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社联党组: 社联《关于我省开展首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的报告》暨《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条例(草案)》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开展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年内结束。 二、同意由二十一人组成的“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及其成员名单,由韩志德同志任主任委员(名单附后)。  相似文献   

2.
科研成果是科研劳动的最终产品,管理得好可以使其得到公正的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忽视了管理就可能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同时也会挫伤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许多内容,如成果的收集统计、鉴定评估、立档管理、宣传应用、评奖激励,等等。如何科学地界定和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都发表300 ̄400种学术论著、上千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为加强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社会作用和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从2006年起正式建立了“科研成果发布制度”,每季度举办“科研成果发布会”,并不定期地举办新书出版座谈会,有计划地宣传和评介新近完成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和新闻界通报每个季度的全院科研成果信息,同时推介若干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发布的形式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季度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过去数十年来,多元性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图景演变甚巨;然而我们却仍未找到一种话语来描述、界定、理解、解释和研究当代世界的超级多元性。关于多元性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行动大多受制于民族主义方法论和多元文化主义框架;然而,对此应该提出质疑。和民族主义方法论相对的世界主义方法论,是观察多元性问题富有前景的视角。另外,对规范的、哲学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和作为一种结构现象及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世界化”进行区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哲学及规范意义上的世界主义与世界性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构建一种世界性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概论》一书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中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最终科研成果,是以专著形式展现给读者的。这本专著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伏耀祖主编,研究员时正新、副究员李黑虎任副主编。荣获甘肃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北京史专业学科的建设张文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十卷本《北京通史》是本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和“八五”规划课题的重大科研成果。这一规模恢弘的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规划管理人员和出版社通力合作的结晶。这项历时数载...  相似文献   

7.
为奖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开展了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工作。10月20日,该院举行了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颁奖大会。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社科院领导、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者和院属各单位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颁奖大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要尊重科研规律,正视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慢、转化率低等问题,分析背后存在的科研开发观念不强、成果质量不高、立项选题不准、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激励不够、转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围绕科研生产力发展,必须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选准课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提升研究质量;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疏通转化渠道,注重利用互联网构建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重视成果的二次开发,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以形成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9.
最近,广州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2000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表彰在推动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树森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校共有五项科研成果获1998-199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由常务副校长谷文耀、副校长章岳山等主编的专著《精神文明建设过程论》,继在1998年荣获中共中央党校颁发的“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后,再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李三虎、陈伟、朱殊洋三位同志分别撰写的论文《马克思技…  相似文献   

10.
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明确“发展”的内涵,正确对待和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要用质量语言,不能用数量语言;对科研成果数量的要求,要符合实际情况,尊重学术规律。为此要健全对学术研究工作的审核、评估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1.
省级地方社会科学院要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成为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流学术殿堂”,成为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必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优势,推介自己的科研成果;必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必须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拓宽对外联络渠道。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对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实践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从科研管理实践与评价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角度、从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系统的整体及部分的研究出发,剖析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文章指出,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建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可以为解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评价问题提供探索性方向和启发性思路,这对深化人文学科评价问题的研究,对探索构建真正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与管理的评价理论和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于3月14日在京召开了“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研讨会,来自上海、山东、北京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相对于建设性成果的“能做”而言,否定性成果的“不能做”同样重要。良性的否定性成果,以客观性和价值性为依据,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不仅考虑既有的技术性要求,还要综合人伦价值的规范,从而对我们的政策实践起到“建设性的否定”作用。尽管否定性成果从多种角度看不像建设性成果那么容易引起重视,但社科研究和评价不应轻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社会科学科研劳动的特点,并按照这种劳动特点,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加速社会科学研究出成果出人才的步伐,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对社会科学科研劳动一般性质的阐述出发,着重探讨了它的特殊性(区别于自然科学科研劳动),即社会科学科研劳动对象的社会性、劳动性质的思辨性和科研成果物化的间接性。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来,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取得了五大成就,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步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有序推进。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与自然科学同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样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作者董鸿扬,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担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兼社会保障专家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政府妇儿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学术专长为文化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曾担任“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两项重点项目、一项年度项目负责人。在全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多次获奖。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科研成果有:《东…  相似文献   

18.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有必要全方位地建立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发现,造成当前科研评价困境的本质原因在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高校的发展和定位没有较高的认同度,iv,有在对高校的发展和定位达成高度共识后制定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接着,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首先明确了科研评价的主体,确定以科研成果为评价对象,将科研成果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奖励等四大类,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定位对科研成果分f-1别类予以赋分,鼓励合作、协同创新,最大程度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深入探讨新时期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完善,本刊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拟于2004年10月下旬在长沙市联合召开首届“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研讨会。本次会议采取征文方式产生会议代表。 一、会议主题:拟定为“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与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包含科研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率领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社会、政法等学科片的所长和专家以及来自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府等多家机构的代表30余人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访问俄罗斯。代表团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俄社会科学论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图书展”等活动。10月9日,“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暨俄罗斯科学院授予李慎明荣誉博士称号仪式”在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隆重召开。李慎明副院长在仪式上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