视其正迁移,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在外语教学中对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一项颇有争议的论题 ,语言迁移和二语习得的关系已被语言学家们从语音、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反复研究过了 ,而社会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对语言迁移的制约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语言迁移的一些典型的社会因素 (年龄、性别、社会阶层和民族文化 )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因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语言特征和文化传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必然会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途径,设法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黄梅戏集语言、演唱、音乐、表演、布景等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及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翻译是黄梅戏戏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听觉语法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下,从中国文化及黄梅戏地域文化探讨文化层面的翻译;从黄梅戏的语言、视觉和听觉模态分析内容层面的翻译,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本的意义对等。研究表明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黄梅戏翻译不仅有助于把握整体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黄梅戏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