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确使用社会称谓语是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确切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现状,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河南省五所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存在拟亲属称谓语使用情况多、不确切、缺环和滥用等现象。对此,有必要规范使用社会称谓语,净化语言环境;创造恰当的社会称谓语,摒除过时称谓,保证言语交际顺畅。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既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打招呼时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也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而社会称谓语又是称谓语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恰当地使用社会称谓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和记录等方法对河南理工大学和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246名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用SPSS法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其构成和来源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因素,如性别,专业,年级等。大学生社会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以此进行的深入研究,能反映出社会普遍使用社会称谓语的情况,对研究语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开展以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移居暹罗者较多。移民给泰国本地带来了不少中国文化,尤其是语言。如今泰语中的汉语词汇借词以潮州话居多。最明显的是“称谓语”。汉语的称谓语在泰语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家庭,在泰国人当中也普遍使用。泰语里的汉语称谓语借词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汉语称谓语在泰语借用时音义及词法有所变化,尤其是语义在泰语中的使用已逐渐离开其本义并产生新的义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女性称谓语的使用情况,主要论述两个问题:阐述了《红楼梦》中的女性称谓语使用概况;着重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具体有角色认同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交际动机指示功能以及礼貌功能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称谓语的恰当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称谓语的选择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更是用来标记讲话者身份或态度,反映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称谓语的隐喻用法是指非称谓系统词语的“创造性使用”或称谓语的“有意误用”。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具有表达讲话者情感和态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社交称谓语及其心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指称对象、使用规则、通行范围3个方面对常用社交称谓语进行了描写,并就其在社交运用中公众的心理反应作了扼要的评价。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交称谓语可分为3类:一是现存社会结构、政治影响支持的“同志”,二是新型生产关系、人际关系和外来文化影响支持的“先生、小姐、老板……”,三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人际关系支持的“爷爷、奶奶……”由亲属称谓语泛化而来的社交称谓语。社交中,人们依据不同的社交欲求,在不同的场合自由选择,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但就其公众的心理反应看,2类目前最具活力,3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因此,社交称谓语的发展趋势将是逐步形成2、3类的分庭抗礼:在经济发达、文化交流广泛的城镇,主要通行2类,与国际通行的社交称谓语接轨;在经济相对落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广大乡村和城镇少年儿童前期社会化过程中,以3类为主。  相似文献   

7.
汉语称谓语是语言交际的基石,它不仅是启动正常交际的钥匙,而且为能否成功交际定下了基调。准确得体地使用称谓语也是语言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会遇到称谓语缺位的现象。它是社会结构的变迁、语言伦理观念更新以及社会文化制衡等诸多深层原因在语言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使用零称谓语是在称谓语缺环的情况下采用的最主要补偿手段。零称谓语是社会交际的需要,有其存在的空间,它随着社会的需要产生、发展乃至消亡。  相似文献   

8.
山城“棒棒军”是重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济社会现象,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都有“棒棒”的身影.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坝、渝中、渝北、江北四区抽取的400名“棒棒”为样本,主要围绕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位边缘化和凝固化几个变量,从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生活境况、工作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整体展现山城“棒棒军”当前的生存境况:即“棒棒军”群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呈现双重匮乏的状态,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边缘化,而且呈现出凝固化的倾向——山城“棒棒军”难以实现有效的向上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与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从三个不同的社会心理层面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文化因素导致的称谓语语用差异,分析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中英文称谓语及其变化看语言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称谓语从中、英文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并着重从汉语称谓语的变化及其原因 ,总结了称谓语的使用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并由这个小的分支总结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名(名称)与实(事物)的关系向来争论颇多.本文旨从动态角度出发,揭示名与实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适应过程.在名与实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实处于主导地位,实的运动变化导致新名产生或旧名继续使用.新名与旧名能否与事物相适应,最终要靠社会成员的集体社会实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的审美倾向;“淑女”、“佼人”、“硕人”、“静女”等女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女子“德”、“貌”之“窈窕淑善”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当时以农为主的经济、多子多孙的观念以及礼乐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情-面子"消费现象,这是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诉求的需要、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制约。矫正这种非理性消费的途径是大学生的自我调适、高校进行以消费伦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家庭社会的双重努力、吸收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益部分消解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所在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辟了选拔培养干部的新途径;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境下,"教"总是关涉口头语言,"教者"总是企图让"被教者"接触、理解、认同并践行某些思想。"学"者希望获得现成的指导思想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现成的指导思想可以是别人讲的,也可以是自己阅读的,还可以直接效法他人的做法。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教学"是在教育机构中,师生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来传授、传递、传承课程思想的社会行为;是具有权利与义务的一种语言交往活动。其本质特征可归结为:三方参与性,动机目的性,语言交往性,话题限定性,权利义务性和社会活动性。因此,应在学校教学中高度重视(口头)语言问题。同时,由于教育机构的参与性、中介性和管理性,"教"、"学"二者的主动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16.
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将通过对企业主和劳动者这种“微观权力”关系的调整,为实现社会结构的顺利转型搭建更为扁平化的“微观权力”架构。同时,由于权力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各种利益相关者为保值或增值自身利益而加入这个利益博弈格局,从而使新《劳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预期目标和效益。因此,通过对新《劳动法》可能的正、负价值的认知与解读,可以为人们趋利避害地利用它实质性地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中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出现了"经管法"专业受追捧,而"理工科"专业受冷遇的现象。从专业预期收入、社会价值观念和寻租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时,分析了人才配置不当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对改进我国人才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使"字句体现出客观致使、静态致使的特点,同时"使"字句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这个分析结果对指导留学生正确掌握"使"字句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唐“私谥”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谥”是汉唐时期体现师生关系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礼仪内容和形式大体形成、定型于汉唐。这种介于国家礼典和民间礼俗之间的“私谥”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汉唐时期“师”阶层在文化地位与政治影响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