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详细分析了王念孙的《释大》的著述渊源和著述动机,指出王氏曾先后从韵部和义类、声母和义类角度整理过汉语雅诂词汇,有着全面整理汉语词汇的企图。从汉语语源研究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源的研究进行分期概述,把《释大》训诂理论作为这一历史的一个环节看待、详细探析了《释大》训诂理论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2.
《释大》是清代杰出的训诂学家王念孙的遗稿。1922年为罗振玉得,后编入《高邮王氏遗书》。 《释大》刊行以来,受到学者们的推重,续《释大》者有之;意欲扩展《释大》路子者有之;受《释大》精神影响者更多。然而迄今为止,对《释大》的具体研究还很不够。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笔者对《释大》的内容体例、撰  相似文献   

3.
《手批尔雅义疏》是黄侃先生从事语源研究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批语中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本文选取其中六组未被现当代学者证实的同族词进行了疏理与考证,证明它们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简论汉语同族词的类别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词的来源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推测和,研究由来已久,从先秦典籍中“乾,健也”、“坤,顺也”之类以音同音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训释词语、西汉扬雄及晋郭璞的转语说、东汉刘熙用声训法著《释名》、宋代王圣美等人的右文说、到清乾嘉时代段、王诸儒“声近义同”的发明和“因声求义”的实践,展现出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同族词研究不断发展、后出转精的历史进程。但是,由于传统同族词研究是在诠释古代文献的训诂学中孕育和发展的,因而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加之我国古代缺乏和轻视理论思维的学术传统的影响,这就导致传统同族词研究多词语系联之功,少理论总结之力,存在不少局限和缺欠。其表现之一,就是对汉语同族词的分类缺乏探讨,尽管转语说与右文说实际上系联的是不同类别的同  相似文献   

5.
《手批尔雅义疏》是近代著名语源学家黄侃从事语源研究实践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批语中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经过系统梳理,并运用同类互证方法等加以验证,可以发现,“荎:挃”、“殻:螯”、“睔:棆”、“憋:鷩”、“跳:狣”、“串:贯:毋”、“讹:化”等还没有被现当代学者证实的同族词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释求     
以“求”为根词可以孳乳出许多新词 ,大致可以分为四组同族词 ,即秋组、裘组、月求瘦组及艹嫂 艹缕 组。“秋”组为主流孳乳系列 ,孳生能力极强 ,因而产生了大批同族词。另外三组孳乳能力相对较弱 ,同族词的数量少。从词族的产生发展历史来看 ,“秋”组和另外三组同族词很可能是处于不同层面和时间段上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汉字字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同源词”和“同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字族,从字族的角度研究汉字学,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同族字”就是记录汉语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它是在认识、语言(词汇)、文字三者的互动中寻求文字与语言的相对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是汉字通过内部孳乳以适应漠语词汇的“同源派生”而形成的。研究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其分布状态,有利于在汉字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一步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进而探索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和层次的观念,必须进行穷尽性的定量分析研究,切不可只是根据立论的需要而随意罗列、挑选几个或个别有利的材料来证说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释混     
在语源学中,有同族词的研究。所谓同族词,是指读音和意义有某种历史的内在的联系的词群。自后汉扬雄在《方言》中提出“转语”,虽有晋郭璞为之张目,或许因为古音学未建,一千余年来几无人更言“转语”。直到清代古音学有重要建树,才有皖派学者戴东原就“转语”作理论的研究,可惜未完,今只留有一篇序。王念孙继承师说,在训诂实践中充分加以运用,取得辉煌成就。王氏《广雅疏证》序云:“窃以诂训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音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此之不寤,则有字别为音,音别为义,或望文虚造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同源联绵词试探——为纪念唐兰先生而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是古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目前为止,古汉语同源词(又称同源宇,同族词)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从理论到实践,正在日臻成熟,已经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论作。这方面成果的集大成者,是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但以往对同源词的探索,绝大多数仅限于古汉语单音词,对双音同源词的探讨,甚少涉及。曾经有所涉及的,或只  相似文献   

10.
毛开是两宋之际的一位著名文人。其《樵隐词》中有建功立业、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有对时事的感伤,更有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感悟。本文拟在对《樵隐词》作品本身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来探析其词作的主要内容,并浅论《樵隐词》的部分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毛开的主要词风。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汉语词源学囿于拟定的古音系统,在同族词构组时往往是原子式的两两构组,肢解词族关系。构组同族词应在词族系统性的理念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语音方面,利用谐声偏旁和其它古代的语音材料,发现并证明词语的语音流转关系,同时参照已构拟的古音系统;二、语义即词源义方面,利用谐声寓意特点及训诂材料,努力透过词汇意义探求隐含的词源意义。这些在不同意义层次上类聚的同族词群,按照彼此的联系,汇总成词族。  相似文献   

12.
《手批尔雅义疏》是近代国学大师黄侃从事语源研究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系联同族词的方法有:音义结合系联法、"右文"系联法、"声训"系联法、"音转"系联法、类推法等。黄先生综合使用这些方法,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不仅为语源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还具有语源学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花草粹编》是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所编选的一部大型通代词选,是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总集,在词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以及词学研究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价值。《花草稗编》的版本并不复杂,但是关于其版本源流问题,至今仍存在一些疑点。本文试对其进行考辨与梳理,并具体介绍各个版本的得失情况。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儿化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儿化词初探海洋《红楼梦》因运用北京话而得以广泛流传。北京话因《红楼梦》的提炼和传播而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儿化词是北京话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红楼梦》以北京话为主要语体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红楼梦》的儿化词,也就了解了北京儿化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语言论》中的“意义”作为分析对象,以原著中的具体阐述为例证,指出了《语言论》的轻视意义不是作者的一种理论认识,而是一种从研究方法论上回避意义的选择。文章还对原著中术语“意义”一词的多种不同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语言论》对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混淆及其表现进行了例举说明。最后,本文从哲学根源和具体表现上探讨了《语言论》中混淆词义及其客观所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材料进行了归纳分析 ,论述了《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特点 ,总结了王念孙对同源词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老舍《茶馆》是以北方话为语言基础的剧作,其中广泛使用了儿化词。文章以《茶馆》为例,对该文中的儿化词进行穷尽式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加深对儿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花间集》是一部以反映晚唐五代时期各阶层妇女生活、情趣和相思恋情为主要内容的词集。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花间词的评价一直很低, 本文从词的深层和整体美学效果入手, 以新的角度, 通过对女性的赞美、对爱情的讴歌、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妇女劳动生活的讴唱等四个方面的深入考察, 对花间词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黄生,字扶孟,别号白山,生于明朝天启年间,他的训诂杂考笔记《字诂》《义府》一反明代训信学家墨守宋人成训,浅陋空疏的风气,独树一帜.后由他的族孙黄承吉合著并加了按语。是书内容博大精深,对古音古训皆考究淹通,引据精确,不为凿空之谈,尤其对历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俗语词进行解说,开了俗语词的训诂研究之风。本文就书中散见的俗语词条进行逐个分析,试探索黄生俗语词训诂思想及方法.一、俗语词的研究材料《字诂义府合按》中的俗语词多是古代文献中记录下来的口语词和方言词。作者采摭材料的范围,不仅时间跨度长,从先秦到两汉,…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断词”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词”是《马氏文通》句法体系中的一个术语。本文全面检查了《马氏文通》有关“断词”的内容,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在领会作者本意,理清它的头绪和体系,揭示“断词”所指三方面涵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为”“有”“犹”“必”“尔”等具体字的剖析,指出《马氏文通》诸多矛盾之处。第三部分讨论了与“断词”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读本》“词语索引”中几处“是”归于“决词”的处理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