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越高,会计盈余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越强.使用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作为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基于南开大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将样本公司分为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和公司治理差的公司,使用盈余一报酬模型,选取我国深、沪市2005年、2006年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好的公司与公司治理差的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越好,盈余变化的反应系数越大,即盈余信息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看,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应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进行考察。本文重点对盈余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盈余信息的风险含量。通过拓展CAPM模型,构建了公司超额回报对公司特有风险溢价的敏感系数R-loading,从而考察了公司盈余信息中的风险含量。进一步对R-loading与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替代变量和投资者行为即盈余反应系数ERC的关系进行检验,证实了R-loading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拓展了现有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内容,为公司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提供了风险研究思路,有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公司盈余信息及其风险后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讨论国际上近年来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成果,尝试以新的视角剖析Ohlson和Feltham的“净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所构造的两个数模,探讨在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中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为中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盈余与现金流量两者的差异,进而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以盈余为主,现金流量作为必要补充。并加以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会计盈余能向投资者传递决策信息,现金流量也能向投资者传递决策信息。但与现金流量相比,会计盈余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解释力更强。可见,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也是较多地根据会计盈余来决定他的决策,而现金流量信息作为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股价的主要解释因素进行分析,力图在文中解释是何种会计指标成为股价的主要解释变量进而考察了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有用性。文中主要研究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解释能力的程度。本文实证结果发现:2002年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账面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现象,且是股价的主要解释力量,解释能力优于会计盈余;账面净资产、会计盈余二者联合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趋势:同时否定了会计盈余单因素对公司股价解释能力逐年增强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它与盈余管理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其在计量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公允价值在提高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同时,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管理中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文中通过探析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提出了防范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关措施,为公允价值在我国较好的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2003—2009年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制度环境、关系专用性投资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关系专用性投资增加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但相对于制度环境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这既抑制了正向盈余管理程度,也降低了负向盈余管理程度,使应计盈余总体趋于平滑。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度环境落后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私有信息,以维护专用性资产的价值。这有助于理解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宏观制度环境因素影响企业的特殊交易行为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微观路径。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与税费负担——基于会计差错更正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的市场特征与制度特征,利用会计差错更正数据,考察了盈余管理与税费负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虚增盈余,但大部分虚增盈余的公司并没有对此承担额外的税费,相反却虚减了纳税申报,公司会计行为缺乏必要的税收约束;公司几乎不可能为了降低税收来进行虚减盈余的盈余管理,相反,虚假降低税负有可能沦为虚增盈余的手段。这种现象揭示通过税会差异分析,可以有效探测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评价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司足额申报税费,从而为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注册会计师以及税务部门决策提供基本考察工具。  相似文献   

9.
盈余持续性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评估公司价值及签定契约时,会计盈余的高持续性被看作一个理想特征,有利于降低风险,因此盈余持续性研究成为30多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盈余持续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颇丰,但在盈余持续性的定义、盈余质量、盈余持续性的度量方法、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公司估价模型与盈余持续性及其检验、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盈余持续性与其他经济(会计)现象等方面,仍未达成共识.我国学者对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具有一定贡献,但尚待深入.以国外盈余持续性研究为借鉴,我国可加强恰当地度量盈余持续性、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适当盈余管理和盈余管理滥用进行阐述,并列举了滥用盈余管理的一般手段,着重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新会计环境下,对盈余管理形成正确认识,提高广大投资者识别不正当盈余管理的能力,以便进行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盈余管理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亟待探索和研究。对此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甚至企业的会计行为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行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的会计稳健性特征变化及其潜在效应,发现由于向下调节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股改前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表现为高稳健性,但股改后公司向上调节盈余行为却使得会计稳健性没有发挥应有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1993‐2011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会计制度变迁各个阶段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制度变迁的第一阶段(1993‐1997年)和第二阶段(1998‐2000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会计制度变迁第三阶段(2001‐2006年)实施的更为积极的稳健会计政策的《企业会计制度》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第四阶段(2007‐2011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引入则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其中,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和2007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两次改革促使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大幅提升,改革效果显著。而从三大报表角度来看,利润表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关注度有待提高,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想要确立的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的落实还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4.
盈利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盈利管理的研究,能为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真算等现象提供更深入、客观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盈利管理与管理激励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企业的会计行为,寻找导致企业实施盈利管理的激励和制约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会计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6年2月15日对39项新会计准则重新修订,结合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以制约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会计准则"作为切入点来研究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广泛的盈余管理现象,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是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润操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润操纵,主要可分为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和利润平稳化三种形式。其方法,从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看,有明显违反会计准则的利润操纵方法、会计准则规定范围之内的利润操纵方法、会计准则规定范围之外的利润操纵方法;从利润来源看,有收入操纵、成本和费用操纵、利得操纵、损失操纵。从经济学角度看,利润操纵的原因主要有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会计自身的模糊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供给不规范、会计信息的需求不足及利润操纵的收益大于成本等六个方面,治理利润操纵便要从这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必然会导致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会计盈余,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权益。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找出股权结构决定盈余管理程度的证据,并由此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