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社科纵横》2009,24(2):91-93
夫妻侵权责任是夫妻一方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方民事权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夫妻侵权责任首先是一般侵权责任,须具备“侵害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但是其构成要件又有特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付莹 《社科纵横》2004,19(1):59-60
刑法第 2 0条第 3款规定了“特别防卫权” ,但实施“特别防卫权”必须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或“致命性暴力”的存在为前提。同时 ,“特别防卫权”也应有“必要限度”的限制。否则 ,毫无约束的“特别防卫权”会助长公民滥施私刑 ,导致刑法偏离公正轨道 ,从而动摇国家刑罚权的统一行使和存在根基。  相似文献   

3.
刘伯红 《浙江学刊》2001,(4):107-111
在我国的报刊市场上,一直有一些适应大众阅读层次的描写性与暴力内容的报刊出售,其中既有合法出版物,也有非法出版物.在这些报刊描写性与暴力的内容中,女性形象首当其冲地受到不同程度地歪曲和丑化,其负面作用是确定无疑且显而易见的.本研究欲运用性别观点,对部分报刊性与暴力内容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侵害著作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著作权并致损害而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承担侵害著作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因果关系与过错。损害赔偿涉及到利益分配,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与无过错归责原则的理念不符,也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不应承认著作权侵权的无过错赔偿责任。权利人行使类似于物权请求权的著作权请求权时不要求对方有过错。  相似文献   

5.
柳春光 《学术交流》2015,(4):98-103
身体权作为一项独立于健康权的具体人格权,既符合概念本身的历史流变又有其法理和立法例基础。身体权的内容包括自然人对身体完整的维护权以及对身体及其组成部分的支配权。所谓"身体完整"是指身体有机构成的完整。司法实务中,非法搜身、性骚扰等侵权行为,虽然构成了对其他人格利益的侵害,但因未侵害身体完整,并不构成对身体权的侵害。侵害身体权的主要救济方式是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身体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一般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须有侵害身体权的行为发生;须有严重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与侵权行为间须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但在特殊侵权场合,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亦可适用于侵害身体权行为的归责。精神损害赔偿金兼具补偿与抚慰双重功能。法官应依据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功能,采用主客观认定相结合的办法,斟酌个案中双方当事人的因素,以确定身体权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  相似文献   

6.
蒲艳晖 《社科纵横》2005,20(6):100-101
非法取证行为不仅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往往侵害诉讼利益。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非法取得的证据如何处理争论较多。其实,无论非法取证还是合法取证都必须承担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后果,一种非法行为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后果。对非法取证行为,通过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加以制裁,并对非法取得的证据,除非严加限制的有限例外情况,一律加以排除,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对妇女受暴力侵害状况研究综述李银河尽管针对妇女的暴力存在于一切历史时期和世界各地,但只是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尤其是90年代以来,它才被视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隐私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针对妇女的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从美国...  相似文献   

8.
刘广三  薛明月 《创新》2018,(4):50-57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案件的程序和实体处理结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够阻却警察违法的说法出自于美国的学说和判例,也就是通过排除非法证据的方式来确保警察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能够遵纪守法,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实践中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止警察违法的作用,需要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同时满足必定性、及时性与严厉性.我国从侦查到审判的诉讼过程虽然也注意发挥该规则防止警察违法的作用,但是该规则本身具有内在局限性和外在因素导致的缺陷,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仍需要采取措施来完善.  相似文献   

9.
梁仕华 《创新》2009,3(10):89-92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然而,该条文未明确其构成要件。要准确运用该制度,必须先厘清瑕疵登记"、"无权处分"、"善意""等涵义,否则,就有被曲解和滥用的可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应包括:不动产登记薄上存在瑕疵登记;让与人是具有合法权利外观的无权处分人;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须为合法的交易行为;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物权时是善意的;当事人必须办理完毕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10.
叶德兰 《浙江学刊》2005,(6):203-206
战争中及战争后侵害女性的直接暴力行为,不过是现存社会中对女性的各种暴力的一环而已,也正是女性主义长久以来所致力改变的情况之一.本文将回顾当前学者对和平及暴力内涵的讨论,并透过联合国于新世纪伊始所倡之"和平文化"与女性主义社会改革的愿景比较,来探索女性主义与和平进程的关连.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底,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三份文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维领域,指明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安全环境、议题领域、战略取向以及实现路径,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和防卫力量建设将出现重大转变。文章通过对日本安全政策主要维度的述评,指出安倍政府右倾路线指引下的日本安全政策越来越具有外向性、主动性和攻击性特点,其发展动向须引起所有国家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王天夫 《社会》2006,26(1):36-60
家庭暴力的研究领域充满了各种争论。在对现有的理论作出综合阐述和评论后,本文运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夫妻间的暴力冲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发现,夫妻间的婚内暴力冲突在中国城市家庭中并不少见。其中,施暴者夸大而受害者隐瞒其受侵犯的经历。夫妻间的嫉妒情绪显著地增加暴力冲突的可能性。比丈夫收入更高的女性受侵害的可能性更高。生活压力,如学龄前小孩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增加暴力冲突的发生。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特别是女性的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理解"正当防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红  李华 《浙江学刊》2005,(4):216-2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对传统刑事法理论的颠覆,对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现行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大胆质疑,提出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概念应顾及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下自我防卫的经历和特点,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定正当防卫的认定条件,以期对我国家庭暴力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防卫大纲在对日本安全政策诸要素——安全环境判断、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手段、防卫力量的作用以及建设方针等的阐释上有一些新意,而"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和强化西南群岛防务则成为其中的聚焦点。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具有某种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和阶段性意义,尤其是在推动日本国家整体安全范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转换防卫基本方针、推动对华军事态势和部署调整方面,其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防卫大纲在对日本安全政策诸要素——安全环境判断、安全保障的目标和手段、防卫力量的作用以及建设方针等的阐释上有一些新意,而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和强化西南群岛防务则成为其中的聚焦点。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具有某种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和阶段性意义,尤其是在推动日本国家整体安全范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转换防卫基本方针、推动对华军事态势和部署调整方面,其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的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犯罪客观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 ,可以准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更好地运用刑事法律打击挪用公款犯罪 ,保护国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11):109-112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网络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思维、有想法,富于创建性和独立性,经常在网络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具有特色的物事。网络暴力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以不良语言、表情或倾向发泄个人情绪,进而形成对他人或社会的伤害。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攻击性、窥探性及其危害性,侵害他人正常权益,既违逆法律规范,也违反社会道德。治理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需要采取经常性的措施,形成常态化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S市T校的实证调查为例,通过社工对遭遇性虐待儿童的持续支持与机构的替代性安置、对被忽视儿童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预、对受暴力侵害儿童以家庭为本嵌入文化的社会工作干预等帮扶实践,来反思受虐儿童社会保护的可能途径.经研究发现,受虐儿童的发现机制有待完善、对受虐儿童的长期庇护未能形成制度、受虐儿童自身无保护和求助意识;在社会保护实践中应该借鉴合适的受虐儿童保护模式,多机构共同合作并关注受虐儿童;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来探索剥夺监护权后儿童长期安置的可行性;同时对儿童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其形成身体上的界限感,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求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日本制订的《防卫计划大纲》等战略文件,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可划分为“全方位防御”构想、“多能、灵活、有效防卫力量”构想、“机动防卫力量”构想、“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多域联合防卫力量”构想五个发展阶段。《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三个新战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展开了新一轮重大调整,其突出内容是把中国列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强调要从根本上强化防卫力量,提出日本可对敌领域实施反击的所谓“反击能力”构想,从而使日本防卫政策由守转攻。这不仅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冲击,给地区安全稳定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方向迈进。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东亚地区各行为主体间信任缺失,进而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